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根据从云南西部耿马采集的大量的腕足类Stereochia属标本,以及详查资料的比较,对Stereochia属和Costiferina属的特征和成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对属种的修订,理清了两个属的地质时代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Stereochia属的地质历程主要是早二叠世Sakmarian期至晚二叠世Dzhulfian期;Costiferina属出现时期比Stereochia属晚,主要分布在早二叠世Baigendzinian期至晚二叠世Djulfian期。上述两属对确定冈瓦纳大陆北缘海边界有重要意义,Stereochia常与(竹蜓)类和珊瑚化石共生,生活在温暖清澈水体中。古地理上,它分布在冈瓦纳大陆北缘海边界,属于浅海地台型沉积范围;Costiferina常出现于碎屑岩中,与之共处的化石多为个体巨大、壳壁厚的Fusispirifer,很少与(竹蜓)类和珊瑚类在一起,表明它生活在冈瓦纳大陆北缘海的靠大陆一侧,这里陆源碎屑丰富,海水混浊,并相对偏冷。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一直被认为缺失侏罗纪沉积记录,指示了海南岛与大陆内部不一样的中生代演化特征。对海南岛南部三亚地区尖岭剖面和海螺岭剖面紫红色碎屑岩,以及早白垩世鹿母湾组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尖岭剖面和海螺岭剖面的紫红色碎屑岩具有高度一致的碎屑锆石年龄谱,限定的最大沉积年龄为172~174Ma,完全不同于下伏晚奥陶世榆红组和海南岛早白垩世鹿母湾组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和中—新生代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及尖岭剖面紫红色碎屑岩中锆石Hf同位素特征,认为海南岛三亚地区尖岭和海螺岭紫红色碎屑岩应沉积于172~158Ma之间,属于中—晚侏罗世沉积岩。其沉积物源和构造背景与广东东部和福建沿海同时代沉积岩相似,指示华南东南沿海地区在中—晚侏罗世具有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