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通过在博茨瓦纳中部区Tonota-Foley一带的找矿勘查,探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博茨瓦纳热带干旱草原景观区的应用效果。利用该方法,在Tonota-Foley一带圈定出化探综合异常17处,通过对典型异常的查证工作,运用槽探工程,查明了异常源为方解石蛇纹岩体,说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适用于博茨瓦纳中部地区的景观条件,圈定的异常准确、有效,该方法可在博茨瓦纳同类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2.
介绍移动GIS的特点和LBS定位技术,针对目前地名地址采集过程中存在的数据采集不准确、不规范和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从外业拍照、数据采集、内业录入到数据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采集流程,并开发了地名地址数据采集系统,其次,介绍地名地址采集系统的实现和功能配置,并结合实例分析系统的应用情况.系统既简化了地名地址的采集流程,同时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  相似文献   
33.
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作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常伴生关键金属碲的矿化,然而对于此类矿床中碲的分布、分配特征及沉淀机制研究仍较为薄弱。黄屯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近年来发现的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伴生有大量的碲化物产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发现碲在矿床中发生了显著富集。通过对黄屯矿床不同蚀变类型矿石及主要富碲矿物开展全岩及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碲的分布、分配特征以及初步讨论了碲的沉淀机制。黄屯矿床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钠钙硅酸盐、钾硅酸盐、绿泥石-碳酸盐和伊利石-蒙脱石阶段,在不同深度形成了相应的蚀变带,并发育有不同强度的金铜矿化。黄屯矿床伴生的碲储量约有118.71t,平均品位为5.3g/t,达到中型规模,具备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钾硅酸盐蚀变带碲的分布比例最高,占总储量约92.37%,平均品位约为9.6g/t。钾硅酸盐蚀变带内约有89%~99%的碲呈独立矿物,主要以微米级、纳米级的碲铋矿包体的形式分布在黄铁矿中,剩余部分则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在黄铁矿和黄铜矿内。减压沸腾引起流体温度骤降导致硫化物沉淀,和沸腾过程中释放大量气相H_(2)S,共同导致流体的f(Te_(2))/f(S_(2))比值升高,可能是黄屯矿床中碲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4.
新场气田是川西的主力产气区,发育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家河组四段)和中浅层中、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蓬莱镇组)含气层系,均不同程度地产出地层水,气水关系复杂,不同层位间气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纵向上,深层地层水埋深为3 000~5 500 m,随埋深增加矿化度、盐化系数逐渐增大,呈现高演化地层水特征;中浅层地层水埋深为500~2 200 m,沟通较频繁,水化学特征差异不大,均呈现低矿化度、低盐化系数和高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特点;两者之间为地层水混合过渡带。平面上,中浅层上沙溪庙组地层水矿化度在断裂发育带附近出现高值,高值范围与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矿化度低值区基本相对应。这主要是由局部深层与中浅层地层水沿向下断至深层、向上断至中浅层的断层垂向沟通并发生混合作用导致的。中浅层断裂附近,沿断裂带上涌的深层地层水与中浅层原始沉积地层水发生混合作用,使得砂体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天然气则沿渗透性砂体侧向运移并在一定距离的圈闭内聚集成藏,这对研究区中浅层天然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粤中早白垩世亚髻山正长质杂岩体的成分分异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的碱性岩浆往往以小岩株形式侵位于早期花岗岩中,指示了伸展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本文通过对华南代表性的碱性岩体——粤中亚髻山正长质杂岩体不同相带岩石的研究,发现它们可按照岩性和成分的差异划分三组,其成因与岩浆过程和岩浆期后流体作用密切相关。化学成分上,三组的差异体现在:1)Group 1显示最低的Si O2(59.37%~64.10%)、K2O/Na2O(0.70~1.11)、I Sr值(0.70741~0.710032)、t2DM模式年龄(1.0~1.1Ga),最高的Al2O3(17.30%~19.18%)、全碱(K2O+Na2O:11.13%~13.76%)、εNd(t)值(-1.6~-0.9)和碱性-过碱性、准铝质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表现出Ba、Ti、Sr和P负异常;具有球粒陨石质Nb/Ta比值(平均为19.6)和超球粒陨石值Zr/Hf比值(平均为47.1);2)Group 2显示最高的Ti O2(0.47%~0.49%)、Mg O(0.98%~1.07%)、P2O5(0.15%~0.16%)、K2O/Na2O(2.57~6.69)和中等低的I Sr(0.70845)、εNd(t)值(-7.9~-7.8),具有强过铝质且碱性-钙碱性过渡的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表现出Nb-Ta、LREE、P和Ti负异常;其Nb/Ta和Zr/Hf比值均近似于平均陆壳(平均值分别为11.6和36.3);3)Group 3具有最低的镁铁质含量、Al2O3(13.00%~13.16%)、εNd(t)值(-8.3)和最高的Si O2(77.50%~76.54%)、I Sr(0.72563)以及与过渡带相似的t2DM模式年龄(1.6Ga),总体显示碱性、强过铝质的特征;稀土配分曲线近似于"海鸥形",Eu异常明显,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Ba、Nb、LREE、Sr、P、Ti负异常和Rb、Th、U、Ta、Pb正异常。其Nb/Ta和Zr/Hf比值均远低于平均陆壳(平均值分别为3.0和18.5)。Group 3中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2个加权平均年龄,即140.9±1.4Ma(MSWD=2.0)和141.4±0.9Ma(MSWD=1.6),与之前报道的Group 1的形成时代一致,表明它们都是早白垩世同一次岩浆作用的产物。这些成分的差异也体现在岩石成因类型判别上,结果显示Group 1属于A型岩套中典型的A1型亚类,而Group 2和Group 3显示似是而非的类型,比如,Group 2具有A型向I型过渡的特征,Group 3则既具有高演化花岗岩的特征,又类似于铝质A型花岗岩。基于Sr-Nd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成分特征,我们认为亚髻山正长质杂岩体中的Group 1形成自富集的上地幔分异的硅不饱和碱性岩浆,较少陆壳物质混染;Group 2岩石则是硅不饱和碱性岩浆在侵位过程中大比例同化混染了外围的佛冈花岗岩而成;而Group 3岩石则是Group 2岩浆发生长石、钛铁矿、磷灰石等矿物分离结晶后再与富氟流体发生显著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因此,杂岩体各组岩石成分的明显差异,是碱性岩浆与围岩同化混染及后期流体改造、分异的结果。这进一步暗示诸多似是而非岩石类型的花岗岩,其岩浆过程及其后的流体交代对于其源区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些过程很可能对于一些碱性火成岩及中酸性岩岩体的成分环带的形成及成矿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以30 m分辨率的SRTM-DEM数据为基础,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首先对数据进行坡度分析,通过坡度分级法将山地与平原划分,自动提取出山地的信息,再运用碎斑处理结合TM影像对结果进行修正;其次,在ArcGIS的水文分析( Hydrology)模块下对 DEM进行数字地形分析,提取流域特征。经分析得到了研究区域的山地及河网特征信息,并与实际地形及河流水系大致吻合,改进了传统手工和野外调查为主的提取方法,初步实现了山地、水系信息的自动提取,为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7.
垦区普阳农场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对居民点实施“撤队并点”。工程竣工后,农场将有10个居民点“消失”,可新增耕地4500亩。  相似文献   
38.
根据广深港客专福田站超深超宽基坑施工监控量测的需要,应用远程数据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设计并建立了工程监控量测信息管理管理系统,统计和分析功能提高了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效率,解决了监控量测与施工配合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系统提高了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效率,达到了福田站基坑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39.
中国近54年来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的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部分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时间分布表现出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明显转折。(2)M-K检验表现出极端降水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偏弱(强)。(3)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准15年周期振荡为主,其次是准7年周期,最强振动出现在1998年。(4)除持续干期指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李飞  彭光照  叶勇  江山  黄大喜 《地质学报》2009,83(9):1203-1214
记述了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侏罗世上沙溪庙组顶部的中国盗龙型肉食龙类化石材料,并依此建立一新属新种——犍为乐山龙 (Leshansaurus qianweiensis gen. et sp. nov.)。它以上枕骨中嵴呈尖峰状,额骨最大长度与最大宽度之比约2.86,基蝶骨之基翼骨突细长,环椎间椎体马蹄形,背椎横突相当细长,背椎和荐椎神经棘非常薄,荐椎椎体具有明显的腹嵴,肠骨内侧髋臼缘存在一明显的嵴等特征区别于其他肉食龙类。犍为乐山龙是目前所知四川盆地产出层位最高的肉食龙材料,它的发现扩大了肉食龙类的时代分布和地理分布,对探讨肉食龙的演化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