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查册桥金矿是近年在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具一定规模的金矿床,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我们通过金矿勘查及专题研究,对区内的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划分,对可观测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形成与演化、相互关系及控岩控矿作用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初步认为,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在印支期前构造基础上经印支期和燕山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记录了江南过渡带北缘中生代构造转换的过程;区内断裂构造具重要的控岩控矿作用,其中高坦断裂控制了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兰程畈断层带控制了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区内的矿体多受O/S界面逆冲推(滑)覆断裂、花山洋湖断层带和北东向断层带控制,并主要赋存于其断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内。同时对区内高坦断裂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与其他构造的关系及本区和区域控岩控矿作用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区内主要断裂的形成模型。  相似文献   
152.
153.
基于WRF模式的太阳辐射预报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对北京地区的太阳辐射进行了4个典型月的逐时预报试验,用南郊观象台的辐射观测数据对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初步订正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模式条件下,5 km分辨率的短波辐射预报结果和1 km分辨率预报结果无明显差别;WRF模式对太阳辐射的预报性能在晴天较好,多云天次之,在满云或阴雨天最差;通过误差分解发现,位相偏差、系统偏差及振幅偏差在各月对均方根误差的贡献有明显差异;针对模式预报结果的系统偏差和振幅偏差。经过简单的线性订正可以较明显地改进模式预报结果;双偏订正(DBC)法比线性回归(LR)法对预报误差的改进效果略明显;仅通过简单的线性订正,位相差很难消除,需要针对位相差研究新的订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4.
利用长治市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中已完成的43个钻孔及剪切波速测井资料,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构建长治市区浅部地层及剪切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长治市区浅部地层及剪切波速具有较强的横向非均匀性结构特征,其沉积建造明显受水文地质环境及主要断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5.
简要介绍了DLP系统工作原理,同时对烟台市气象局业务大平面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的配置情况,所能实现的具体功能,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和维护进行了阐述,从中总结出几点实践经验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6.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沉积特征与冰下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是典型的海洋性冰川,粒度分析表明:冰下融出碛的细粒组分中粉砂占优势,压碎组分与磨碎组分界线在0.5 mm附近,说明其经历充分的研磨细化.与西藏枪勇冰川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对比,海螺沟冰川沉积物的经历的化学风化作用更强,即海洋性冰川冰下化学作用比大陆性冰川活跃.显微层理构造、正粒序层理和沉积透镜体反映海洋性冰川底部存在周期性沉积机制和明显的流水作用,显微滞碛是较常见的冰下融出碛类型.沉积物中显微褶皱和断层等反映海洋性冰川强烈滑动、剪切变形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157.
从江南加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大欢  姚益祥  石磊 《贵州地质》2004,21(2):86-89,80
从江南加铜矿是受断层控制的脉状铜矿。矿床地质特征,硫、氢、氧、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但有壳源物质的加入;成矿热液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热液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58.
分流比对烃类单分子氢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体烃的氢同位素系统测定中,以甲烷为样品,选择不同的分流比(0.1、0.5、1.0、2.0、5.0、10.0),采用气相色谱-高温热转换-同位素比率质谱对相应的氢同位素比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分流比对峰形、出峰面积及单体烃的氢同位素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峰宽及峰面积呈现指数方式递减;特别是当分流比较小(小于1)时,导致氢同位素值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增大;分流比较大时,氢同位素值趋于稳定。文章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单体烃的氢同位素的分析中,选择较大的分流比不会导致明显的同位素分馏,从而对样品分析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59.
近47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汛期降水量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清  唐叔乙  罗布次仁  杨勇  永红  石磊  姜兰 《气象》2010,36(12):68-73
根据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4个代表站(拉萨、泽当、日喀则和江孜)近47年(1960—2006年)月降水量总量资料,利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分析了该地区近47年汛期(5-9月)降水量序列的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汛期降水量存在准14年和准2年的周期振荡,其中日喀则和江孜站以准14年的周期为主,而拉萨和江孜站以准2年周期为主;在12-16年左右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8个干湿交替,而准2年周期在1964-1976年和1984-1997年期间表现得尤为显著;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8年左右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显著;在近47年内有5个时段出现了不同尺度周期振荡同位相叠加,致使降水量异常年份较多。  相似文献   
160.
梳理了 2015~2020年之间国外主要的航空物探系统集成技术的现状和进展情况.在这一时期,一些旧的系统进行了改进,也有一些不再适合市场需要而被淘汰.新的系统集成方法不断涌现:随着修正算法的改进,磁梯度吊舱开始被广泛应用;无人机系统的飞行控制能力和负载能力显著提升,已应用于磁、电、重、伽马能谱各领域;SQUID磁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