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对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区域成矿时序和岩浆活动时序及其对应性的分析表明,区域成矿作用总体上集中发生在150~100 Ma和240~160 Ma两大阶段,中生代的岩浆作用主要发育在190~155 Ma和135~100 Ma两个时段,二者在时序上具有良好的对应性,表明岩浆作用对区域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本文在地震学定量综合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并尝试对该方法的一些处理环节作了探索性的改进,针对宁夏及邻区作地震综合预测检验.通过对大量震例分析和计算结果的长时间检验,结果表明新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内符、外推检验结果,所提出的地震预测指标对宁夏及邻区MS5.0级以上地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震例有限,进一步的检验还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展开.  相似文献   
123.
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数据库是利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地反映了12年来的地质调查项目部署情况,能够实时地反映当前地质工作程度和地质资料现状.该数据库将9个不同专业的地质调查项目的资料和数据图形进行统一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建库和管理,数据库已经在地质矿产调查工作部署与规划及大区地调项目管理部门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4.
Zhdanov提出的拟线性(QL)近似方法有效解决了积分方程计算速度慢、占用内存多的缺陷,但因为三维频谱激电(SIP)换源频繁,每次换源都需要重新计算剖分单元的并矢格林函数和一次场,所以用该方法模拟三维SIP的速度仍然缓慢.本文根据一次场及格林函数的空间对称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源电磁法的快速QL近似正演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Cole-Cole参数范围约束的三维SIP共轭梯度反演方法.理论试算结果表明:快速QL近似方法适用于三维SIP正演模拟,计算速度较QL近似方法有了很大提高;Cole-Cole参数范围约束的三维SIP共轭梯度反演方法对零频电阻率、极化率等参数的反演效果良好,将异常区域剖分成2000块时迭代一次只需约0.2s的时间,占用内存大约为140 MB.  相似文献   
125.
用氩离子束镀膜法制备BaTiO3/Si结构,并在400~900℃的温度下用氮气保护进行退火,用常规蒸铝技术制成Al/BaTiO3/Si湿度传感器。用俄歇电子能谱分析BaTiO3膜的化学组分。采用高频电容—电压测试仪测定BaTiO3/Si结构的固定电荷密度,分析固定电荷密度与退火的关系。结果表明:固定电荷密度达1011cm-2数量级。经900℃、60分钟退火后固定电荷密度下降至19%到20%。随着固定电荷密度的减少,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延长了60%,而击穿电压提高了7倍。  相似文献   
126.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对高精度参考系统的迫切需求,美国国家大地测量局(NGS)计划对美国国家空间参考系(NSRS)进行现代化。本文主要介绍了提出并采用板块固定参考框架的理由,并根据NGS的NSRS现代化蓝图阐述了三维坐标基准现代化的基本策略及特点。新的三维坐标基准相比现有的NAD83,主要改进为:①采用了“板块固定”策略,板块参考框架由3个增加至4个;②参考框架实现将主要依靠主动控制点(连续运行基准站),被动控制点仅充当补充和辅助角色;③将提供框架内速度场模型。目前各板块框架板块旋转的欧拉极点和框架内速度场模型还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27.
相位伪距组合法常应用于动态单频周跳探测,但其探测周跳的效果受伪距噪声的影响较大。因此有必要结合其他的观测值,以降低伪距噪声的影响,从而提高单频周跳探测能力。提出了一种多普勒积分辅助的动态单频周跳探测方法,先采用多普勒观测值平滑伪距观测值,降低伪距的噪声,再进行历元间差分,显著提高了动态单频周跳探测的能力。实验分别采用不同采样率、高度角变化、连续周跳和含粗差的实时动态实测数据,分别在不同历元加入1周、3周、10周的模拟周跳,在相邻历元分别加入3周、4周和5周的连续周跳。结果表明,相较于相位伪距组合法与基于多项式拟合法的相位伪距组合法,该方法可以实时探测出所有的模拟周跳。多普勒积分辅助的动态单品周跳探测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单频观测值的周跳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8.
结合宁夏区域地震台网和预警台网资料,通过Hash方法计算2022-07-12盐池M_(L)4.0地震震源机制,采用gCAP方法得到该地震震源机制、矩张量解及矩心深度,确定震源机制中心解,计算中心解两个节面上的相对剪应力与正应力,最后对符合剪切波分裂窗口的台站进行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分析。结果表明,盐池地震是一起天然走滑型地震事件,不同方法确定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节面Ⅰ走向99°、倾角71°、滑动角8°,节面Ⅱ走向6°、倾角83°、滑动角161°,P轴方位54°;应力张量在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及节面Ⅱ上产生的相对剪应力分别为0.982和0.942。近台剪切波分裂显示,快波偏振方向为55°,慢波时间延迟为1.7 ms/km。分析发现,盐池M_(L)4.0地震震源机制P轴方位及其快波偏振方向均受到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且震源机制两个节面的滑动角均与剪应力的滑动角基本一致。结合已有研究认为,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可能与鄂尔多斯地块内部EW向基底断裂附近的平行伴生构造有关,并在主压应力轴为NE-SW向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经过长时间应力积累,在剪应力的最优释放节面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129.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与构造应力场方向或者断层走向大体一致.鄂尔多斯西缘紧邻块体边界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呈现NS、NNE、NE向的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基本一致.银川地堑东西两侧的快波偏振方向有差异,东侧区域主要受青藏高原NNE向挤压和黄河-灵武断裂共同影响,而西侧区域可能受到阿拉善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的NW方向的主张应力和阿拉善块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海原断裂带及以南区域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WNW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较好的说明了海原断裂带为活跃的活动断裂.构造与断裂分布都是控制快波偏振方向的主要因素,走滑断裂上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这些台站主要受到断裂的强烈影响;走滑断裂附近的个别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呈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方向,表明几乎没有受到断裂的影响.鄂尔多斯、阿拉善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其他地区,反映了青藏高原在NE向运动过程中,受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阻挡作用,导致了交汇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增加.以海原断裂带到六盘山断裂带为界,其两侧区域的各向异性差异性明显,揭示了应力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暗示其邻近区域,特别在海原断裂带东端到六盘山断裂带与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交汇区域,可能有较高的强震危险背景.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0.
2020年6月9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发生ML3.4地震,该地震发生在1709年中卫南7?级地震的极震区内,且震中位于以往弱震相对偏少的地区。本文利用宁夏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gCAP方法反演了2020年6月9日中卫ML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震源矩心深度,并用Hash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且得出了两种方法的震源机制中心解。结果表明,gCAP方法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255°,倾角79°,滑动角?20°;节面II走向348°,倾角70°,滑动角?168°,震源矩心深度为12 km。而Hash方法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344°,倾角89°,滑动角176°;节面II走向74°,倾角86°,滑动角1°。两种方法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节面I走向255°,倾角87°,滑动角?11°;节面II走向346°,倾角80°,滑动角?176°,主压应力轴走向主要为NE向,其中gCAP方法结果与震源机制中心解的最小空间旋转角相对最小,为12.09°。结合过去地质构造资料,推测2020年6月9日中卫ML3.4地震的主要错动方式为左旋走滑,且断层面为NEE向节面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