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2篇
综合类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的化学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广西是世界上泥盆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 ,沉积相齐全、出露良好 ,是进行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的理想地区。大乐剖面与马鞍山剖面直线距离约为 7km,根据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两剖面中 -上泥盆统 (D2 - D3 )界线附近发生了明显的穿时现象。化学地层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两条剖面上的界线附近 disparilis带内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的两次负向波动 ,波动幅度分别可达 1.1‰和 0 .8‰ (马鞍山军田剖面 )和 1.5‰和 1.3‰ (大乐剖面 ) ;两条剖面上该牙形石化石带内及上下地层中元素锶 (Sr)的含量波动趋势同样可以很好地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岩石地层学界线的穿时现象并纠正了以往用岩石地层学特征划定 D2 - D3 界线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生物对环境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选择性及研究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模式,对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中的元素和稳定同位素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生物因生理、地化环境、元素形态及其利用原则等内外因子而对其生活环境中的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存在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吸收、利用和富集,具体的选择性利用机制均可以从生物的形态构造直至分子水平上加以解释.当环境中元素、同位素含量发生变化时,生物因其对各元素生态幅和耐受限度的差异而并不完全对环境中化学因子的变化产生一致性的响应,分别表现为时代效应、耐受限度效应和生态幅重叠等效应等.部分生物壳体"第二层"与其围岩碳、氧同位素比值及其变化趋势保持着较好的一致性.上述认识不同程度地在泥盆纪腕足类Rhynchospirifer属和Stringocephalus属为代表的生物壳体"第二层"及其围岩的研究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面长顺页岩的时代应相当于南边村剖面第56层至第60层,而牙形石演化的证据表明南边村剖面的第56层底部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因此黄茆剖面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应位于长顺页岩底部。Hangenberg事件作为一次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事件,在斜坡相的南边村剖面上也有一定的表现,例如w(Al2O3)上升所代表的海退,δ13C值下降代表的生物灭绝事件,以及Ni异常事件。  相似文献   
14.
刘疆  白志强 《沉积学报》2009,27(1):87-93
广西横县六景火车站南侧,角度不整合覆盖下泥盆统莫丁组和那叫组下段、被新近系大面积覆盖而呈两部分远距离割裂状态的一套“二元结构”特征显著的红色泥砂基底碳酸盐岩粗—巨砾岩,长期以来未被学者们看作一个冲积扇的有机统一体进行研究。经两次实地踏勘、系统采样和测量,以现代山麓冲积扇鉴别特征为主,辅以古冲积扇特征,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该套沉积的系列相关分割露头分别为一古近纪冲积扇之残存扇根、扇中及扇缘。该冲积扇为一典型的古近纪早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母岩区为陡峻碳酸盐岩山体的古山麓冲积扇。  相似文献   
15.
湘中佘田桥剖面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学平  孙元林  白志强  王尚启 《地层学杂志》2004,28(4):369-374,i004
湘中佘田桥剖面的佘田桥阶大致与弗拉斯阶范围一致 ,其下为吉维阶泥质灰岩 ,含腕足类 Emanuella tak-wanensis等及竹节石 Viriatellina kienelensis等。佘田桥阶自下而上分别为榴江组、蒸水河组、老江冲组。榴江组主要是紫红色粉砂质泥岩 /粉砂岩互层、底部为黑色薄层硅质岩。蒸水河组下部以灰黑色及暗灰色钙质泥页岩为主 ,含介形虫 Bertillonella erecta、B.cicatricosa?、Franklinella calcarata、Entomozoe(N ehdentomis) tenera及菊石 Meso-beloceras?sp.;上部泥质灰岩、似瘤状灰岩、粉砂质泥岩含牙形石 Palmatolepis cf.semichatovae、大型菊石 Mantico-ceras sp.及介形虫 Entomozoe(N ehdentomis) pseudorichterina。老江冲组以泥页岩为主 ,顶部附近则出现一些泥质灰岩、似瘤状泥灰岩层 ,产丰富的小嘴贝类、无洞贝类及弓石燕类等腕足动物 ,少量海绵 (?)及珊瑚等。佘田桥阶的顶界与弗拉斯阶的顶界一致 ,即以无洞贝类和大量四射珊瑚的绝灭为标志 ,而 Yannanellina腕足动物群的出现开始于锡矿山阶 (或法门阶 )。综合各类化石资料 ,佘田桥剖面的榴江组大致相当于牙形石 falsiovalis带— punctata带 ,蒸水河组相当于 L ower hassi带— L ower rhenana带 ,老江冲组相当于 U pper rhenana带— linguiform  相似文献   
16.
GLONASS卫星位置解算是GLONASS接收机定位解算的重要步骤,要求算法的精度高、运算量小、稳定性好。介绍了一种求解GLONASS导航卫星位置的新方法——基于Cowell预测校正积分的GLONASS卫星位置计算方法。采用实际数据对该算法和四阶龙格-库塔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的GLONASS卫星位置解算方法,其稳定度优于四阶龙格-库塔算法,且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7.
GLONASS卫星位置解算是多系统兼容卫星导航接收机组合定位解算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算法的稳定性、精度和计算量有较高的要求.引入了一种求解GLONASS卫星位置的新方法-Adams线性多步预测校正方法,详细推导了应用此方法进行卫星位置解算的过程.应用实际数据对此算法和四阶龙格-库塔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Adams线性多步预测校正方法是一种求解GLONASS卫星位置的有效方法,其稳定度优于四阶龙格—库塔方法,且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8.
广西横县六景中泥盆统的Mg、Ca、Sr、Na、δ13C和δ18O化学地层特征清晰地量化了该剖面的岩相及其变化规律,并在生物地层框架内,使该剖面的高精度划分和高精度区域性对比成为可能.化学地层数据与该剖面的沉积相和生物相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显示那叫期的中泥盆统段为滩后泻湖与蒸发滩3次交替沉积环境;民塘期至谷闭初期为碳酸盐礁滩后斜坡沉积环境.那叫组白云岩的化学地层数据显示不能简单排除白云岩的化学地层学研究价值,可以对成岩作用较弱的细晶、粉晶白云岩,尤其薄层、纹层白云岩开展适度的化学地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盆地西南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实验方法和QSDFT的分析方法,对该区的页岩孔隙类型、结构及孔隙发育的自身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龙马溪组主要发育3种孔隙,即有机质孔、无机质孔和微裂缝,有机质孔有连续分布和不连续或块状分布2种形态,孔隙以2种结构为主,即墨水瓶孔和平行狭缝内壁的孔隙。②孔隙直径呈0~2,2~4 nm双峰态分布,微孔和介孔提供了主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变浅,储层的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均减小。③页岩有机质含量和矿物组成控制了页岩储层的孔隙发育,有机质主要控制微孔的发育;石英主要影响介孔的发育,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黏土矿物有利于介孔的发育,不利于微孔的发育。④与焦石坝地区页岩储层的对比表明,有机质含量是页岩气储集空间发育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上三叠统瓦窑组海百合化石群中的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柏艳  白志强  郝维成  孙元林  江大勇 《现代地质》2002,16(3):231-236,T003,T004
在贵州省关岭地区上三叠统瓦窑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海百合化石群。化石保存在瓦窑组近底部的深灰色—灰黑色泥质灰岩层面上 ,与海百合共生的有菊石、双壳类和牙形石等海洋生物。海百合化石数量丰富 ,保存完好 ,经鉴定分属于创孔海百合属 (Trauma tocrinusW hrmann ,1889emend .Mu ,194 9)的许氏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hs櫣iMu ,194 9) ,关岭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guanlingensisYu ,2 0 0 0 )和新铺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其中 ,新铺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为一新种 ,该种成年个体较大 ,茎板厚度分 5级 ,各级茎板排列顺序为 (1为一级茎板 ;2为二级茎板 ,以此类推 ) :1、 5、 4、 5、 3、 5、 4、 5、 2、 5、 4、 5、 3、 5、 4、 5、 2、5、 4、 5、 3、 5、 4、 5、 2、 5、 4、 5、 1,一级茎板数与二级茎板数之比为 1/ 3。第一个粗羽枝分出在三级腕的第 3块腕板上。据其骨骼排列的精密程度 ,推测该种海百合适合于水动力较弱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