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464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1.
多源降水数据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肖子牛 《干旱区地理》2011,34(6):958-966
利用不同来源的格点降水数据和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对比了多个数据源的年、季平均降水量在澜沧江流域和整个流域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不同来源的降水数据在平均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其变化趋势在1979年以后都表现为上升趋势,这一点无论对于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还是在澜沧江流域都是一致的.(2)在时间变化上,X...  相似文献   
212.
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王雪梅 《地质学报》2013,87(12):1931-1939
本文以2007~2011年SCI E各年度居前10% 的高被引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从国际地球科学研究论文的总体概况、研究的主要国家和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对近年来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地球科学研究发展态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3.
肖雄飞 《古地理学报》2013,15(1):113-124
春晖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即“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主要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八道湾组,对沉积相及有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制约着春晖油田的勘探工作。为此,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取心及分析测试资料等,对春晖油田八道湾组开展了沉积相和有利砂体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一段一砂组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来自西北方向的多个物源形成的湿地扇沉积在研究区相互叠置,可识别出为扇根、扇中、扇缘3种亚相和6种岩石相(扇根砾岩相,扇中辫状河道砂砾岩相、辫状河道粗砂岩相、辫状河道细砂岩相,扇缘泥岩相和碳质泥岩及煤层相);扇中粗砂岩相、细砂岩相为油气聚集的优势岩相带,亦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它决定了油气富集规模及油藏边界。  相似文献   
214.
阿尔金断裂新生代活动方式及其与柴达木盆地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肖安成  吴磊  李洪革  汪立群 《岩石学报》2013,29(8):2826-2836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线性构造之一,其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方式是限定高原生长机制的重要边界条件.本文在对阿尔金山中不同方向隆起构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资料论证了阿尔金断裂在晚始新世-中中新世时以基底剪切为主,大规模地表走滑则发生在中中新世以后.对柴达木盆地内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系统的分布、形态、活动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它们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控制条件下形成的两套断裂系统,与阿尔金断裂的两阶段活动方式存在很好的耦合关系.柴达木盆地西北侧的沉积和构造特征表明阿尔金山的隆升幅度和范围在中中新世达到最大,随后则逐渐减小,这种变化也与阿尔金断裂从基底剪切到地表走滑的转换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15.
裂隙连通率是进行岩体稳定性评价不可或缺的参数,合理确定三维裂隙连通率的大小一直是岩体力学中的难题之一.结合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工程,采用投影法对乌东德坝区850m高程的拱座岩体进行了三维连通率研究.根据研究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拱座岩体的潜在滑动边界;采用逆建模方法建立拱座岩体的裂隙网络模型;在裂隙网络模型中设置不同大小、不同位置和不同方位的投影面进行三维连通率求解,探讨三维连通率的尺寸效应、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侧滑面连通率尺寸效应显著而底滑面连通率尺寸效应不明显;侧滑面连通率近似呈正态分布,左岸侧滑面连通率均值为3.9%,右岸侧滑面连通率均值为8.1%;侧滑面连通率随空间方位产生明显变化,投影面倾角越大,侧滑面连通率越小.这为乌东德坝区拱座岩体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216.
掌握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是植物保护的基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系统梳理了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中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目前,共有369种植物被开发利用;其中,272种为经济植物(包括食用植物47种、药用植物191种、工业用植物100种),89种为环境保护植物,80种为种质资源植物;有30种珍稀濒危植物,有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包括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3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建议继续加强对湿地中的植物资源的调查,建立湿地中植物资源信息库和评价系统,科学有序地开发和利用湿地中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17.
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露头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库车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5个三级层序和2 4个四级层序。四级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下切水道、滨浅湖、干盐湖、泻湖-海湾、半深湖浊流-重力流等多种沉积体系。通过层序-体系域对比,将区内的三级层序划分为6种沉积构成类型,总结了每种类型在前陆盆地中的发育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18.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碳交换通量受到降水和土壤水分可利用性的强烈影响,时空变化显著.所以,整合卫星遥感和田间通量观测成为准确刻画中国北方内蒙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区域碳循环动态的重要基础.基于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提供的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碳交换通量数据,研究发现:对于内蒙古锡林郭勒温带草原试验站,遥感增强植被指数(EVI)与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的相关关系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GPP的关系.因此,利用基于EVI的植被光合模型(VPM)对该站点的总初级生产力进行了遥感模拟,模型的输入包括增强植被指数,陆地表面水分指数(LSWI),平均空气温度(勋)和光合有效辐射(PAR).对比2003年5月到2005年9月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发现:植被光合模型可以准确模拟研究时间段内总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动态限(R^2=0.903,N=111,p〈0.0001);研究时间段内模拟的总初级生产力为641.5g C.m^-2,仅高估了约6%,且植被光合模型模拟效果优于其他生产效率模型(比如:TURC,MODIS-PSN).因此,引进改进的植被指数(比如EVI和LSWI),植被光合模型可以成功模拟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可能成为区域碳通量准确模拟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19.
多层次模糊数学在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4个二级指标(含气丰度、封盖性能、开采条件和产气性能)及相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了权重,建立了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川南盆地群煤层气资源条件较好的古叙、松藻、筠连和芙蓉4个无烟煤矿区的煤层气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松藻矿区是川南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佳试验区。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高煤阶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220.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古地理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将库车坳陷内白垩系层序地层的划分、体系域沉积相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与坳陷内及其周围的构造环境结合起来,从宏观构造背景上分析了层序和沉积相带的展布特征与发育规律。白垩系库车坳陷的前陆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控制了坳陷在不同阶段的沉积古地理的发育特征。亚格列木期和舒善河早期,库车坳陷的沉积古地理南北分带明显,具有南北双向提供物源的特征,粗碎屑分布在坳陷较陡的北侧。舒善河后期与巴西盖期,塔北隆起大部分已沉降至水下,至巴什基奇克期被同期高水位体系域沉积地层所超覆。代表特大型气田的克拉2井的主要储层就位于巴什基奇克期辫状河三角洲相带,其分布稳定而广泛,被称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