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21.
周世新  曾凡刚 《沉积学报》1997,15(A12):163-167
本文对南沙及其邻近海区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饱和烃组分GS-MS分析,检测出丰富的甾,萜烷。甾烷和五环三萜烷的相对丰度和构型特征表明,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经历了一定的演化,具有的“地质型”甾萜烷,一些样品的成熟度参数反映出有机质演化已进入生油门槛。  相似文献   
822.
采用以甲壳胺为基质合成的CX—1型微载体,进行Vero细胞悬浮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在1mg/ml甲壳胺微载体浓度下,使用RPMI1640培养基,添加10%新生牛血清,37℃培养3h,传代Vero细胞能够快速贴附于微载体上。悬浮培养24h时,细胞浓度达到2.26×105个/ml;培养72h时,细胞浓度达到6.89×105个/ml;培养120h时,细胞浓度达到7.12×105个/ml。电镜观察表明细胞在微载体上长势良好。说明甲壳胺微载体适合Vero细胞高密度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823.
通过对东京水产大学研究练习船-神鹰丸主机转速、功率,以及排废气的测定,优化渔船主机操纵主机可以使船舶在各种航行工况下主机NOx的排放率达到最低值。结果表明,当船舶航速为4节时,主机转速应设定在750转/分,此时NOx的排放率最低为10.3g/kWh,比常规操纵减少9%;当船舶航速为8节时,主机转速应设定在750转/分,此时NOx的排放率最低为10.5g/kWh,比常规操纵减少4.6%;当船舶航速为10节时,主机转速应设定在875转/分,此时NOx的排放率最低为11.6g/kWh,比常规操纵减少1.7%;当船舶航速为12节时,主机转速应设定在750转/分,此时NOx的排放率最低为12.5g/kWh,比常规操纵减少6%;当船舶航速为13节时,主机转速应设定在750转/分,此时NOx的排放率最低为12g/kWh,比常规操纵减少3.2%。在拖网作业过程中,船舶航速为4节,主机转速应设定在875转分,此时NOx的拓放率最低为12.3g/kWh,比常规操纵减少2.8%。在延绳钓作业过程中,船舶航速为10节,主机转速应设定在875转/分,此时NOx的排放率最低为11.5g/kWh,比常规操纵减少1.7%。  相似文献   
824.
从遥感技术的特点出发,分析松辽平原黑土区的黑土遥感信息特征,提出从本质特征、关联信息出发研究松辽平原黑土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的方法,并在黑土区进行实验性研究及应用:从监测方法在松辽平原黑土流失研究中的应用效果与对比分析看,它们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825.
利用2004年~2006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各县冰雹灾害资料,分析雹灾分布特征;并利用1999年~2001年该地区雷暴资料,对比分析了雷暴与冰雹出现频次,以及冰雹的发生和雷暴的关系。得出近几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雹灾面积变化特征;冰雹的发生与雷暴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通过观测雷暴,可以得到冰雹的信息,为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人工防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26.
板块构造理论关键在于相对坚硬的岩石层在松软的软流层上方运动的概念,但是目前人们对岩石层与软流层边界的性质还知之甚少。在这一边界中地震波速的梯度变化主要反映了造成这两层岩石强度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比如,如果岩石层仅仅是热边界层,由于其较低温度而比较坚硬,那么地幔对流模型(King et al,2000;Zaranek et al,2004)揭示在其底部的波速梯度可能持续数十千米。相反,如果软流层由于内部挥发物富集(Hirth and Kohlstedt,1996;Gaherty et al,1999;Karato and Jung,1998;Hirth et al,2000)或存在部分熔融(Anderson,1989)而变弱,那么岩石层与软流层之间的边界带可能会出现在小得多的深度范围。这里,我们用北美东部地区地震转换波对岩石层底部(或小于90~110km深度)非常急剧的地震波速梯度进行了成像——S波的速度在11km深度范围内下降了3%~11%。这样巨大、急剧的边界带不能仅仅用热梯度来解释,但可以用软流层内包含百分之几的部分熔融体(Anderson,1989)或比岩石层有更富集挥发物(Hirth and Kohlstedt,1996;Gaherty et al,1999;Karato and Jung,1998;Hirth et al,2000)来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27.
提供了8.1级地震回顾性的时间和空间2种定量严格的预测办法,同时也提出了使用这2种办法的条件。由于只讨论短期和临震的举措,故暂不涉及有关地质构造方面的问题,中也借用以往同行们有关预测强度的办法对8.1级地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28.
829.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1999 K下,压力由23 MPa上升到15183 MPa的过程中,CaAl_2Si_2O_8成分熔体的微观结构、剪切粘滞度和粒子自扩散系数的压力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压力对剪切粘滞度与粒子自扩散系数之间关系的影响,并将它同微观结构的变化联系起来。结果表明,粒子自扩散系数的压力效应与熔体结构有很强的相关性;压力的挤压效应阻碍了粒子的扩散,而Si-O和Al-O 5次配位体的形成又加速了扩散过程,两种相反的作用相互抵消,造成的结果是在0~5 GPa范围内,Si~(4 ),O~(2-)和Al~(3 )等网架形成粒子的自扩散系数随压力变化不明显;当压力继续增大时,挤压效应占了主导,导致自扩散系数值快速减小。Ca~(2 )作为网架修饰粒子,自扩散系数随压力升高单调下降。压力小于5 GPa时,粒子自扩散系数的大小关系是:D_(Ca)>D_(Al)>D_O>D_(Si)。系统粘滞度随压力的变化与熔体中BO的含量密切相关:BO含量小于域值时,一定范围内BO含量的变化不会对粘滞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超过域值,BO含量的微小增加会导致粘滞度值迅速增大。有效应用Eyring方程的关键是方程中粒子跳跃距离的确定,本研究发现,Si~(4 )和O~(2-)的跳跃距离可以通过系统中非桥氧的百分含量来获得。这一发现使得我们能够利用系统中NBO的含量,结合Eyring方程有效进行不同压  相似文献   
830.
为了研究压力对钠长石成分熔体粒子微观扩散行为的影响,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探讨了2001.5K温度下,压力由50MPa上升到19862MPa的过程中,熔体的微观结构、粒子自扩散系数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升压过程中,低次配位体Al和Si向5次和6次配位体转变,Al的含量在15GPa达到极大值,而Si含量的极大值在20GPa仍未出现。Na的自扩散系数随压力升高单调下降,Al、Si和O的自扩散系数随压力升高先增后减,在8~10GPa左右达到极大值。网架形成粒子自扩散系数的极大值与Al和Si含量的极大值对应的压力点不一致。所有粒子的自扩散系数与它们与O之间键的寿命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