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591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9 毫秒
971.
本文对黄河南部小黄鱼繁殖群体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研究分析了体长组成和体重组成、体长和体重关系、性比的变化、怀卵量及性腺的发育情况。总样品中的性比组成为雌:雄=1:2.7,且雄鱼比例逐月上升;测算其怀卵量在2686-34704粒之间,平均怀卵量为9518粒;性成熟系数3月中旬为116‰,5月下旬只有33‰;绝对繁殖力(F)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F=549.37W-4861.79(R=0.917)。  相似文献   
972.
中国降水、气温的年际振荡及其与埃尔尼诺的联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莫如平 《海洋学报》1989,11(2):143-149
本文通过功率谱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发现,我国许多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准3.5年振荡周期,这一特征与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温振荡有着紧密联系,文章还具体描述了埃尔尼诺与降水场和气温场的相关结构,并对一些显著响应现象的成因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73.
刘鹤  颜丹平  魏国庆 《地质学报》2008,82(4):464-474
碧口地块位于秦岭—大别、松潘—甘孜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交汇部位。根据碧口地区各套地层构造变形样式的不同,将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单元:①新元古界基底杂岩,主要由新元古界碧口群火山岩系和横丹群浊积岩系组成,杂岩体核部变形较弱,边部发育韧性剪切变形,并以一条由超糜棱岩带组成的基底拆离断层为顶界,与上覆地层分隔。基底杂岩经历了蓝片岩相到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的变质作用。②古生界中间韧性流变层,由志留系—泥盆系的糜棱岩或千糜岩组成,岩层中发育多期构造面理(S1、S2、S3)和典型的固态流变构造,变质程度普遍达中绿片岩相。③中生界沉积盖层,包括碧口地块以北的三叠系关家沟组和小面积出露的侏罗系—白垩系,以脆性破碎带和小型脆性断层构造为主。拆离断层与各套构造地层中的韧性剪切和流变构造一同反映了区域性上盘向SSE剪切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证实了碧口地区中生代206~154Ma伸展垮塌事件的存在,从而建立了碧口地块的隆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在中生代造山作用后的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了拆离断层和中地壳韧性流变层,造成了地层缺失和地壳减薄,基底杂岩在造山带的腹陆隆升并露出地表。  相似文献   
974.
针对2008年发生汶川8.0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铲状分布和断层倾滑面倾角随深度变化特点,本文提出了描述龙门山断层同震运动(滑动和转动)的向-位错组合模型。结合地质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模拟了断层在倾滑过程中断层面倾滑方向随断层深度的分布特征;利用四川地区实测的三维同震GPS数据结合粒子群算法,采用向-位错模型对汶川地震断层面的同震滑动和随深度的方向转动(向错)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将反演的同震滑动区域和大小分布与USGS断层滑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和模型计算表明:(1)在汶川8.0级地震发生过程中,由于断层的倾滑面为倾角由上向下逐渐变小的曲面,断层面上的倾滑方向也随断层面法线的改变而变化,即断层面在破裂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向错现象;(2)龙门山发震断层的倾滑面转动方向随深度变化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震中位于转动角变化的极值点附近;(3)在断层几何参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向-位错组合模型反演的同震滑动区域和USGS的滑动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滑动大小的差异主要由断层模型之间的差异、测量误差等多种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975.
分析总结了1991年唐山陡河Ms5.2强余震前震情监视中,如何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及前兆中出现的短临异常信息,对其发震时间进行跟踪预测。此后,又对唐山老区今后强余震的发震时间作了进一步估计。  相似文献   
976.
粘土矿物对形成过渡带气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怀彦  关平 《沉积学报》1995,13(2):14-21
本文分析了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测定了粘土矿物的表面酸、实验模拟了低演化程度的烃源岩及其抽提物干酪根+不同粘土矿物的催化机制、并通过粘土催化醇脱水反应对粘土过渡带有机质成气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过渡带气的形成主要是受蒙脱石粘土矿物的催化所致,其原因是成岩过程中蒙脱石向混层矿物转化在蒙脱石晶间发生大量的铝代硅,因此在粘土表面产生电荷不平衡而形成酸性,井以路易斯酸和布郎酸作用于有机质,使碳-碳键发生断裂以形成气态烃。  相似文献   
977.
978.
979.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