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7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7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首都圈地区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识别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首都圈地区2008年8月——2009年9月ML在2.0——2.2范围内的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数据资料,从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识别爆破、矿塌和天然地震的依据.在时域方面,爆破的初动方向向上,矿塌向下,天然地震的初动方向依赖于台站的分布情况;爆破和矿塌的面波比较发育;天然地震的S波与P波最大振幅比(AS/AP)大于爆破和矿塌,同时,爆破和矿塌的能量衰减比天然地震快.在频域方面,高频成分的能量衰减快于低频;天然地震的拐角频率较高,爆破次之,矿塌的最小;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爆破的顶峰频率主要分布在5——7 Hz,矿塌分布在2——4 Hz,天然地震的顶峰频率较大,在10——18 Hz范围内.另外,天然地震的频率域较宽,其次为爆破、矿塌.   相似文献   
32.
Web GIS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IS在大中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渗透到了地震预报、震害预测、地震区划等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深入,单机或局域网版GIS软件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利用Internet在Web上发布和出版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空间数据浏览、查询和分析功能已经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将WebGIS技术引入防震减灾研究领域,拓宽了地理信息资源的应用领域,提高了空间信息的维护、发布和查询效率,实现了地震信息数据的自动化成图,使全社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3.
Most of the presen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s are based on broadband or strong motion recordings. How-ever, the short-period instruments are still deployed. It is well-known that short-period recordings have saturation problems for large earthquakes when estimating the size of an earthquake.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the magnitude at which saturation starts to occur for the commonly used τc and Pd measurements, respectively.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short-period seismic recordings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we conducted a simulated experiment using the strong motion data of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sequence including its main shock and 31 aftershocks, with magnitude span from 4 to 7.6. The strong motion acceleration recordings were convolved with the instrument response of short-period seismographs in northern China to simulate short-period seismograms. Parameters τc and Pd from the first-three-second seismograms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simulated short-period recordings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btained by the original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o some extent, short-period recordings can be used for threshold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while the magnitude saturation of Pd estimation can be up to 6.5, better than τc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34.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NW-SE方向,并有一顺时针旋转趋势,快、慢波时间延迟是0.70~1.51 s.青藏高原东北缘的SKS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构造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变化与区域内最小平均主压应力方向变化相似,也与由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方向变化相似.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的形变以至流动,使得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或流动方向,上地幔变形和上覆地壳变形可能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35.
在城市不断发展与扩展的同时,许多建成区可能会出现空置,表现为人口、企业稀少,生产水平严重低下,对城市空置区域的评估能够反映当前城市内部各区域发展状况,能够作为城市改造更新的依据。本文提出了一个以空置指数来量化评估城市内部层面空置现象,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的方法。根据“空城”的外在特征:建筑水平与社会活动水平,空置指数通过较高分辨率夜光遥感影像(Luojia1-01)和土地覆盖信息得到;同时依据城市空间活力营造原则,通过社会感知数据与路网数据量化产生空置现象的内在影响因素;并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空置指数精细化以及对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以武汉市城区为例,用该方法对空置指数可视化,可识别出空置现象严重的区域,主要为老旧城区、工厂库房、单一功能的公共设施区域等,同时道路的可达性与人流密度对空置现象影响较大,且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精度 R 2 可达84.6%,对空置指数通过随机森林拟合后,其可视化分辨率由130 m优化至25 m。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中空置现象的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针对地面激光扫描的真三维点云数据,提出基于面元拟合的三维R树索引方法,在对点云进行递归分割和面元拟合的过程中形成三维R树节点的包围盒,通过对传统R树的改进,使之更好地保留平面特征,以适应点云数据的管理。通过实验实现了地面点云数据的高效管理与查询检索,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基于汶川主震及余震的预警参数与震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预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实效.利用汶川主震及其余震P波和S波初期部分的信息,研究了最终地震震级与4个预警参数的相关性.考察的4个参数是位移幅值(Pd)、速度平方积分(IV2)、P波卓越周期和特征周期(τp和τc).使用的数据集时间跨度从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10月4日,共计218次震级大于等于4级的地震事件,包括主震8.0、最大余震6.5和7次大于等于6.0级的事件.Pd、IV2和τc在震级小于等于6.5级时与最终震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没有出现震级饱和现象,验证了前人的统计结果.但是在估算主震震级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IV2参数尤其明显.另外,Pd和IV2统计曲线在M6级附近存在着一个斜率变化,并且Pd结果与前人统计结果相差较大.τp的统计结果表明该参数不适合应用到汶川地区的地震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38.
无人机在地震现场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建成“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系统”(为4人操作维护的小型无人机系统)后,对于小型无人展开了无人机飞控、灾情全景图、断层调查、极端环境飞行等一系列关于无人机在地震现场工作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索和试验(部分结果见图1).  相似文献   
39.
彭朝勇  杨建思  薛兵  陈阳  朱小毅  李江  林湛 《地震》2011,31(4):140-148
现有的地震观测网络系统都是基于IPv4协议开发的, 由于IPv4地址的匮乏, 无法对各个台站直接进行数据访问, 只能进行台网级数据访问; 另外, 现有的地震观测网络系统只是简单的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 而且传输时没有对用户名和密码进行加密, 安全性低。 通过研制基于IPv6协议的地震观测网络系统, 开发出了新型的IPv6环境下地震观测系统组网协议, 实现了台站级数据共享的目标; 使用各种类型实时数据加密方法,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建立了新型的证书管理和认证机制; 在实验的基础上, 开发出了现有基于IPv4的地震观测系统向IPv6的过渡技术, 为下一步IPv6技术在地震行业的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地震预测研究发展简单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单地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测研究的近代历史,并由此讨论了关于地震预测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综合国内国际地震预测研究的进程和现状,提出我国地震预测研究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