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1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The size-fractionated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SYN) and picoeukaryotes (PEUK) were measured in the Taiwan Strait during three cruises (August 1997, February–March 1998, and August 1998). The results show that picophytoplankton and nanophytoplankton dominate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average of 38% and 40%, respectively. SYN and PEUK varied over time in abundance and carbon biomass, great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in range of (7.70–209.2)×106 and (0.75–15.4)×106 cells/cm2 in the abundance, and 1.93–52.3 and 1.57–32.4 μgC/cm2 in the carbon biomass, for SYN and PEUK, respectively.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s of both groups were diurnal but heterogeneous in abundance, depending on the groups and layer of depths. Temperature is the key controlling factor for picophytoplankton distribution (especially in winter) in the Strait.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30846; 40521003)  相似文献   
82.
The size-fractionated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SYN) and picoeukaryotes (PEUK) were measured in the Taiwan Strait during three cruises (August 1997, February-March 1998, and August 1998). The results show that picophytoplankton and nanophytoplankton dominate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average of 38% and 40%, respectively. SYN and PEUK varied over time in abundance and carbon biomass, greater in summer than in winter, in range of (7.70–20...  相似文献   
83.
潮汐表是利用长期潮汐观测结果经调和分析实现的主要港湾潮汐预报结果,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而通常的天文潮数值预报目前还难以达到潮汐表的预报精度.本研究在建立常规天文潮数值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潮汐表数据同化的天文潮数值预报模型,并分别采用这2种模型预报福建沿岸海域的天文潮.其结果表明同化模型的预报结果无论是在潮时还是在潮高均明显优于常规模型;同化模型能显著地改善所研究的沿岸海域90个水位点中至少45个水位点的潮汐预报结果,而其他水位点的预报结果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  相似文献   
84.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模式是定量认识物质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解其控制机制以及预测体系变动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研究领域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物理输送和生态动力学过程以及年际、年代际变动的模拟3个方面。物理过程模拟方面的进展,集中在寡营养海区上层海水营养盐的供应机制问题上,在经典的上升流、垂直扩散之外,提出涡旋可能构成一种重要的物理输入过程。而生态动力学过程的模拟方面,90年代前期考虑食物网基本结构,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三大类群构成生物状态变量,氮和磷营养盐以及颗粒碎屑构成其他状态变量;90年代后期,开始引入铁和硅的限制问题,考虑不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别是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变化的预测可能是未来该领域力图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年际变化的模拟,多围绕ENSO事件对初级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问题展开;年代际和地质年代尺度的体系变动问题仍存在争论,相对缺乏有效的数值模拟研究。该研究领域未来应加强生物—化学过程的函数表达、物理模式、中尺度过程、边界交换以及资料获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应对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85.
在同步历史实测数据较为缺乏的条件下,基于波谱特征的比值法可以有效进行水体叶绿素a(Chla)和悬浮颗粒物(Tss)浓度的反演。利用不同时期的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对九龙江下游河段的叶绿素a和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及季节变化分析发现: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主要出现在北溪浦南段(北8北9)以及石龟头至北11段,叶绿素a在枯水期呈现浓度增大的趋势;高悬浮颗粒物浓度较易出现在龙津溪入口(北9郭坑公路桥)河段,高悬浮颗粒物浓度季节主要发生在丰水季节。  相似文献   
86.
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中国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碳循环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中国边缘海系统碳循环研究相对薄弱。简要回顾中国碳循环(以现代过程的描述为主)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中国边缘海碳循环研究概况及CO2的海-气交换、有机碳循环、颗粒有机碳的输出、河流的输运等海洋碳循环过程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汇总补充及数据更新的基础上勾画了中国区域碳循环框架。我们认为,中国的区域碳循环过程尚有诸多未知量和不确定性,缺乏把陆、海、气作为一个系统的综合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尤其需要加强。中国边缘海的碳循环研究应当围绕CO2的汇源过程这一碳循环的中心问题,深入开展边缘海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及其与大气CO2的耦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7.
实时洪水抗差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超  洪华生  包为民  张珞平 《水文》2008,28(2):26-29
把抗差估计理论引入实时洪水预报系统,提出适合于实时洪水预报系统的抗差特征函数,建立降雨误差的动态监控模式,研究实时修正模型参数的动态抗差估计,结合洪水预报模型,形成具有水文学特点、抗差性强的实时洪水抗差预报系统.将此系统和传统实时洪水预报系统运用于闽江七里街流域,比较当降雨和流量资料存在异常误差时两系统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实时洪水抗差预报系统能抵御异常值的影响,获得比较稳定且高精度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88.
本文首次对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分布、动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在同步检测该沉积物各种形态磷含量的基础上对该酶与各形态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力分布与陆源排污对水体的污染有明显的相关性;酶活力与总磷、总无机磷含量相关性较大,与弱吸附可交换磷相关性不大,与总有机磷含量则呈显著不相关性。并认为,就厦门西海域而言,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水平可作为小区域水  相似文献   
89.
厦门海域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2002年12月至2004年2月间厦门海域6个航次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调 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 表明:厦门海域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为5.36mg/m3,各调查月份中,8月份的含量最 高(13.6mg/m3),5月的次之(5.33mg/m3),12、2月的含量较低.叶绿素a含量的水 平分布在冬季时较为均匀;春、夏季在宝珠屿海域出现最高值(33.28mg/m3),九龙江 口外出现次高值(13.84mg/m3).厦门海域全年以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小型浮游植 物在夏季高生物量时占比较高(41.O%),微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年平均值 为9.7%).冬季低温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春、夏季随着温度升高,营养 盐的缺乏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0.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春季(3月)表层海水TSM含量分别为17.80±6.16和60.11±75.25mg/dm~3,整个调查海区平均为38.96±56.50mg/dm~3。河流输入是河口区悬浮颗粒的主要来源。悬浮颗粒中Si,Al,Fe的含量最大(47.4~190×10~(-3),C,Ca,Mg,Ti,Mn的含量次之(平均在1.6~29.5×10~(-3)),其它元素的含量一般小于1×10~(-3)。因子分布表明:陆源输入、各种地球化学过程以及与生物活动有关的过程是控制悬浮颗粒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