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双曲余弦海脊上海啸俘获波的解析与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海啸能被大洋海脊引导以俘获波的形式沿其传播上万千米,且因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携带巨大能量影响远场地区的港口,严重威胁海岸安全。本文首先基于线性浅水方程,推导了双曲余弦平方海脊上俘获波的波面解,其为μ阶ν次的连带勒让德函数的第一类解和第二类解的组合。进一步推导出其对应的频散关系,其中对于确定的频率ω,存在无穷多个波数ky与之对应。采用MIKE21-BW模型,模拟了产生于海脊脊顶处的海啸在理想双曲余弦平方海脊上的传播变形过程。结果表明,小部分能量以自由先驱波进行传播,海啸波的波能大部分被海脊俘获。海脊俘获波沿着海脊方向为行进波,随着海啸波传播时间的增加,波浪在沿着海脊方向的延展范围也逐渐增大,波高逐渐减小、波的个数逐渐增加。俘获波能量主要由不同频率以相同速度传播的具有孤立波特性的波浪成分和能量主要集中在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波浪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介绍Windows XP操作系统一些安全方面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海底回流对近岸地形演变起到重要作用。文章给出了应用不同三维辐射应力得到的海底回流的解析解。在推导海底回流解析解时,涡黏系数分别选用了抛物线型、线性和垂向常数涡黏系数,讨论了他们对海底回流垂向变化的影响,给出了考虑不同三维辐射应力的海底回流解析解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最后将不同学者建立的三维辐射应力加入到本文数学模型中,对海底回流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适宜于人工增雨的云系及人工增雨、防雹的最佳作业部位和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叠加波浪场作用下的裂流特征,有助于全面深入开展海岸裂流的致灾机理及风险评估。为分析水动力和水底地形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裂流特征,开展了交叉叠加波浪作用下有槽沙坝海岸的裂流流动特征试验,即同时考虑沿岸地形变化(存在沟槽)和交叉波浪共同作用所形成裂流。通过对裂流槽附近ADV(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流速测量结果,分析叠加波浪场和裂流沟槽同时存在时所产生的裂流分布特征。裂流中心位置和宽度受裂流槽和波浪节点共同控制,裂流长度依赖于波高和海岸坡度。无槽情况裂流的驱动力主要是由波浪沿岸不均匀所产生的平均水面沿岸压力梯度,有槽情况裂流的驱动力由平均水面沿岸压力梯度和辐射应力沿岸梯度共同决定,二者量值相对大小依赖于波浪周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行山东部地区2008年4月出现的2次酸雨天气过程,利用表征大气热力和动力学物理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弱酸雨天气太行山区为强盛的上升运动所控制,上升运动可达200 hPa,致酸污染物可通过垂直运动向外扩散。强酸雨天气中低层为下沉运动,抑制了污染物的扩散。强酸雨区域处于850 hPa全风速的最大值轴线的右前方,该处为下沉气流控制,不利于致酸污染物的扩散。两次酸雨过程低层均为对流性不稳定,但强酸雨日假相当位温垂直变率明显小于弱酸雨日垂直变率,且中高层与弱酸雨日相比为稳定性层结。  相似文献   
17.
古城地区是塔东探区的重点勘探区块,下奥陶统鹰三段是塔东探区首要的勘探层系。探寻多期热液作用改造后的优质白云岩储层是扩大研究区勘探成果的关键。本文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判识的基础上,应用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碳氧锶镁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分析了热液性质,明确了热液作用发生的确切时期及期次,探讨了热液作用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发育准同生-浅埋藏海水成因的粉晶-中晶白云岩及热液作用产物。热液作用可划分为二期:第一期为中-晚奥陶世贫镁热液,表现为鞍状白云石充填缝洞及重结晶次生加大的粗晶白云石,U-Pb测定年龄为464±12Ma到473.9±9.1Ma,氧同位素值比早奥陶世正常海相白云石明显偏负,锶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早奥陶世海水值,稀土元素Eu正异常,锶、铁、镁元素含量低;第二期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钙质热液,表现为方解石充填缝洞及对先存白云石的溶蚀,U-Pb测定年龄为448±15Ma到457.4±6.6Ma,氧锶同位素组成严重偏离同时期正常海相白云石范围,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Eu正异常,锶、钙元素含量高,锰元素含量低。第二期热液作用是白云岩储层溶蚀的关键,同期NNE向断裂带作为其输导系统,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为有利区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对平潭竹屿湾水交换能力和溢油扩散开展了数值模拟.水交换能力计算表明,竹屿湾大部分水域水体半交换时间小于1.0 d,平均滞留时间约3.0 d左右,水体冲洗时间为15.0 d,水交换能力较强. 48 h溢油扩散计算结果表明,油粒子扫海范围及运动路径与油粒子的释放时刻及风的作用紧密相关.静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