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00篇
地球物理   119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研究不同光照时长对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作者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系统测定不同光周期(光照时长分别为13、16、19和24 h)下,对尖吻鲈仔鱼阶段和稚鱼阶段3种消化酶(胃蛋白酶PP、淀粉酶AMS、脂肪酶LPS)活性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6 h光照时长PP的活力最高,过长的光照时长会抑制PP的活性;增加光照时长对AMS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对于LPS的活性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现象。在24 h光照时长时LPS活性增加;在19 h光照时长时对PP活性抑制;对淀粉酶影响不明显。16h光照时长能有效提高尖吻鲈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更长的光照时长反而抑制其生长。研究表明,不同光照周期对尖吻鲈同种消化酶的影响不同;同一光照周期对不同消化酶产生的影响不同;尖吻鲈稚鱼阶段消化酶对光照时长变化的反应小于仔鱼期,适当地延长光照时长有助于提高尖吻鲈的生长速度。研究结果有助于选择特定的光周期促进某消化酶的活性,达到提高对特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生产实践中仔、稚鱼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92.
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是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本研究基于2018年4月、6—11月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调查共捕获鱼类23种,隶属于6目14科20属,主要以暖温性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为主。优势种以矛尾鰕虎鱼(Chaetueichthysstigmatias)、六丝矛尾鰕虎鱼(Chaetueichthyshexanema)、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joyneri)等小型鱼类为主,其中矛尾鰕虎鱼为各月共有优势种。根据月间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天津近海鱼类群落分为3个组,其中,4月为一组,6—9月为一组,10—11月为一组。根据各鱼种饵料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由浮游动物食性功能群、广食性功能群、杂食性功能群、虾/鱼食性功能群、鱼食性功能群和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其中杂食性功能群、虾/鱼食性功能群和广食性功能群为主要功能群。  相似文献   
993.
双壳贝类经历了几亿年的进化过程,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环境适应能力,而基因组的高多态性被认为与其环境适应性有关。本研究利用栉孔扇贝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早期发育及成体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基因的多态性与表达特征。在栉孔扇贝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1 186个高多态基因,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非均匀分布,并且在胚胎发育时期和成体组织中呈现出独特的表达特征。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多态基因可能为扇贝胚胎发育的可塑性和成体的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分子基础。研究还发现2个多拷贝基因——mucin和C1qDC具有显著的高多态性,可能在免疫系统防御和清除病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高多态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多态性进行了联合分析,为解析扇贝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94.
文章选取2006—2015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别分析水质、生物生态、江河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环境风险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即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陆海统筹污染控制、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保护区建设、加强近岸海域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以及加强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95.
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正在兴起,并对地方经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阿拉善沙漠e族英雄会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地理探测器,探究了沙漠非传统节事游客出游的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并为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亚文化群体是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的主导者,具有亚文化性、团体性、爆发性和跨地域性特征。(2)影响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的推力因素依次为社交和休闲 > 附带出游 > 求新求异 > 寻求亚文化归属;拉力因素依次为亚文化主题活动 > 商品展销 > 英雄会文化 > 地域文化,推、拉力驱动因子之间交互作用并呈双因子非线性增强,形成“T (推力)激发旅游需要—L (拉力)催生旅游动机—T、L共同促成旅游行为”的驱动过程。(3)沙漠非传统节事旅游流的产生一般要在推力和拉力的相互作用下经历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决策—旅游行为5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分析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卵巢发育过程重要基因——合子阻滞因子1(Zygote arrest 1,Zar1)组织表达及其在卵子成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克隆金钱鱼Zar1基因,采用反转录-PCR(RT-PCR)检测其在各组织的分布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研究Zar1在不同卵巢发育时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金钱鱼Zar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为1008bp,编码33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金钱鱼Zar1在蛋白C末端高度保守,具有非典型的PHD基序(Plant homeo domain)和锌指结构域。金钱鱼Zar1同源性分析发现,它与鲈形目物种相似度最高,其中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相似性最高,为85.1%。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金钱鱼Zar1与大黄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其分类地位一致。组织分布发现,金钱鱼Zar1仅在卵巢中表达。Zar1在II、III和IV期卵巢表达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其中IV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I期卵巢。Zar1在胚胎发育早期表达较高,后期较低,其中在四细胞期表达水平最高,之后逐渐降低。【结论】金钱鱼Zar1在卵巢和胚胎期表达,在金钱鱼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建校60年来季风研究的主要历程以及在亚洲季风,特别是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美季风合作、中日季风合作和“南海季风试验”3次国际季风合作研究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南信大季风研究团队的组建和壮大,同时也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团队首先揭示了东亚季风与印度季风环流的差异,提出了东亚副热带季风的明确概念;发现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的建立独立并早于南海夏季风;揭示了“亚澳大陆桥”是北半球春季亚洲季风区对流最活跃的地区,其对流的建立和推进对东亚夏季风的建立至关重要;较早开展了东亚季风区季节内振荡北传特征和机制的研究并成功应用于东亚季风区延伸期预报。这些创新性成果的取得为季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南信大秉承“开放发展、联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季风研究。作为国际季风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南信大季风研究团队将始终坚守季风研究阵地,不断深化季风理论认识、提升季风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998.
999.
豫西地区一次冰雹天气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分析2006年8月豫西地区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了触发作用.华北冷涡和低层切变线的相互配置为冰雹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地面冷锋的南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利于冰雹的形成;普通单体风暴或超级单体风暴都可导致冰雹发生,中气旋、逆风区、低层辐合的存在及产生冰雹前的高反射率因子、高的强冰雹概率、高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这些典型的强回波特征,对冰雹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