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17篇
海洋学   15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化间性理论要义及其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化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间性理论是一种思考文化多样性的新范式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新智慧。文章通过对文化间性理论综述,认为:文化间性理论认知文化间现象,揭示了文化间关系问题实质并倡导文化间性主义的文化政治实践;辩证地看待文化多样性和多样性之中固有的差异性和同一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间性特质,为如何与差异的他者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共存确立准则;文化间性理论在社会文化地理学中的文化间状况、空间(地方)思想、种族(族群)地理、本土地理、认同地理和文化间城市等领域具有跨学科思想的理论洞见而值得思想借鉴。文化间性理论开拓了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更大的学术空间,拓展文化间关系在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新维度和广阔视野。  相似文献   
992.
在矿区地质勘查中,一些大型的老滑坡体,由于经过后期的风化剥蚀改造,从地形地貌上不容易识别出来,其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被误认为是断层原因所致,尤其是在贵州省煤矿矿区,一些大、中、小型的老滑坡普遍存在.文章以习水县双龙煤矿HP1号滑坡为例,在用构造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情况下,通过滑坡得到合理的解释,并找到滑坡相关的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3.
锑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效应研究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锑与铅和汞一样,是一个可长距离输送的全球性有毒元素;但锑的研究最近才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其它金属如汞、铅、镉和砷等相比,国际上锑的研究开展得相对较少。为了揭示锑的全球性污染程度、循环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急需开展深入研究。概述了前人在锑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存在的科学问题,凝练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思路和方法,并指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开展这一方向研究的理想区域,及在该地区开展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4.
中国东部暖季对流云与层状云的比例及与降水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1985~2011年逐时地面台站观测云资料,分析了对流云和层状云及其比例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结合逐日融合降水资料研究了对流云、层状云与季风雨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部暖季(5~9月)对流云发生频率平均为15.4%,层状云为30.0%。对流云与层状云发生频率的比例在广东、广西、海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大于1,其它地区均小于1。伴随季风雨带的北进南退,层状云发生频率和云量中心均与降水中心对应,且层状云云带与季风雨带位置吻合,随时间的演变趋势也相同,说明季风雨带主要由层状降水构成,对流云发生频率和云量大值中心则位于季风雨带南侧。对流云和层状云发生频率/云量的变化在华南地区和江淮流域呈显著负相关,云的类型主要由大气稳定度决定。对流云和层状云发生频率在华北地区呈显著正相关,水汽是形成云的决定因素。就降水频率而言,华南地区层状云降水和对流云降水各占一定的比例,而江淮流域和华北地区层状云降水频率更大。  相似文献   
995.
基于1971-2020年广东省国家气象站点数据,采用Anusplin插值以及Morlet小波来分析广东省日照时数空间栅格数据以及时间序列周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广东省年均日照时数的变化范围为1 052.3~2 185.9 h,平均日照时数为1 713.8 h,呈现南多北少、东西多中间少的分布规律.四季平均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基于碘图(IM)的双能CT影像组学模型在新辅助化疗(NAC)后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浆膜浸润的术前再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对155例(训练组110例,测试组45例)术前经过标准NAC治疗的LAG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CT图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分析,并进行人工分类。半自动勾画感兴趣区体积(VOI),在IM和120kVp图像上分别从每个病变中提取了1226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惩罚Logistic回归过滤不稳定及冗余特征,从而筛选出重要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了基于120kVp选择的特征和120kVp结合IM选择的特征建立的两个预测模型(120kVp和IM-120kVp)。结果:两种影像组学模型(IM-120kVp AUC:训练组,0.953,测试组,0.879;120kVp AUC:训练组,0.940,测试组,0.831)在训练和测试组中均显示出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和效能。所有模型在测试组的诊断准确率(IM-120kVp:84.4%,120kVp:80.0%)均高于人工分类(68.9%)。IM-120kVp模型在训练(P<0.001)和测试组中的诊断效能(P=0.034)均优于人工分类。结论:基于双能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NAC治疗后LAGC术前再分期鉴别浆膜侵犯方面表现出令人信服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国内ENSO研究概述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ENSO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ENSO事件的指标和强度指数、ENSO的机制、ENSO的预测。认为ENSO研究中其指标和强度指数朝着综合指标方面发展是一种趋势;ENSO循环不仅仅是一种热带海洋气候和大气气候事件。更是一种全球性行为,其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ENSO的模式预测存在不稳定,尚不能完整、准确地预报所有EI Nino/La Nina事件。  相似文献   
998.
多光谱卫星图像的一种模糊聚类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二维光谱特征空间,用模糊C均值(FCM)聚类方法,对多光谱静止卫星(GMS-5)图像进行了云分类试验,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分类结果。该方法利用不同光谱通道的卫星云图光谱特征构造出一个二维光谱特征空问,对云图在特征空间上的光谱特征点进行FCM聚类,然后与已知云类样本的特征进行比较,确定出各聚类域的类属,进而得到二维光谱空间的云分类图,实况接收的云图可通过查验特征像素点在分类图中的落区位置来实现云的分类。  相似文献   
999.
1000.
珠母贝、亲贝人工促熟培育与催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3 ~24℃开始,每4~5d升高水温1℃,终至26~27℃,并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artriconrutum)及辅助饲料投喂培育,促进珠母贝[Pinctadamargaritifera(Linne) ]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用阴干刺激、异性产物刺激及浓扁藻液结合诱导,催产率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