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对研制成的液态CO2播撒设备进行了地面试验。并应用于外场飞机人工增雨工作中。试验结果和应用情况如下:利用水平和垂直分档方案测得液态CO2的最低温度分别为-80.8℃和-54.8℃,且最低温度与喷嘴直径的大小无关;不同喷嘴直径其播撒持续时间不同,适合外场作业的喷嘴直径分别为0.4mm和0.5mm,其播撒持续时间分别为44min和40min。2002、2003年共飞行作业82架次,作业情况良好。同时,利用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对2002年7月11日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了科研探测并进行了由播撒液态CO2引起的微物理量变化和引晶效应的初步分析。PMS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后小云滴的总浓度变化不大,但含水量和滴的平均直径约增大两倍.体积直径增加比较多;大云滴浓度明显增多,雨滴浓度减少,含水量增大,而过冷水含量减少,冰晶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12.
2001~2002年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 ,对吉林省 5~7月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科研探测。通过对探测资料的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1 )吉林省的降水性层状云主要分为 3种云型 :雨层云降水、蔽光高层云—层积云降水、透光高层云降水。其中雨层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 ;(2 )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 ,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 ;(3) 3种云型中距 0℃层高度以上 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 ;(4) 3种云型的可播度为 86 %。雨层云的人工增雨潜力为最大。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层状云中过冷水含量分布特征及人工增雨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进行了科研探测。通过对探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吉林省的降水性层状云主要分为3种云型:雨层云降水、蔽光高层云一层积云降水、透光高层云降水。其中雨层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2)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3)3种云型中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达最大;(4)3种云型的可播度为86%。雨层云的人工增雨潜力为最大。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基本结构及降水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2002年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PMS)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进行了科研探测,取得了一批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后得到以下结论: (1)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宏观结构主要分为三种云型即:Ns、As op-Sc op、Astra。 (2)不同云型其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不同,其中Ns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大,分别达到0.2737g/m^3、205.3个/L,其次是Asop-Sc op云层,其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分别为0.1693g/m^3、117.5个/L,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小的云层结构为Astra,分别为0.1054 g/m^3、98.6个/L。 (3)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 (4)三种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距0℃层高度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达最大,之后随着距0℃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迅速减小。 (5)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的可播度为86%;三种云型的人工降水潜力有所不同,即:Ns云型潜力最大,达41.3%,其次是As op-Sc op云型潜力为28.4%,潜力最小的云型为As tra,为26.6%。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影响天气外场作业中,为了得到更好的人工增雨催化效果,根据实际天气云层条件,今年我办采用了液态二氧化碳(LCO2)和碘化银(AgI)两种催化剂相结合的催化方式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机载碘化银(AgI)播撒器是我办研究人员参照美国的“Lohse—WMI”机载碘化银(AgI)播撒器而研制的一套新的播撒设备。它适用于层状云和积云的人工催化播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