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云南天文台大气视宁度观测和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为云南丽江高美古选址点作对比的云南天文台点的大气视宁度观测统计和结果,对观测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对高美古和云南天文台的1995年5月和1995年12月20日观测资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高美古选址点的视宁度明显优于云南天文台。  相似文献   
14.
西南河流源区是中国的水资源战略储备区,但其未来水资源演变趋势不明,为厘清气候变化下的径流变化规律以开展适应性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5年启动了“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本文对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情况和主要进展进行综述。重大研究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构建了西南河流源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有效提升了西南河流源区的监测能力;创新了高原寒区径流水源组成的多元综合解析方法,揭示了高原寒区典型径流水源的形成机理及气候驱动下流域下垫面与水文系统的协同变化机理;创建了综合冰雪冻土寒区水文过程和示踪过程的分布式同位素水文模型,揭示了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的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提出了河流全物质通量概念,开展了大量取样检测,揭示了高原河流生源物质循环及生物响应规律,量化了澜沧江梯级水库运行的环境累积效应;发展了多目标互馈系统理论,从水量、水能、水质3个方面创新了梯级水库适应性利用技术,为西南水电消纳、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合作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三趾马红土广泛分布,其蠕变特性强、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为典型的易滑地层。以往研究较少关注三趾马红土的长期强度衰减规律,为探讨三趾马红土强度时间效应,文章开展三趾马红土蠕变试验研究,获取其蠕变全过程曲线;利用等时曲线法求取其长期强度,并分析影响因素对长期强度影响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趾马红土蠕变性强,蠕变特性受初始条件影响显著,试样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试验围压越小,其蠕变变形量越大;三趾马红土蠕变变形后强度衰减明显,强度损失率为6.67%~34.58%,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小其长期强度越低;三趾马红土长期强度衰减随影响因素变化敏感性不同,随含水率变化最为敏感,随围压变化敏感性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三趾马红土强度损失率变化则呈现不同规律,干密度越小、含水率越高、围压越低,其强度损失率越大,且其变化幅度随围压变化最为敏感,随含水率变化次之,随干密度变化敏感性最低。  相似文献   
16.
走向Inbternet网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5年3月13日开始,我们开始与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和昆明电信局通信处联系,准备建立云南天文台Email系统。到3月21日本系统技术已基本调控完成。本文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建立过程和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得到的网络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朱阳关-夏馆断裂是南阳盆地内1条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构造地貌显示清楚,与商县-丹凤断裂、铁炉子断裂共同构成东秦岭北部重要的北部边界,也是华北与华南地块的重要分界断裂。为了研究朱阳关-夏馆断裂的空间展布、断裂活动性以及浅部构造结构,针对该断裂采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跨断裂布设了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和1条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综合分析表明,朱阳关-夏馆断裂为1条走向NWW的正断层,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的断裂上断点埋深为17.6~20.5m,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研究结果可为南阳市地震危险性评价以及该区的重大生命线工程选址提供地质和地球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18.
完善碳排放清单,是进行减排工作的基础,为了查明煤田火区对大气碳排放的贡献量,以煤氧复合作用学说为理论基础,从不同的研究思路出发,提出了烧失煤量法和排放通量法两种火区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在明确模型中关键参数“释放因子”“排放系数α”“排放通量”“排放系数β”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参数所对应的获取途径进行了研究论述:(1)释放因子通过在室内进行煤自燃模拟实验得出;(2)排放系数α通过煤岩吸附实验结合火区实地勘测得出;(3)排放通量通过对火区现场煤自燃气体排放及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得出;(4)排放系数β通过对遥感图像裂隙信息的提取得到。上述两种计算模型在我国乌达实验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对其可实现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9.
鉴于现有利用LCD进行相机标定方法中所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多LCD标定的方法,它很好地克服了仅用单LCD进行标定方法中存在的控制范围小、无深度信息等不足,同时对基于双LCD的标定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拓展及改进。试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与有效的,可适用于更多种类的相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跨越华北克拉通、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几大地质构造单元的,北起陕西榆林经秦岭过重庆鱼泉、贵州贵阳并向南到广西凭祥全长1810km超长重力探测剖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构建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密度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沿剖面壳内各界面与Moho界面展布的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构划出了该剖面的深部断裂分布,探讨了剖面辖区跨越的克拉通、造山带、接触带或耦合带等一系列的区域构造的差异,同时对其可能的地质构造含义进行初步了解释,以期能对深化认识该剖面跨越地区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及动力学等研究,提供相关重力场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