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40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数字地质填图是指区域地质调查数据的野外获取及其成果的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当前数字地质填图现状和发展趋势已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填图系统的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和再现地质实体在地球表面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信息.在计算机辅助下, 通过野外观测路线的调查, 对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制图.在掌上机WindowsCE平台上, 实现了数字填图所需的基本GIS基本功能(GPS定位路线采集、素描), 实现了遥感系统与数字填图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相似文献   
52.
53.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表现性评价备受关注。表现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成为新课程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表现性学习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54.
普朗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为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最大的铜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带南端格咱弧东南部,是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的产物。以往地质工作多基于矿区首采区I号复式岩体,而对其外围岩体的相关研究工作极为薄弱。对普朗斑岩铜矿床外围东部及北部斑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属于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具有埃达克岩亲和性,源区物质部分熔融与埃达克岩有关;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深部,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岩浆分异程度较高,岩浆演化过程同时受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作用控制,伴有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与普朗首采区I号岩体对比,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和成因类型,为同成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
1982年8月,我部队在四川甘孜地区施工了一个地热钻孔,孔深120.92米.钻进过程中测定地下水温最高40℃,抽水试验时水温为70℃.在永久性止水24小时后,即喷出热水(汽),高度达19米,水温为90℃(相当当地的沸点),孔底为116℃,自流量为172.8吨/日.继而进行成井,圆满地完成了一个地热井的钻井、成井全过程. 这个孔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止水孔段判断选择正确,止水工艺合理. 1.止水孔段的选择抽水试验结束后,必须确定止水孔段的部位.第一步是通过全孔岩芯判断,孔深0~15.96米为含砾石、碎石的亚粘  相似文献   
56.
企业经营为什么会陷于瘫痪?导致企业衰败乃至破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财务危机。企业要生存?企业要发展?必须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1什么是企业财务危机企业是以经营获利为基本活动的单位,企业生  相似文献   
57.
南方丘陵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的地形效应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但其估算精度常受到地形效应、土壤背景、大气效应等各种因素影响。以Landsat 8 OLI为遥感数据源,基于像元二分模型,分别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经Cosine-C校正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差值山地植被指数(NDMVI)建立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以评估南方丘陵区植被覆盖度的地形效应。结果表明,3种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均能削弱地形效应,但消除或抑制地形效应影响的能力不同。比较而言,基于NDMVI指数构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的地形效应最小,更适合地形复杂区域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基于Cosine-C校正的NDVI植被指数构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的地形效应次之,但存在一定的过度校正现象;基于NDVI植被指数构建的植被覆盖度估算模型的地形效应最大,尤其当坡度≥10°时,阴坡植被覆盖度比阳坡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58.
海底以上1-2m水层的海流垂直分布和变化,对于海底泥沙运动和海洋工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研究者分别从实测资料、实验室实验和理论等方面对底边界层中稳定流动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均难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发展了现有海底边界层理论,运用把稳定流的底Ekman层与对数层相配匹的方法确定了实测余流的垂直分布,并给出了在渤海石油平台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原理和方法在应用中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可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59.
黄河口的变迁对邻近海区潮波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区的潮汐和潮流分布具有如下显著特征: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的无点潮(方国洪,1986)和S2分潮的无潮点(王淑雪等,1987),以及五号桩海区属于规则全日潮区。 关于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无潮点的问题,自Ogura(1936)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本区潮汐潮流研究中倍受重视的问題。据方国洪(1986)的统计,迄今为止,反映在黄河口外存在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渤海同潮图的文献已有20篇之多(丁文兰,1985;山广林等,1983;方国洪,1986;方国洪等,1985;方国洪等,1986;王淑雪等,1987;刘爱菊等,1980;孙文心等,1981;沈育疆,1980;侍茂崇等,1985;黄祖珂,1991;An,1977;Fang1986 Nishida,1980;Ogura,1936; ?opИc,1958)。从表1可以看出,历年来不同学者给出的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的位置各不相同,本文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黄河三角洲的变迁造成的。统计表明,在1855年至1984年间,近代黄河三角洲自套尔河口至淄脉沟口的年淤进速率为0.16km,挑河湾至宋春荣沟口为0.16km,而年淤进速率最大的五号桩区(即直接影响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区域)的年淤进速率达0.3km。海湾中的无潮点是入射的潮波与自湾顶反射的潮波叠加而形成的节点,由于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海岸线不断向海中推进,在黄河尾闾的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位置便有显著变化,这必然会使无潮点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然而表1中M2无潮点的不同位置并不完全是由于黄河三角洲岸线变化引起的,由于表1中的多数无潮点的位置是数值计算的结果,而不同的人在数值计算中所用的边界条件和底摩擦应力的表达式及其系数又不尽相同,因此必然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这里值得指出的是王淑雪等(1987)的结果,这一结果是根据1985年8-9月在黄河口外几个站进行连续1个月的水位观测资料得出的M2无潮点位置,在此点上,M2分潮振幅仅为0.8cm。当然,由于渤海潮汐中存在着显著的天文一气象分潮(方国洪等,1986),故根据夏天一个月的潮汐资料分析得到调和常数与由长期(如一年)潮汐资料所得到的调和常数是有差别的,由此而得到的无潮点的位置仍会有一定的误差,但应该说,这一结果所给出的无潮点位置对于清水沟流路的单一顺直阶段的黄河三角洲岸线而言,已是最接近实际的了。既然黄河口的变迁是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的变化的主要因子,那么自1855年以来由于黄河口的不断变迁使黄河口外M2分潮无潮点位置产生了怎样的变化?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題。至于黄河口外是否有S2分潮无潮点的问题,或者说,黄河口外曾存在过的S2分潮的无潮点现在是否已经消失仍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中也将讨论。 实测表明,在M2分潮无潮点附近的验潮站处,潮位的全日潮分量(即K1和O1分潮)作用突然增大,使黄河三角洲沿岸的潮汐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即不规则半日潮→不规则全日潮→规则全日潮→不规则半日潮(表2)。近一百多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变迁对黄河三角洲沿岸各站的潮汐性质的变化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也是本文将探讨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考察不同时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域潮汐、潮流的分布特征,对上述各问题加以探讨,为黄河口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东海黑潮及琉球群岛以东海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是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它西部有广阔的大陆架,东面以九州岛、琉球群岛(由奄美诸岛、冲绳诸岛、先岛诸岛组成)和台湾岛连线为界,具有较深的海槽。黑潮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流速的西边界流,它起源于菲律宾以东海域,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向东北向流动,穿越吐噶喇海峡返回太平洋。通常的把自台湾东北端起至吐噶喇海峡一段称为东海黑潮。此外,在琉球群岛以东海域也常年存在一支稳定的西边界流,称为琉球海流。对于东海黑潮和琉球海流的研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进行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日副热带环流调查研究等,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