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66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提出了一种结合边缘信息的双树复小波变换(dual tree complex wavelet transform,DT-CWT)干涉图滤波算法。该方法是在DT-CWT几何多尺度变换域上,通过分析层间系数的传递性及层内系数的相关性确定边缘系数,并利用贝叶斯双变量收缩函数分别对复数小波域的边缘及非边缘系数采用不同的阈值进行收缩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对干涉图噪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干涉图的边缘及细节信息,处理结果优于传统小波域软阈值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32.
植被指数模型的应用领域已经愈加广泛,利用陆地地表温度反演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在空间变化上具有相反趋势的特点,将归一化植被指数引入到城市热岛效应现象评价中。基于CBERS CCD遥感影像数据源,通过阈值划分及水体提取建立人工决策树,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定量分析与总体评价,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为城市的环境监测、管理及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3.
基于MODIS与GPS的D-InSAR大气延迟改正量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GPS站点密度的限制,利用GPS数据改正D-InSAR中大气延迟误差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为此,研究了GPS与MODIS联合实现大气延迟改正量提取方法,利用两期GPS观测数据及相应时间的MODIS数据分析GPS-PWV与MODIS-PWV的关系,进一步得到MODIS水汽的校正模型。经过GPS+MODIS算法改正后,大气延迟改正精度为3.618mm,满足形变测量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状态变化缓慢时,利用GPS结合MODIS数据对D-InSAR大气延迟改正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课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摄影测量从产生到现在 ,已经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伴随着各种新兴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数字摄影测量在国内外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而目前 ,大多数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及时反映摄影测量的最新进展 ,其教育教学和实习的重点依然是模拟和解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摄影测量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包括摄影测量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整和优化和教材建设、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了本人摄影测量学的教学实践 ,从实际出发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对摄影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5.
为掌握采空区上方铁路实时动态变形及变形趋势,本文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SAR)与概率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DInSAR技术对采空区进行了监测,并利用水准数据对DInSAR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基于DInSAR结果结合概率积分法反算参数,并对参数进行了修正,得到工作面充分采动时的下沉参数;最后利用修正的参数对铁路的变形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对铁路等线性构筑物进行监测与预测。  相似文献   
36.
现代测绘学与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现代测绘学的技术体系、本质及其内涵,探讨新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7.
相机的外方位元素是摄影测量立体重建的重要参数。通过3维直接线性变换,利用3维控制场可以很容易地确定相机的外方位元素。文中提出并推导了在2维控制场的条件下,利用2维直接线性变换和共线方程之间的关系分解出相机外方位元素的实用算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针对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易受时空失相关、大气相位延迟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小基线集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对13景TerraSAR-X数据进行时序处理,估算并去除了残余数字高程模型误差、大气延迟误差和轨道误差,分析了研究区域2012-2013年沉降速率,发现2310和1301两工作面最大下沉速率分别为40 mm/a和50 mm/a;分析时序累计沉降值发现,2306、2308、2310这3个工作面在2012年11月15日之前地面沉降并不明显;在2310和1301工作面分别提取3个失相干现象表现较为缓慢的候选点进行时序分析,发现沉降值和时间成线性变化关系,且开采时间越早,其沉降特性越符合线性变化;将SBAS和DInSAR两种方法获得的累计沉降值进行差值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差值在5 mm以内;在2310工作面走向方向和倾向方向选取若干观测点,并提取各观测点的时序沉降值对工作面时序沉降进行量化分析,实验表明SBAS-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3D激光扫描应用于开采沉陷相似材料模型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开采沉陷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的特点,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开采沉陷相似材料模型进行观测,得到了测点的拟合与建模两种三维坐标数据,分析了模型的下沉曲线,实现了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开采沉陷相似材料模型观测新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黄燕  邓喀中  刘君城 《测绘科学》2010,35(5):188-189,91
Lidar的数据过滤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也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现有很多典型的过滤算法都是基于地面种子点逐渐恢复地面的,比如自适应TIN过滤法、迭代线性预测法,分层恢复过滤法等。初始地面种子点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反映到过滤结果的精度上,尤其是对丘陵地区的地形恢复,影响更大。本文对基于种子点的TIN三角网加密法(TS过滤算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种子点选择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窗口法和最小残差法的混合式种子点选择方法,有效地提高丘陵地区地形恢复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