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41.
罗先启  程圣国  张振华  唐凯 《岩土力学》2011,32(4):1035-1039
地质力学磁力模型试验是利用电磁力模拟重力、电磁力场模拟重力场的原理建立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理论与方法。其试验相似判据可根据相似理论的3个基本原理推导。用量纲分析和方程推导均可得到各参数相似判据为 , , , , , , 。在模型中,时间t、几何尺度l缩小n倍,重力加速度g扩大n倍,而材料的其他基本物理力学参数? 、? 、? 、? 、E、c、k、v、q、? 的相似比均为1,从理论上说可采用结构的原型材料进行地质力学磁力模型试验,这在模型试验的操作上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42.
张振华  明瑞梁  彭亮  林秋奇 《湖泊科学》2017,29(6):1455-1463
比较分析了我国南亚热带湖库7种常见浮游动物,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中华拟同型溞(Daphnia similoides sinensis)、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和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在温度15~30℃范围内的氮、磷排泄率以及氮、磷含量.氮、磷含量分别为4.9~24.2μg/mg(DW)和51.2~153.5μg/mg(DW);氮磷原子比为11.5~43.0.磷含量与个体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氮含量和氮磷比与个体干重相关性不显著.溶解态无机磷(DIP)排泄率为0.31~2.05μg/(mg(DW)·h),与个体干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和个体氮磷含量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总溶解态氮(TDN)排泄率为24~256μg/(mg(DW)·h),与温度和个体干重均呈显著相关,但与个体氮磷含量比值相关性不显著.排泄的TDN∶DIP原子比为112~352,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体干重和氮磷含量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在高氮磷比的食物条件下,7种浮游动物营养盐排泄均呈现高的氮磷比特征,磷排泄率和排泄的氮磷比的种间差异受个体干重和个体氮磷比影响.  相似文献   
43.
炭质页岩巴西劈裂载荷下破坏过程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页岩在加载过程中的破裂时机及其空间位置研究对于页岩气探测及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了不同层理倾角条件下页岩的巴西圆盘劈裂载荷下的破坏过程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全程跟踪页岩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全过程的变形场实时演化特征,同时记录力-位移曲线,利用扫描电镜获得炭质页岩的破裂面特征及微观结构,采用宏、细观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不同层理方向炭质页岩微裂缝起裂时间、空间位置和扩展规律及其破裂机制。结果表明:页岩的巴西劈裂强度随层理方向与加载方向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加载方向与层理面夹角的增加,裂缝萌生的时间逐渐增加,而裂缝从萌生、扩展到贯通所用时间逐渐减少。所有角度试件基本从试件端部萌生裂缝并沿层理面扩展,除90°试件外,不同层理倾角试样主裂缝破裂的位置逐渐偏离中心位置而向试件外侧发展。各角度试件主破坏类型存在一定差异性,除90°试件竖向主裂缝为张拉破坏外,随加载方向与层理面夹角的增加,各加载角度试件的主破裂模式从张拉剪切破坏逐渐过渡为剪切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44.
运用VB开发软件,针对由矢量化大比例地形图生成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电力架空送电线路常用的SL-CAD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处理及定位CAD系统的数据格式,进行程序设计,经过实际应用,减少了数据处理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5.
1981年8月13日丰镇Ms5.8级地震是近几年晋冀蒙交界区较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后,我们收集和分析了本区部分台站及群测点的资料,结果表明,震前地震活动、形变、应力、地电、地磁、地下水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现就其短期和临震前兆特征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6.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三日,内蒙丰镇发生了一次Ms5.8级地震,震后通过对震区周围群测点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多数手段如:地电、地磁、地应力、地下水等都有一定数量的异常与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广灵中学的磁偏角异常(图1),与这次地震的对应关系更为突出,这是多年来在磁偏角观测中比较少见的异常.因此,试图借助于这一异常并从震区岩石磁性的角度出发,对震磁关系的基础理论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7.
边坡物理模型倾斜加载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试验是研究边坡失稳机制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倾斜模型获得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也是常用的试验方法。作为一种试验加载方法,倾斜加载方式的可控性、倾斜过程中应力场的相似性都是影响该方法应用的关键性问题。为了研究试验方法的可控性,以块状滑体为例,分析计算了模型倾斜和离心加载两种试验方法对滑块抗滑安全系数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倾斜加载方法可以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连续地降低滑块的抗滑安全系数,而离心加载方式仅在1g~10g范围内对滑块的抗滑安全系数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比较模型倾斜前后模型内部应力场的相似性,建立了物理模型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不同倾斜角条件下坡体内的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倾斜过程中,坡体中部应力状态保持稳定,倾斜角较大时,坡体的前缘滑带位置应力状态变化较大,前缘进入塑性变形的可能性增大,局部应力场变化有利于模拟水库型滑坡的破坏机制。为了验证倾斜模型模拟滑坡破坏过程的应用效果,以千将坪滑坡为原型,采用倾斜加载方式进行破坏模型试验,获得了滑坡的破坏过程。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模拟的结果相比,模型试验得到的破坏形态更接近实际滑坡。  相似文献   
48.
边坡稳定分析三维极限平衡条柱间力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恒  罗先启  张振华 《岩土力学》2011,32(8):2453-2458
根据在自重作用下潜在滑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规律,提出条柱底滑面上抗滑力方向垂直于底滑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假定,并引用条间抗剪强度发挥系数的概念,运用各条柱的3个方向力的平衡和边坡整体3个方向的力矩平衡,提出了一种计算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方法,通过对算例的计算结果分析发现:当忽略条柱间全部剪力作用时,得到的安全系数与二维Spencer法计算结果相近;考虑部分条柱间剪力作用时,得到的安全系数与文献[5]计算结果相近;当考虑条柱间横向剪力对边坡稳定性的贡献时,即考虑条柱间全部作用力,得到的安全系数最高,这种假定更能反映边坡实际受力情况,因此,所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  相似文献   
49.
畸变补偿法在滑坡模型试验中的应用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滑坡模型试验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量是惊人的,并且常常伴随着由于介质性质难以控制或模拟所必然产生的畸变,这种畸变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考虑,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试验的精度。以调整滑坡物理模型渗透系数为例,探索了模型畸变补偿的方法,为采用与原型相同的材料开展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方法在滑坡物理模型试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鹿井铀矿田空间定位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研究鹿井铀矿田区域地质背景、产铀花岗岩及矿田构造环境的基础上,认为鹿井铀矿田空间定位于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及特殊产铀花岗岩体中的独特构造环境中。强调了离散走滑断裂作用(即纵向及横向拉伸作用)控制了鹿井铀矿田的空间分布范围,它是控制鹿井铀矿田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