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Constant-ductility strength demand spectra for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constant-ductility strength demand spectra (CDSDS) are very useful for preliminary design of new structures where the global displacement ductility capacity is known. The CDSDS can provide the required inelastic lateral strength of new structures from the required elastic lateral strength. Based on a statistical study of nonlinear time-history for an SDOF system, the mean CDSDS corresponding to four site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and approximate expressions of the inelastic spectra are proposed, which are functions of the structural period and ductility level. The effects of site conditions, structural period, level of ductility, damping and post-yield stiffness of structures on CDSDS are also investig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site conditions, ductility level and structural period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CDSDS and damping, post-yield stiffness effects are rather complex and of minor importance. The damping, post-yield stiffness effects depend on both the level of ductility and the natural period of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742.
不同成因类型煤的可选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的可选性受控于煤的聚积环境。通过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10、12、13和15煤中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的赋存特征与煤层成因关系的研究,发现河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中黄铁矿含量低,粘土矿物含量高,其可选性较好;潮控下三角洲平原形成的煤层,其硫分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低,其可选性中等,而在潮坪沉积基础上形成的煤层中黄铁矿和粘土矿物的可选性最差。   相似文献   
743.
天然硅藻土的应力水平与孔隙空间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压汞法研究了不同固结压力作用下具有强结构性的天然沉积硅藻土的微观孔隙入口孔径分布与应力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应力水平小于固结屈服应力时,具有强结构性的天然沉积硅藻土的微观孔隙入口孔径分布几乎与应力水平无关,而当外加应力水平达到固结屈服压力时,虽然总体孔隙空间体积几乎与天然沉积状态时一样,但其微观孔隙入口孔径分布则发生显著变化。在屈服后阶段,随着应力水平的增大硅藻土的孔隙空间体积逐渐减少,最大孔隙变小,整体孔隙空间的孔径趋于均匀。并对微观结构变化与宏观力学特性的内在联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44.
工程结构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研究结构的非弹性反应谱对改进现有的结构抗震设计、发展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以及了解复杂地面运动特性与结构动力特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在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这一重要的非弹性反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件(基岩、硬土、一般土和软土)下的平均等延性地震抗力谱,总结了对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的规律和特征,并分析了场地条件、结构的延性系数以及周期等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拟合公式,其成果可供抗震研究和设计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745.
概要总结了NWMEFENS方法及其主要创新点.对采用该方法求解点源出平面波动问题时的数值稳定性和精度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合理的时空离散步距,该方法的阻尼稳定性、近场稳定性较之现有同类方法具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46.
半刚性连接空间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10个层数为2层、6层和10层空间框架结构模型进行了时程分析。对比了层数、连接相对刚度以及不同地震波对于框架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的影响;同时对刚性连接和半刚性连接框架柱的剪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梁柱连接节点半刚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结构的侧移,但同时使结构的内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47.
我们从死海Lisan组的70~14 ka湖相沉积物中提取了古地震记录,并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中约30个角砾层是由震级大于5.5级的地震产生的.如果在死海沉积物中能发现类似角砾层的年龄与历史地震匹配的话,这种解释是很有意义的,然而,Lisan组记录的中等强度的地震与强地震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并且它们的震中距也不好界定.本研究只是尝试分辨Lisan组古地震记录中的较强地震,以确定震源的位置.  相似文献   
748.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不同的超参数设置往往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采用贝叶斯算法对4种常见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F)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探索了该算法对滑坡易发性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化效果.以湘中地区4县(安化县、新华县、桃江县和桃源县)滑坡易发性评价为例说...  相似文献   
749.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考虑楼板与梁的协同作用可以更充分地体现结构静动力性能。本文首先采用分层壳单元模拟楼板,通过刚臂耦合梁板,建立了可以较好模拟梁板协同工作的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与其它3种采用简化假定的模型进行了比较。为了控制这种模型的分析误差,必须将梁、板划分为较小单元,所以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机内存和时间。为此,比较分析了采用集群并行计算与普通串行计算的求解时间,结果说明对于中等到较大的框架模型,集群计算均可以大量减少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750.
为了明确地下地震动幅值的衰减规律,基于日本最近几年发生的16次强烈地震的443组深井地震动记录,主要考虑分量方向和震级的影响,分析了地下深层(-100~-400m)地震动加速度幅值与地表对应幅值比(Ad/A0)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Av/Ah)沿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层地震动加速度幅值比与深度大致呈线性关系,幅值比(Ad/A0)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0.2~0.4之间;震级对幅值比(Ad/A0)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震级变大幅值比有减小的趋势;另外,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略小于竖向幅值比.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幅值比(Av/Ah)沿深度也大致呈线性关系变化,且稳定在0.6附近.发现拟合关系式的选取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幅值的深层取值问题,以期为地下设计地震动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