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47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卫星定位定轨系统SPODS:理论与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卫星定位定轨系统SPODS是西安测绘研究所开发的GNSS定位定轨软件。该软件目前能够处理GPS数据,具有高精度GPS定位定轨能力。本文简要介绍SPODS的基本理论和性能测试情况。性能测试使用了2009年1月4日至10日大约127个IGS站采集的GPS数据。结果表明,GPS卫星轨道解与IGS最终轨道的1DRMS差为1.1cm;站坐标日解的重复性,水平分量为1.5mm,高度分量为4.5mm;极坐标和日长变化解与IGS最终产品的一致性,分别为0.025mas、0.093mas和0.013ms/d。  相似文献   
22.
分析了脉冲经验力和分段线性经验力两种机动力模型在GEO卫星机动期间定轨和机动后轨道预报中的适用性,同时比较了两种机动力建模方法与短弧动力学方法之间在轨道预报方面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在机动定轨中,脉冲经验力模型比分段线性模型更优越。两种机动力建模方法东西机动期间单天弧段轨道拟合精度可优于5m,但线性模型轨道预报精度比脉冲经验力模型和短弧动力学方法差。C波段观测量能够改善机动期间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23.
简要介绍了测量获取离散点数据的一般手段,阐述了3维曲面重建的NURBS方法和空间Delauany三角剖分方法,简要说明了使用OpenGL进行3维开发的机制,并给出了3维空间交互和查询的实现步骤.为有效地发掘测量数据潜在的信息和规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星地双向伪距模型仿真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里地双向测距中,上下行伪距观测值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几何距离项、里地钟差影响、地球自转及各项误差修正量在上下行伪距中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量级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由于传播时延的影响上下行几何距离项相差较大,在上下行组差时应予考虑.其他各项修正量上下行互差较小,在组差计算时可不予考虑.最后针对GPS 04里仿真计算了上下行伪距值,由此得出由于里地钟差的影响,其互差可达约10 km.  相似文献   
25.
BD卫星星间链路定轨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试验卫星搭载了高精度星间链路载荷并已经得到了实测数据。本文给出了星间链路数据预处理方法,并介绍了星间链路数据独立定轨和星间Ka测量与L波段数据联合定轨的方法和初步结果。利用3颗试验卫星和1个地面Ka站在轨试验,结果表明:独立采用星间链路定轨,其结果 R方向误差小于0.5m;星间链路数据与L波段数据联合定轨,其对L波段定轨结果有显著改善,轨道R方向误差小于0.3m;星间测量设备时延标校精度优于0.1m。  相似文献   
26.
冯来平  毛悦  宋小勇  孙碧娇 《测绘学报》2016,45(Z2):109-115
为提升区域地面监测站条件下北斗卫星定轨精度,面向日益丰富的北斗星载数据和即将实现的星间链路技术,提出了联合运用地面监测站数据、低轨卫星星载数据与星间链路数据的北斗卫星精密定轨方法。讨论了低轨卫星星载数据与星间链路数据增强对于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的影响,重点从低轨卫星数量、轨位分布及星间链路等方面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加入少量低轨卫星与区域监测站联合定轨即可显著提高导航卫星定轨精度约73%,钟差解算精度略有改进但不明显;同等数量且均匀分布的低轨星座,其轨位分布对联合定轨精度影响不大;加入星间链路数据可大幅提升导航卫星定轨精度,且改进效率高于低轨卫星。  相似文献   
27.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动力学定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研究了利用X射线脉冲星观测量进行动力学定轨的全过程,给出了观测数据仿真的基本流程,并利用仿真数据对各项因素对定轨精度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28.
X射线脉冲星导航可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X射线脉冲星可见性分析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给出了脉冲星高度角以及第三天体遮挡的计算公式.根据导航需要,按照脉冲星优选准则,选取50颗X射线脉冲星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可见脉冲星个数随位置、时间、高度的变化规律,单颗脉冲星在1 d时间内可见性的变化情况,以及日月对脉冲星的遮挡情况.  相似文献   
29.
给出了星地双向上下行伪距观测的数学模型。利用Compass-M1卫星2007-11-25~2007-11-30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钟差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分别采用3种方案进行了短期、长期钟差预报。总结了钟差预报精度随拟合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0.
进入地球大数据与地球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地球建模要求也从地表扩展到全域全时全息,而当前数字地球的数据模型还基本停留在瓦片或地球网格剖分数据模型阶段,严重制约了场景化、智能化数字地球应用。本文提出了全息地球概念以及相应的地球数据立方体组织模型,采用全球多级格网参考系统来描述和表达多尺度空间,用平面或立体格元来表达空间位置,将传统“经度、纬度、高程、时间”时空表达发展至“时间粒度、时间覆盖、网格位置、格网尺度”新时空表达体系,并设计了按照“时间—空间—尺度—属性”一致性描述的全息地球数据建模方案,将矢量、栅格、格网、时序阵列、三维模型等多模态数据归纳至一个统一模型中,使得任何引用特定地球数据立方体中的数据值在时间、空间、尺度都是对齐的,解决了全息地球跨专业、多维时空动态场景数据时空融合集成难题,并结合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全球数字化科研平台需求,开发了深时古地形时空动态可视化模拟系统,完成对模型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