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310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青河县哈腊苏铜矿床Ⅰ号矿化带位于准噶尔北缘卡拉先格尔斑岩铜矿带,铜矿化主要呈不均匀团块、细脉或细脉浸染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及玄武岩、辉斑玄武岩围岩中。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划分为H_2O-NaCl型和H_2O-CO_2(±CH_4/N_2)-NaCl型。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20~431℃,峰值在390、290和190℃。成矿流体盐度(w(NaCl_(eqv)))变化于0.53%~66.76%,峰值在19.5%、12.5%、9.5%和1.5%。密度为0.55~1.11 g/cm~3。矿脉中石英和方解石的δ~(18)O_(SMOW)值为2.9‰~12.3‰,δ~(18)O_(H_2O)值为—5.81‰~4.83‰,δD_(SMOW)为-129‰~-8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和混合大气降水。方解石的δ~(13)C_(PDB)变化于-2.4‰~-1.4‰,δ~(18)O_(SMOW)为8.3‰~9.2‰,表明流体中的碳来自岩浆。对辉钼矿石英脉中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378.3±5.6)Ma,与花岗闪长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381~37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早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斑岩有关,晚期叠加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与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22.
以新疆地震台网波形数据为基础,研究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区MS 6.6地震序列中10个ML 4.1—4.8余震。利用sPn震相计算10个余震的震源深度,将计算结果与CAP反演深度、单纯型法定位深度及Hyposat定位深度等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利用sPn震相所得震源深度与CAP反演深度一致性最好,与Hyposat定位结果也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单纯型法定位结果的一致性稍差。研究认为,对于新源、和静交界区地震利用sPn震相计算震源深度结果可靠,故该方法可以作为新源、和静交界区地震震源深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23.
锂的两个稳定同位素相对质量差较大,导致了自然界中的锂同位素分馏强烈。卤水中锂同位素作为良好示踪剂,可用以指示盐湖锂矿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机理。现阶段一般用热电离质谱法(TIMS)或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MC-ICP-MS)测量锂同位素比值,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将锂从样品中与其它元素完全分离。在现有的卤水提锂方法中,吸附法能够得到较高的锂回收率,减少了锂同位素在提取过程中的分馏效应。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近年来在提取锂和准确测定锂同位素比值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24.
地理国(省)情监测是当前国内测绘及地理信息行业中的热点建设话题。通过对国内外地理国(省)情的建设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基于开放性的面向服务的架构理念和多层次体系结构设计思想,通过对地理国(省)情监测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以及数据组织处理、海量数据建库、监测系统设计等问题的研究分析,提出了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平台构建的初步构想及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25.
闫臻  王宗起  陈隽璐  闫全人  王涛  张英利 《地质学报》2009,83(11):1633-1646
本文运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对分布于丹凤县武关地区的丹凤群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相对系统研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岩石为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不具备蛇绿岩单元组成特性.锆石SHRIMP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岩石中包含有古元古代~晚泥盆世(2489~360Ma)多个时期的锆石;锆石CL图像以及锆石形状研究以及区域同位素年代学、古生物化石资料共同显示,丹凤群中可能包含有泥盆纪岩石组合.分析前人对丹凤群的区域研究资料,我们认为丹凤群并非一套具有单一地层时代以及相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地层单位,而是一套由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组合构成的俯冲-增生杂岩.区域上,丹凤群与其南侧的武关岩群、罗汉寺岩群以及部分刘岭群共同构成华北板块南缘俯冲-增生体系,其中分布有大量与俯冲作用相关的泥盆纪钙碱性侵入体,这些事实进一步证明华北板块南缘洋盆消亡时间上限至少可以持续到晚泥盆世末期.  相似文献   
526.
秦岭岩群中两类斜长角闪岩的性质和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北秦岭造山带核部秦岭岩群内发育两类不同产状的斜长角闪岩.一类与秦岭岩群中的大理岩紧密共生,呈规模较大的似层状或较小块体产于大理岩内,另一类则呈密集岩墙群型式侵入于秦岭岩群南段二云母石英片岩中.不同的产出状态表明两类斜长角闪岩的成因和时代存在显著差异,也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意义.地球化学上,两类不同产状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皆为玄武岩质的.侵入秦岭岩群二云母石英片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墙群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SHRIMP锆石U-Pb测年揭示该类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晚奥陶世(449±11Ma),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源区,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示该类斜长角闪岩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石炭纪末期(301.3±6.4Ma).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与秦岭岩群大理岩共生的似层状或块状斜长角闪岩的形成环境与侵入云母石英片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墙群的存在显著差异,其形成于洋岛(OIB)或海山环境.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示该类斜长角闪岩于晚二叠世(258.1±5.7Ma)发生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不同性质、形成和变质时代、相似的变质作用等特点表明,秦岭岩群中的两类角闪岩分属不同性质的构造块体,秦岭岩群高级变地质地体可能是一个构造拼合地体.斜长角闪岩岩墙为晚奥陶世(449±11Ma)侵入秦岭岩群云英片岩中的基性岩墙群,是北秦岭晚加里东期后造山期热收缩而致的地壳伸展或岩圈拆离减薄的产物.与秦岭岩群大理岩共生的斜长角闪岩则可能是洋隆体的基性喷出岩+碳酸盐岩帽组合,是中二叠世(312~260Ma)期间构造移置而来的外来块体.  相似文献   
527.
将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及显微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运用到鲤鱼耳石对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响应关系研究中. LA-ICP-MS结果表明白洋淀水域鲤鱼耳石中的Cu和Pb含量大于密云水库相应元素的含量;Micro-CT数据统计表明白洋淀水域鲤鱼耳石的Micro-CT值高于密云水库鲤鱼耳石的Micro-CT值.原子序数大的重金属元素Cu和Pb的富集程度是导致两研究区水域Micro-CT值差异的主要原因.耳石中的元素与水体元素具有相似的分布趋势,且对水体中的相应元素有明显富集作用.因此,鲤鱼耳石Micro-CT特征与水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可作为标型特征指示水体中重金属元素信息.  相似文献   
528.
数字地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志刚  盛业华 《地图》2001,(4):19-21
一、引 言  地图是传输各种地物要素的数量与质量、空间分布关系的模型与工具 ,是通过各种专门的符号图解或编码系统 ,使用图者形成对所研究区域的空间信息的认识。数字地图则是指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195 6年Imhof把制图的理论部分称作制图理论(Cartology) ,包括制图传输理论、地图知识和制图方法 3部分。发展到今天 ,传统的制图学理论基础整体大大地拓宽了 ,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 ,联系越来越紧密 ,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图像处理、数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渗透到传统的地…  相似文献   
529.
GPS RTK作业模式原理及其实用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工程实际介绍了GPS RTK(Real-Time Kinematic)作业模式的原理及其实用应用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对其使用与推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0.
闫全人 《城市地质》1996,8(2):21-28
在地震活动性区划、构造活动性区划及稳定性区划中分别应用了模糊学评判及分形几何评判。两种方法相比较,分形几何理论方法统计数据少,计算简便,而且不受人为经验的影响(如模糊数学方法中的专家打分,因子评判矩阵的确定),因此也更准确。本文在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地介绍了分形几何理论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运用,以及其在广西沿海地区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地震带的分段及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方面运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