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对包头地区各气象站1971-2000年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简要分析了气温、降水、蒸发、相对湿度、风力和日照的时空分布特点,指明了包头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对研究本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2.
宗务隆构造带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锂铍成矿带,锲墨格山地区隶属宗务隆构造带东段.本次通过对宗务隆构造带锲墨格山地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脉以高硅、钙碱质和高分异以及低铁、镁、钙和钛为特征,属强过铝质花岗伟晶岩.微量元素特征上,样品明显富集R b、N b、Ta等元素,而亏损Zr、Hf、Th、Ce、Y、Yb等元素;且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具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Ce呈负异常,Eu为正异常特征,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锆石U-Pb年龄显示,绿柱石花岗伟晶岩锆石结晶年龄为229.5±1.3 Ma.综合研究显示,花岗伟晶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是宗务隆地区构造体制由挤压转换为伸展背景下,造山过程处于相对稳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93.
烟台港附着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烟台港位于山东半岛北岸(37°33'15"N,121°23'42"E),是我国北部较大的渔港和商港,除了停泊本国的船只外、也有外轮和远洋渔轮,外港及其附近是海带和贻贝的重要养殖区和采苗基地.  相似文献   
94.
北部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及其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并调查浮标和码头的污损生物,共记录149种,优势种是拟疣裂隆胞苔虫、长柄盘管虫、旋鳃虫、缘齿牡蛎和糊斑藤壶等.全年都有生物附着,盛期6—8月,数量不大.北部湾的污损生物呈现了热带外海污损生物群落的许多特征.  相似文献   
95.
闽江口污损生物生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闽江口位于福建省沿岸东北部(图1),是我国南方重要河口港之一。进行该水域污损生物的调查研究,不仅为闽江口的港工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丰富河口生态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6.
根据2013年5月和11月在厦门周边海域60个取样站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运用功能群方法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门160科411种,其中肉食者152种,浮游生物食者102种,碎屑食者103种,杂食者48种和植食者6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分别是该海域春、秋季的主要优势种。总体而言,浮游生物食者和肉食者为该海域的主要优势功能群,但各区域的优势功能群存在一定差异,围头湾的主导功能群为肉食者和碎屑食者,大嶝海域以肉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为主,而九龙江口和同安湾则以碎屑食者和浮游生物食者占优势。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深和底温是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活性磷酸盐、底盐、有机质和叶绿素a等对其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广佛产业发展比较及互补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拉昌  李永成  王建军 《热带地理》2005,25(2):138-141,160
伴随南中国的区域合作,广佛联手构建广佛都市圈,建立强大的区域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广佛的产业合作是打造广佛都市圈的一个重要方面。文中在对广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佛产业互补开发的原则与对策。建议从广佛都市圈的角度,规划城市与产业;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及微观的整合机制;发展多种行业的内部协作关系,实现两地产业互补开发、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8.
利用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化地磁观测台网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水平磁场静日变化场Sq(H)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Sq焦点的空间运行轨迹为:春秋季大致沿泉州贵阳一西昌一拉萨一狮泉河这样一个略倾斜于地磁赤道的条带运动,冬季倾斜条带北移约5°~10°;Sq(H)变幅由南北两侧向焦点方向递减;此外,相对于春秋季而言,冬季Sq焦点到达时间明显滞后,在中国境内的空间运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9.
利用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对独山子山前断层的活动速率、活动特征及区域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同时应用"速率累加"分析方法进行了异常提取.结果显示:①独山子一安集海断裂垂直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06 mm,沿基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年平均变化量为0.189 mm,沿断层走向的水平走滑年平均变化量为-0.883 mm,断层活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逆冲分量;②1993~2007年独山子断层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在339.85°~346.78°之间,平均为344.23°;③乌苏5.1级地震前,独山子台的形变记录曲线有较明显的速率异常变化与同震形变波动.  相似文献   
100.
汶川地震前地脉动低频波动现象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距离汶川地震余震区较近的武都地震台震前连续记录资料的傅里叶频谱特征分析,发现在震前临震阶段,频率为0.1~0.3Hz的地脉动幅值出现快速、持续地增大现象;连续跟踪观测和试验表明,该现象在2008年7~9月间发生的多次地震前在多个台站出现,这种现象具有重现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在空间上由震中及其附近或某个"位置"向外围扩散.对该特殊频率波动的物理本质、与震源和孕震动力学过程的关系等研究有可能对临震预测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