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一种改进的近岸波浪破碎数值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的改进波浪破碎模型,用于模拟近岸浅水波浪破碎.模型借助水滚的概念,提出一种确定k方程紊动模式中紊动源项的计算公式,通过解k方程计算Boussinesq方程中的涡黏系数,实现对破碎波的模拟.岸边界采用窄缝法,使得模型可用于波浪爬坡的计算.用实验室实测波高和增减水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紊动源、紊动动能以及紊动耗散率的计算结果表明:①在破波点处紊动源项值最大,随着波浪向岸边传播,逐渐减小;②破波点处,水平方向的对流和扩散在紊动能量输移中发挥重要作用;③岸边附近紊动源与紊动耗散接近平衡.  相似文献   
92.
为了深入进行种植结构的改革,根据本市自然气候规律的变化特点,周地制宜地调整种植作物和布局,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两茬生产和提高复、套种指数,使之在大灾之年一地双收增效益。在低洼易涝和九河下稍的河滩地科学地种植,做到灾年也能抢上茬收下茬,以保证本市低洼易涝地和23万高河滩地有好收成。我们于1994年进行了高梁套种小麦的试验,获得成功,大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3.
拉萨近45年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杜军  李春  廖健  拉巴  路红亚 《干旱区地理》2007,30(6):826-831
利用1961-2005年拉萨0~40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5年拉萨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浅层各季节平均地温均呈现为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43~0.60℃/10a,春季最大、夏季最小。各层年平均地温以0.45~0.66℃/10a的升温率显著上升,40cm深度的升温率最大,与同时期平均气温的升温率比较,地温比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强。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浅层年、季平均地温呈明显的逐年代升高趋势,以冬、春季最为明显。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偏冷阶段,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地温为偏暖阶段。各浅层平均地温在1986年秋季均发生了突变,冬季突变时间都出现在1984年。年平均地温除在40cm处1999年异常偏高外,其它各层为异常偏低年份,且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94.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主要发育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以下白垩统为主。乌尔逊-贝尔凹陷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变形作用,构造特征十分复杂,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三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不仅影响了烃源岩的分布、油气运移和聚集,而且影响了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分布,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5.
Apollo和LP伽马射线谱仪获取了全月10种元素的分布图,通过已有的月岩以及陨石的化学成分数据,将伽马射线谱仪探测数据与这些数据融合,用Th-Fe-Mg三角图解定性的获得元素含量与岩石类型的相关性,同时通过以前融合的数据,获得了月海玄武岩、月陆斜长岩、KREEP岩和富镁岩的全月球表面岩石类型分布图。  相似文献   
96.
Seismic active faults in the northwestern Beijing by seismic tomograph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earthquake originates from movement of active faults.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 issued b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2005), active fault refers to the one that has been active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while seismic active fault refers to the one where earthquake had occurred or might occur afterwards. In city hazard mitigation, land planning, and site determination for lifeline engineering, active fault should be kept away, so it is of …  相似文献   
97.
The moment tensor solutions of 51 small to moderate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Capital Region in the year of 2004 are obtained by inverting the broadband waveform data. Accordingly, other source parameters, such as scalar seismic moments, moment magnitudes, double-couple (DC) components and compensated-linear-vector-dipole (CLVD) components, are determined as well as fault parameters and stress-axis parameters. The inverted results are evaluated by groups of numerical tests.  相似文献   
98.
99.
浙江景宁岩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受丽水—余姚断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对景宁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1.3±0.3Ma和111.0±0.7Ma。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富碱、低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介于1.01~1.09之间,分异指数为84.85~96.3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景宁岩体是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
金庆花  李春麟  王宗秀 《地质通报》2015,34(203):456-465
浙江景宁岩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受丽水—余姚断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对景宁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1.3±0.3Ma和111.0±0.7Ma。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富碱、低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介于1.01~1.09之间,分异指数为84.85~96.3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景宁岩体是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