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在有限的土地总盘子里,如何既保证大量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用地,又要落实好严格的耕地红线保护政策?保增长、保红线这二者看似矛盾,其实都箭指同一个节点,即尽量用最少的土地做最多的事情。正在建设中的武广客运专线湖南段,树立了一个因地制宜运作力争实现增长和红线双保险的典范,它足以证明,“双保博弈”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面.从调整局部利益的让利层面多做考虑.我们会发现二者并非难以调和。  相似文献   
12.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1989,1995年的Landsat TM数据和2002年Landsat ETM+三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反演和计算松花江流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此基础上,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在ArcGIS9.2软件空间分析模块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域三期植被覆盖影像进行叠加分析,以流域尺度和栅格尺度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获取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自动化监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Land use/cover change is an important theme on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arth systems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National land-use changes of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acquired by the digit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using the high-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s, e.g. the Landsat 8 OLI, GF-2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across China during 2010–2015 were revealed by the indexes of dynamic degree model, annual land-use changes ratio et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uilt-up land increased by 24.6×10~3 km~2 while the cropland decreased by 4.9×10~3 km~2, and the total area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decreased by 16.4×10~3 km~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s in China during 2010–2015 was concordant with that of the period 2000–2010. Specially, new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emerge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2010–2015. The built-up land in eastern China expanded continually, and the total area of cropland decreased, both at decreasing rates. The rat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and cropland shrinkage were accelerated in central China. The rat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and cropland growth increased in western China, while the decreasing rate of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ccelerat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built-up land expansion slowed continually, and cropland area increased slightly accompanied by the conversions between paddy land and dry land. Besides,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rea decreased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s in eastern China were essenti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govern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key development zone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s Planning implemented during the 12 th Five-Year Plan(2011–2015). It was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reasonable layout of land use types dominated with the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zones in centraland western China. Furthermore,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in future.  相似文献   
14.
山西炼焦煤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炼焦煤资源丰富、优势突出;资源分布广泛,煤类分布规律明显;开发技术条件较好;优质炼焦煤资源稀缺,比较适宜炼焦的资源大约在900亿t,低灰、低硫的优质炼焦煤大约占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的12%,而优质的焦煤和肥煤仅占2.5%;查明资源总体利用水平低,但低硫煤资源占用率高;勘探程度较低,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查明资源总体利用水平低,经济可采储量少。通过分析山西炼焦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认为确保山西炼焦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炼焦煤炭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提高炼焦煤资源保障能力,保护与节约并重,合理开发利用炼焦煤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土壤铁锰结核中生命有关元素的化学地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暖温带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的类型,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铁锰结核锰矿物的类型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但锂硬锰矿普遍存在且结晶程度较高;与土壤相比,土壤铁锰结核的化学组成仍以Si、Al、Fe为主,但Fe含量超过了Al,Mn含量远大于Mg、Ca;结核中一些重金属富集顺序为Pb>Co>Ni>Cu>Zn>Cr;揭示了土壤铁锰结核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成核富集作用、成矿作用、专性吸附作用和轻度积钙作用。  相似文献   
16.
3个时期大庆市区龙凤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1990~2011年多时相、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1990~2011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分布特征及其格局变化,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方法,定量获取、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模式,旨在为快速城市化区域的湿地保护提供基础数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呈现出以沼泽、湖泊为主、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等镶嵌周围的土地利用格局;对比3个时期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发现,沼泽、湖泊面积在不断减少,沙地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沼泽是耕地用地的主要来源;在图谱变化模式中,稳定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图谱模式为"沼泽—沼泽—沼泽",其面积为35.6 km2;反复变化型图谱单元面积最小,最大面积图谱模式为"耕地—盐碱地—耕地",其面积为2.35 km2;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导致城市沼泽退化,而人类活动是是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人工合成的高价锰氧化物与紫外光(UV)联用时降解苯酚废水的特性。结果表明,氧化锰矿物在无UV时对苯酚的降解能力差异大,1 g/L的氧化锰4 h对200 mg/L苯酚废水的降解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锰钾矿97.51%、酸性水钠锰矿89.07%、碱性水钠锰矿11.36%、钙锰矿9.67%;锰钾矿87.79%、酸性水钠锰矿53.11%、碱性水钠锰矿6.42%、钙锰矿1.43%。UV光照下,氧化锰矿物对苯酚的降解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表现出显著的表面光催化性质,增加了苯酚的深度降解,COD去除率显著提高。UV下氧化锰4 h对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锰钾矿99.48%、酸性水钠锰矿91.86%、碱性水钠锰矿40.15%、钙锰矿35.95%);COD的去除率分别为:锰钾矿98.11%、酸性水钠锰矿68.45%、钙锰矿27.57%、碱性水钠锰矿24.27%。MnO2-UV联用时降解苯酚可能包括两种主要作用机制:氧化锰矿物的直接化学氧化降解和UV下MnO2的表面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华北地区几种土壤和胶膜中某些性质及元素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比较了铁锰胶膜和基质土壤的性质及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铁锰胶膜的pH值,粘粒含量,K2O,Na2O,MnO2,非晶质铁,铁的活化度,微量元素等的含量均比基质土壤的高,且差异显著;(2)铁锰胶膜富集重金属元素,Co,Ni,Cu和Zn等元素主要富集于胶膜的氧化锰矿物中,而Pb主要富集在氧化铁矿物中;(3)Mg在铁锰胶膜的形成过程中进一步淋溶,以致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热液条件下钙锰矿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钙锰矿具有3× 3的大隧道构造, 广泛分布于大洋锰结壳和锰结核等环境中, 其性质和成因倍受关注.以改进方法制备的水钠锰矿(birnessite)为前驱物, Mg2+交换后得到Mg-水钠锰矿(或称布塞尔矿, buserite), 经热液处理合成了结晶度高的单相钙锰矿(todorokite), 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技术探讨了热液温度、体系压力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钙锰矿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成的钙锰矿与天然钙锰矿有相同的形貌和生长特征, 呈纤维状, 沿120°三连晶生长, 平均化学组成为Mg0.16MnO2.07 0.82H2O.在实验条件下, 热液温度和处理时间是影响钙锰矿合成的主要因素; 而通过改变高压釜的填充度引起体系压力的变化对钙锰矿合成的影响较小, 体系压力并不是钙锰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热液温度越高, Mg-水钠锰矿转化为钙锰矿的速率越快, 完全转化为钙锰矿所需的处理时间越短.热液温度分别为120℃、160℃和200℃时, Mg-水钠锰矿完全转化为钙锰矿所需的时间分别为6 h、4 h和2 h; 但热液温度高于160℃时, 易生成水锰矿杂质.延长处理时间与提高热液温度具有相似的影响规律.这进一步明确了钙锰矿的生成条件, 可为阐明钙锰矿的形成机制和促进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钠锰矿吸附Pb2+亚结构变化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吸附Pb2+前后的不同锰氧化度的水钠锰矿,结合二次求导退卷积方法确定实际的红外吸收带中心,分析了水钠锰矿红外吸收带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样品的899~920 cm-1红外吸收带源于八面体空穴处OH的弯曲振动,随着水钠锰矿锰氧化度的降低,空穴处与OH配位的Mn4+被Mn3+替代的数量增多,OH弯曲振动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