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21.
1654年7月21日甘肃省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复杂的构造几何特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向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为一条北东东向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错断了含有仰韶文化红色陶瓷片的一级阶地堆积物,阶地面上断层陡坎高约1.5m.沿断裂带发现冲沟的左旋位错量为3~10m,晚更新世黄土中残留的断层陡坎高4.5~8m.其中两条冲沟中发现裂点,高3.5~3.9m,距断层陡坎的距离为16m.礼县—盐关—罗家堡—天水镇一带发育大量的滑坡,长轴走向与礼县—罗家堡断裂一致,滑坡体后缘、侧壁陡峭,出露晚第四纪黄土,鲜有植被覆盖.礼县—罗家堡断裂为1654年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受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被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和岷县—宕昌断裂围限的礼县次级地块向南东滑动可能导致了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生.断裂北、南两侧地壳电性结构的差异为强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22.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的7种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能值分析、市场价值、替代价格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045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0.060亿元,间接经济价值为0.985亿元,间接经济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16.42倍。  相似文献   
23.
应用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方法探测隐伏活动断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工程和活动断裂探测中过去还没有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先例.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上开展的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纵波震源或横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接收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获得较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别是水平分量采集的横波和转换波可提供很有意义的地下结构和构造信息.综合利用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征进行的地质分层和断层解释结果取得了与跨断层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结果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4.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ing’er, Yunnan Province MS6.4 earthquake of June 3, 2007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sand blow and water eruption, land-slide and collapse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with the data of geologic structur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for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reveals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Ning’er fault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NE-trending fault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within a 330°-extending zone of 13.5 km in length and 4 km in width. The major axis of the isoseismal is also oriented in 330° direction, and the major axis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VIII area is 13.5 km long.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dicate that the NW-trending nodal plane of the Ning’er MS6.4 earthquake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nodal plane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lip. The preferred distribution orientation of the aftershocks of MS≥2 is 330°, and the focal depth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3~12 km, predominantly within 3~10 k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ftershoc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zone of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ll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indicate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ing’er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is earthquake. Moreover,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Ning’er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ive block the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orthward pushing of the Indian plate has caused the eastward slipping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ich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southeastern-southernward squeezing of the southwest Yunnan region. As a result, the NW-trending faul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Ning’er area are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faults are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is tectonic  相似文献   
25.
湖南太阳山隆起区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太阳山地区是洞庭湖西缘一个晚新生代时期隆起的低山丘陵区,山体走向为北北东方向,自南向北斜列展布了太阳山低山区和凤凰山低山区,二者之间为北北东向大龙站谷地.通过对该地区现有6条断层活动性的地质调查,获得了位于大龙站谷地东侧的肖伍铺断层断错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2.3±1.O万年地层的地质证据,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有活动的断层,表现为逆冲活动的性质.根据岗市-河袱断层带发育的断层泥及其测年结果可知,该断层可能在中更新世中期有过活动.其余4条断层没有第四纪以来活动的地质地貌表现,属于前第四纪断层.上述研究结果对认识1631年太阳山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对广西防城-灵山断裂带的地质地貌调查,结合地震活动资料,将该断裂带划分为活动性不同的4个段落,自南向北依次为防城段、平吉盆地段、灵山段和石南段。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相应的潜在震源区,潜在震源区边界与分段边界一致,震级上限依次为6级、6.5级、7级和6级。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构造层序划分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进行了构造层序划分及研究,共划分了1个Ⅰ级、2个Ⅱ级、5个Ⅲ级构造层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证实鸡西盆地主要由敦密断裂在白垩纪左旋走滑拉分而成。纵向上表现为两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早中期表现为断陷盆地特点,控制了鸡西群含煤层序的生长和发育;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表现为坳陷盆地特征,控制了桦山群红层的生长、发育。该盆地的层序划分及动力学分析对黑龙江东部白垩纪地层对比、构造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8.
利用岩石化学中各种氧化物及相关比值在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中的不同表现性质, 讨论了上黑龙江盆地绣峰组Ⅳ级层序形成的气候、水体、沉积体系及基准面变化特征.绣峰组Ⅳ级层序自下部向中部Fe2O3、Fe3+/Fe2+、K2O、Na2O等值逐渐减小; MnO、FeO、MgO、LOS等含量逐渐增高; 层序中部向上部Fe2O3、K2O、Na2O等值逐渐增大, MnO、FeO等含量逐渐减少, 显示了绣峰组Ⅳ级层序在气候旋回控制下由水体加深、气候潮湿向水体变浅、气候干旱演变的中期基准面对称旋回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为陆相盆地高频层序划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玛纳斯地震区地壳浅部构造特征探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精度的浅层地震勘控方法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查明了玛纳斯地震区玛纳斯背斜的浅部地壳结构特征,它主要由一个逆掩推覆构造和两个局部背斜组成,存在一条盲断层和两知地表出露断层,结合附近地质资料和钻井资料,确定了每条断层的活动年代,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深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和玛纳斯地震的发震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浅层资料  相似文献   
30.
富克山岩浆弧呈北东向分布于大兴安岭北段富克山—古莲河一带,其物质组成、形成时代及其空间展布规律对于研究蒙古—鄂霍茨克洋晚三叠世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内的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定年分析研究,探讨大兴安岭北段晚三叠世时期的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辉长岩、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05.7±2.2) Ma、(203.2±2.5) Ma,反映了晚三叠世的构造岩浆事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长岩、闪长岩具有富钠、高铝、高钙、高镁、高Mg#值、低钛等特征,属于拉斑系列与钙碱性过渡系列岩石,无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富钠、高铝、低镁等特征,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高Sr,低Y、Yb,无明显的Eu负异常,显示了O型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富克山岩浆弧的空间展布,具有由北向南的分布规律,指示了蒙古—鄂霍茨克洋具有往南的俯冲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