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构建村镇民俗旅游电子商务、实现民俗旅游的信息化、网络化是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村镇民俗旅游的特点,采用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以Web Service技术为基础,结合Web2.0技术、WebGIS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构建了基于GeoWeb2.0的村镇民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以旅游目的空间信息为纽带的多媒体信息Mashup展示。为村镇管理部门、旅游从业者提供一个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交流的整合平台,为解决民俗旅游经营中遇到的交流推广问题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32.
介绍了为了提高水井管理效率,如何采用Vsisual Basic语言,应用ESRI公司的MapObject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传统的水井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33.
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系统回顾近10年来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综述了地下水流场三维可视化研究进展。从三维表现形式上,把地下水流场的三维可视化表达方法分为5类:准三维写意可视化、准三维制图可视化、三维体视化、混合可视化和立体可视化。分别论述了每种方法的几何模型、空间分析和绘制技术等,并分析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下水流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以再生水为主要补充水源的高度人工化的城市河道已经成为城市水生态系统的主要载体。与自然河道相比,人工化河道水源较为复杂,河道与城市内部的水、热、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其响应更为敏感。以北京市再生水补水典型河段清河、北小河、坝河、通惠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04年和2011年春季和夏季,对再生水补水河道水质进行监测;综合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DCCA排序分析方法,研究水质要素及其对河岸带不同尺度缓冲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生态响应,通过因子分析,识别水质的污染源。结果表明,与2004年相比,2011年北京市北运河水系河道中,与氮、磷、酸和碱污染相关的水质要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显著增大,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减小;水体受非点源污染程度在减小,河岸带水域和交通用地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的空间尺度在缩小,再生水对河道水质的人为调节作用大于生态廊道中其他土地类型的自然调节作用;河道各水质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异。2004年,影响北京市北运河水系河道水污染以氮、磷、酸和碱等的无机污染为主,这不仅与河岸带林地的非点源磷贡献有关,还与有机物降解和硝化作用等影响;2011年,河道水污染偏重于化学需氧量和铵态氮等有机污染,而且还有氮、磷、酸和碱等无机污染。  相似文献   
35.
地理信息系统(GIS)历经多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展,逐步应用到地下水、石油和地热的管理中。本文回顾和总结了针对GIS技术在地热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热储空间分析系统从两维到三维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今后地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发展趋势,讨论了热储资源评价分析工具和相关算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36.
地质图智能综合具有可重复、效率高等优点。面状地质要素是地质图中的主要要素,通过算法研究实现面状地质要素的智能综合,在地质图缩编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地质图缩编技术的行业经验、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以及年代—地质体关系、地质体接触关系和面状地质要素拓扑规则等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的理论基础,设计智能综合算法的逻辑流程,并基于ArcEngine和C#开发环境,设计实现地质图综合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化综合算法。首先根据由新到老的顺序依次对面状地质要素边界点集进行抽稀,然后对抽稀后的边界点集进行边界圆滑,并对综合面状地质要素的结果进行自动拓扑检查,最后得到最终的综合结果。以郑州、洛阳及周边区域的4幅1:25万地质图缩编至1:50万地质图为例进行面状地质要素综合,缩编后地质图(1:50万)中面状地质要素综合效果经过地质专家评估并得到认可。综合结果符合地质要素的压盖关系和拓扑规则,同时可以高效、批量、准确地实现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综合效率大大提高,可节省80%以上的工作量。地质图缩编过程中面状地质要素智能综合算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现了理论与技术的生产转化,改善传统编图综合的工作模式,促进了缩编制图效率的提高,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可以投入到大规模的地质图缩编工作中。  相似文献   
37.
针对传统的无人机航线设计大都只考虑垂直摄影的情形,没有考虑倾斜摄影的问题,该文结合滑坡地区的具体地形,对倾斜摄影的倾角以及主光轴方位角等相关参数进行了讨论与设定,并对倾斜摄影方式下的图像重叠率进行分析与对比,从而在确定重叠率后对无人机航线设计规划进行了研究,最终通过对比同一摄区垂直摄影与倾斜摄影的拍摄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单位摄区面积内,垂直摄影的密度为237.15张/km2,倾斜摄影的密度为206.69张/km2,同时可以明显发现单相机倾斜摄影的方式更有利于滑坡监测。  相似文献   
38.
基于D-InSAR三轨法的北京平原区地表形变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赵文吉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2):146-148,154
首先阐述了D-InSAR三轨法提取地表形变的基本原理,以北京平原区为实验区域,利用2009年9月到2010年4月间时隔210 d的三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解算,获取了该时间段内北京市城区范围内的整体地表形变,并将其与常规水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区监测结果范围与传统测量方法累计沉降量等值线吻合较好,D-InSAR三轨法能很好地反映实验区域的地面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39.
Village is an important implementation unit of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rural China, and identifying the poverty degree, poverty type and poverty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each poverty-stricken village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guarantee of taking 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ies of China. To respond it, we construct a village-level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ing model, and use indicator contribution degree indices and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o explore poverty factors, while adopting Least Square Error(LSE) model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model to identify the villages' poverty types and poverty difference.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1) Spatially, there is obvious territori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nd the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re concentrated in contiguous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e areas with the highest VPI, in a descending order, are Gansu, Yunnan, Guizhou, Guangxi, Hunan, Qinghai, Sichuan, and Xinjiang.(2) The m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poverty of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 rural China include road construction, terrain type, frequency of natural disasters, per capita net income, labor force ratio,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labor force. The main causes of poverty include underdeveloped road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low level of income, and labor conditions.(3) Chinese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include six main subtypes, and most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are affected by multiple poverty-forming factors, reflected by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three-factor dominant type, four-factor coordinative type, and five-factor combinative type.(4) There exist significant poverty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and the governments still need to carry ou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can not only draw a macro overall poverty-reduction outline of impoverished villages in China, but also depict the specific poverty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village, helping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t all levels to mobilize all kinds of anti-poverty resources.  相似文献   
40.
刘浩  曹巍  赵文吉  宁方馨 《测绘通报》2013,(9):75-79,86
面向地震应急救援的分析与处置,研究基于三维灾场环境的地震灾情实时动态标绘技术。将标绘体系的层次结构设计为几何层、单元层和语义表现层,重点研究几何层和语义表现层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探讨如何将各类标绘方法与语义表现形式转化为地震应急灾情信息、救援信息的集成显示与可视化分析的有效手段。并通过实际应急演练,验证将实时动态标绘技术应用于地震应急救援分析与处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