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滇中地区中二叠统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分布于梁山期滇中古陆东侧河口湾、滨海平原沼泽区的泥坪带.梁山组黏土岩由4种岩性类型组成:灰-灰褐色含铁铝土(矿)岩、灰白杂红色高岭石黏土岩、灰-灰绿色黏土岩、灰黑-黑色水云母碳质黏土岩.研究发现,半咸水向咸水转变、弱氧化-还原、低能、滞留局限的古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富锂黏土岩.在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温暖、潮湿的古气候,丘陵为主的古地形条件下,滇中古陆的寒武系—泥盆系镁质碳酸盐岩在次生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富锂黏土,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富锂黏土岩.在昆明市东川-富民、玉溪市红塔-建水、丽江市永胜-宁蒗地区具较好的富锂黏土岩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2.
喻豪俊  彭社琴  赵其华 《岩土力学》2018,39(7):2537-2545
斜坡上的桩基础的承载性能是复杂多变的。对于四川西部山地地形较广泛,且地基覆盖层多为特有的碎石土地层来说,水平受荷桩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为了研究碎石土地基斜坡上单桩基础的水平承载特性及桩土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现场水平静载荷试验在坡度为0°、15°、30°、45°的条件下,探讨桩身变形、桩身弯矩、土压力的变化。运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出水平荷载作用下,碎石土斜坡不同坡度的桩基础与桩周土之间的应力云图、位移云图的变化特点。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在不同坡度区间内取值时的折减系数,为实际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科学可视化概念出发,探讨地图可视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可视化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联系紧密,它对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了地图的功能和应用,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讨论地图学可视化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4.
盐度对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 和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半现场流水槽法研究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对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耗氧率、排氨率、O:N、吸收率的影响,并测定了盐度为20条件下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周日变化.结果表明,近江牡蛎耗氧率、排氨率、O:N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在20左右降到最低,随着盐度继续上升,又升高;而近江牡蛎的吸收率先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左右达到最高,然后随盐度升高而下降.根据数据得出耗氧率与盐度的拟合方程: y=0.0033x2-0.1161x+1.5523, R2=0.9018;排氨率与盐度:y=0.0001x2-0.0041x+0.0871, R2=0.9889;O:N与盐度:y=0.0016x3-0.0782x2+0.9051x+10.818, R2=0.955;吸收率与盐度: y=-0.0011x2+0.0399x+0.4393.R2=0.9453.一日内,8时、14时、19时、22时4个时间点,近江牡蛎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较大,在14时最大,表明该时点其代谢活动最强.  相似文献   
45.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9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139尾(雌性66尾,雄性73尾)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样本的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各部分的长度数据,分析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上、下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差异较大;(2)伴随RL的增长,HL、CL、WL、WW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特征(P<0.001);(3)各长度指标随胴长、体重的增长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4)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随胴长、体重的变化很小,可作为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46.
河南石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洛宁县石寨沟金矿区地质特征的分析,金矿体主要出露在构造破碎带内.指出了该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同时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7.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土壤铬含量空间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广东省增城市为实验基地,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采集土壤铬含量样点,并将其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检验数据集。设计4种样点布局方案,对前三组数据用RBF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土壤铬含量插值,分析预测误差。研究发现,当样点较少时,RBF神经网络方法的插值结果较精确。而当样点数据为50时,误差较大,不能满足插值要求。通过插值结果的对比发现,较传统的统计学插值方法,RBF神经网络方法克服了平滑效应,特别是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空间预测效果较好,是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48.
贵州黄果树天星桥景区下三叠统安顺组白云岩广泛出露,分布有连片水上石林,其发育在下三叠世台地相与深海盆地过渡的台地边缘相带上,这里海水进退频繁,古海岸带暴露面上大型帐蓬构造十分发育.碳酸盐岩古暴露带这种岩性特征,一则导致岩石充满裂隙及孔洞,极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及地下水的赋存和运移;另则导致岩体软弱结构面密布,岩石的力学强...  相似文献   
49.
造礁石珊瑚与共生藻 Symbiodinium spp.的互利共生对维护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受到诸如水温异常等环境胁迫时,宿主珊瑚会排出体内共生藻而导致珊瑚白化直至死亡.造礁石珊瑚群体丰富的颜色对于珊瑚适应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同种造礁石珊瑚的不同群体,它们在颜色上也会有差异.丛生盔形珊瑚 Galaxea.fascicularis 作为印度-太平洋区系常见种广泛分布于海南三亚珊瑚礁海域,不同群体的颜色相异.对绿色和褐色2种颜色的丛生盔形珊瑚群体共生藻的28S r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珊瑚可以与C和D系群共生藻分别或同时共生.此外,丛生盔形珊瑚2种颜色群体的共生藻组成并无显著差异,表明珊瑚群体的颜色差异与共生藻的组成并无直接联系.影响珊瑚表型颜色的因素复杂,包括珊瑚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珊瑚和共生藻的各种色素等,具体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岩墙.对这些岩墙进行角闪石Ar-Ar和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313.1±3.5)Ma和(316.3±3.8) Ma的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晚石炭世.闪长质岩墙以富Si(SiO2=56.8 %~62.9%)、Mg(MgO=2.39%~4.04%、Mg#=54-62)、Cr(Cr=30×10-6~80×10-6)、Ni(Ni=20×10-6~62×10-6)为特征,具有弱的Eu负异常和高Sr/Y比值(36~44),强烈亏损HREE (Yb=1.32×10-6~1.54×10-6、Y=13.1×10-6~15.5×10-6),富集LILE (K、Sr、Ba),亏损HFSE(Nb、Ta、Ti).这些特点显示,这些闪长质岩墙可能是由俯冲的板片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而成,与洋脊俯冲有关.而闪长质岩墙的形成过程也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显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