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应用遗传算法建立地震预报的分类体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棋福  石耀霖 《地震》1994,(6):40-47
本文对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过程的遗传算法和用它所建立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将它们应用于地震预报探索研究,建立了初步的地震预报分类体系,结果表明:采用具有自动学习和自相适应的方法,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将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参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获得较为优化的地震预报规则集。  相似文献   
62.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盆地是发育在江南—九岭和怀玉—官帽基底拆离造山带上的白垩-古近纪张扭性断陷盆地,明显受近南北走向的赣江走滑断裂系和前白垩系逆冲断裂系晚期反转的双重因素控制,呈“两坳夹一隆”的区域构造格局。受赣江、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夹持的南昌凹陷,呈近南北向凹凸相间展布格局。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以东地区,“南断北超”型断陷自南而北由北东走向渐转为北北东向展布,其源于晚印支-燕山期北东向逆冲断裂在晚期的反转作用,西缘和北部受赣江断裂系东枝走滑断裂影响明显而发生转向。鄱阳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冷水坞组沉积期)拉分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周家店组—南雄组沉积早期)走滑张扭断(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晚期(南雄组沉积中-晚期)走滑伸展盆地和古近纪坳陷盆地等演化阶段,东南部断陷区(江埠—二甲村凹陷)由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而只残存周家店组早期坳陷和周家店组中期—南雄组中期断陷两个发育阶段的沉积。  相似文献   
63.
利用P—σ混合坐标系5层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了东亚季风区夏季准定常环流系统的月平均气候特征及其时间演变,结果发规模式在一定的海陆分布、地形及模式物理过程等的综合作用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季风区夏季准定常环流系统的月平均气候特征,各高度上的主要环流系统以及高原地区的经圈环流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准定常环流系统的时间变化主要发生在模式积分的前15天中,在此后的时间积分过程中环流系统的变化比较缓慢,大陆暖中心、低压中心以及季风强度指数等的时间演变和相关系数、均方误差及误差标准差的分析都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4.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p—T—t轨迹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维浚  石耀霖 《地学前缘》1998,5(A08):127-134
模拟设计了拆沉底辟模型,叠瓦俯冲纯剪切伸展模型二组共9种模型,拆沉底辟模型,第一阶段p-T-t轨迹在地幔热影响下都为降压增温过程,第二阶段p-T-t轨迹明显不同,快速折返速率下为近等温降压,从深部抬升到岩石圈底为显著的降压升温,近等温降压过程,从岩石圈底部经过地壳同露地表为降温降压过程,慢速抬升速率下,为降温降压,模拟比较了底辟上升的俯冲板片形态不变与板片形态改变模型,陆壳与陆壳俯冲碰撞和陆壳与洋  相似文献   
65.
动态遗传算法及其在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美建  石耀霖 《中国地震》1996,12(4):394-402
利用动态遗传算法对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进行反演计算,并与前人常用的反演计算方法对比,认为遗传算法在P波初动 震源机制解中的应用是有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66.
河北下营坊花岗斑岩铜成矿作用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营坊花岗斑岩产干燕山台褶带的兴隆-宽城凹褶束内,系燕山期小岩株,属钙碱性系列,具壳幔混源成因,岩石蚀变强烈,并可见孔雀石化。岩石中钾长石有序度高,斜长石An=25-35,黑云母均为镁质,副矿物为磁铁矿-榍石-磷灰石型。  相似文献   
67.
胶东金矿含金建造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系统的地层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确定了在胶东半岛存在有重要的含金建造一上太古界至下元古界胶东群。该建造起源于地槽发育早期的基性火山活动。通过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断裂重熔岩浆作用,原始地层中的金活化转移,形成各种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68.
69.
地震活动的简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耿鲁明  石耀霖 《地震》1993,(1):68-75
大陆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和活跃相交替的轮回活动特征,各轮回中强震活动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特征。为了探索这种活动特征的机制,本文试图用数值模型来探讨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特征。模拟中的事件表现出类似于实际地震活动的一些特征,例如震级—频度关系和地震平静—活跃的交替特征等。如果把模型中元件上接近破裂强度的高应力值与前兆加以联系的话,我们发现模型中的前兆变化具有复杂性。模型中大事件的前兆并不是集中在未来大震的周围,而是在整个系统中大范围内出现。系统中前兆出现的程度与地震大小之间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统计表明从前兆出现的范围只能估计出未来发生地震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70.
研究区位于阿奇山-喀拉塔格地块,北为康古尔塔格造山带,南以干沟-卡瓦布拉克断裂为界与南天山造山带毗邻,向东越过罗布泊-尾亚断裂即为星星峡-旱山地块(李锦轶等,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