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朱利霞  杨林  行春丽 《地下水》2009,31(2):27-27,110
分别从土壤、地表水、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球化学、人为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该地区地下水高氟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水溶性氟偏高和该县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具有代表性的徐吕村高氟地下水为样本,设计了经济可行的CaO+KH2PO4的除氟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02.
王兵  王雷  杨林 《贵州地质》2009,26(4):265-270
中低品位磷矿床的物质组成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合理利用磷矿资源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贵州某磷矿三个层位物质组成、产出特征、解离性以及粒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胶磷矿中包裹物对磷回收的影响以及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磨矿到+0.104mm时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胶磷矿与其共生脉石矿物的解离。  相似文献   
103.
响水河中游右岸沙丘群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勇  韩广  杨林  郭宇航  肖涛 《中国沙漠》2017,37(1):26-32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测量的基础上,沿盛行风向,对西辽河平原西部响水河中游右岸普遍发育的新月形沙丘链进行样品采集。经室内激光粒度仪测定,研究了河岸沙丘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响水河右岸沙丘及丘间地以中沙为主,而河谷谷底细沙含量最多,平沙地次之。(2)滨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小,远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大;多数沙丘分选性由两侧坡脚到丘顶变好;多数沙丘丘顶偏度值和峰态值大于两侧坡脚。(3)滨岸沙丘受风、水两相作用,能从较深地层获得沙源;其下风向沙丘主要受风力作用,沙源主要为丘间地沙及上风向风沙流携带的较细沙。  相似文献   
104.
2016年8月5日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经济重大损失。在调查的基础上,从短时降雨特征、上游植被及物源条件、下游沟道地形及构筑物约束等方面,梳理泥石流冲淤过程,着重分析了章巴小沙河泥石流成灾机制。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形成洪流,沿途携裹枯木及巨砾泥沙,在下游桥梁约束处形成堵塞,并逐渐向上游淤积,泥石流漫流至村内,损毁部分民居;之后巨石冲砸桥梁及固床坝,造成桥梁处堵塞溃决,沟逐步向上游侵蚀初期泥石流淤积;最后冲出物堆积在沟口,淤埋两岸农田。  相似文献   
105.
杨林  张丽 《贵州气象》1996,20(1):44-47,41
通过常规气象资料与静止气象卫星数字化红外云图相结合的方法,分析1995年6月24日下午到6月26日下午造成黔南州一次连续性暴雨的天气过程,剖析造成这次连续性暴雨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消散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6.
杨林 《气象科技》1998,(2):57-60
文章根据福建省筹建核电站厂址百米高的气象铁塔所观测的一年风、温资料,对近地层垂直温度梯度、风随高度的变化和海陆风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我国中低纬度地区海陆边界层100m以下环境大气变化的若干气象特征的认识,有助于在沿海地区建造现代化的核电站所必须的污染气象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7.
福建前汛期降水趋势的OLR特征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5-6月的降水资料和射出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确定降水偏差指数(即相对距平)和异常年例,其次揭示异常年例和基本规律的OLR特征,最后进行诊断判据分析及对2001-2002年福建前汛期水趋势诊断;主要结果有:(1)东亚中低纬地区的OLR由中纬向低伟若呈高(低)、低(高)、高(低)分布时(流场呈辐散(辐合)、辐合(辐散)、辐散(辐合)分布),福建前汛期降水易于偏多(少);(2)在诊断判据分析时上一年十月侧重南半球所显示的信息;而当年一月侧重西太平洋辐合、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东南亚地区所显示的信息;(3)OLR距平分布图所提供的信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杨林  潘启学陈熹 《广西气象》2005,26(A01):158-160
从气象应用角度介绍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思想的制作线性连续常规天气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方法——滚动多元回归方法。并用其建立了贵州黔南地区12个站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预报模式,通过效果分析得出其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的预报效果较好,最高气温的预报效果差些。但该方法既保留了卡尔曼滤波方法的优点,又克服了矩阵变换对计算条件的要求,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适合于计算条件较差的地级气象台开展温度、湿度等线性连续常规天气要素的客观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109.
福建伏旱期旱涝环流特征及其预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取1960~2000年全省25个代表站7月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资料、以及500hPa面上的极涡、中纬度环流、青藏高原高度场(即高原地区等压面高度场)、副热带高压等74个环流指数为素材;首先标定伏旱期降水的异常指数和严重旱涝年例,其次分析严重旱涝年例的500hPa环流背景,最后揭示预测概念模型,得出秋冬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欧亚经向环流和青藏高原高度场的变化是预测福建伏旱期降水的强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110.
杨林 《贵州气象》1997,21(6):20-24
通过对1996年黔南6月1日与6月20日两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6月1日强降水由850hPa低涡切变东南移造成,降水强度大,影响时间短,云团结构紧凑;6月20日强降水由冷锋南移造成的,降水强度小,影响时间长,云团结构前紧后松,6月1日与6月20日暴雨云团的发展区均是高能区,区别在于6月1日暴雨云团的生成比6月20日暴雨云团的生成需要更多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