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是制作高精度数字地形产品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常用滤波算法基本原理、滩涂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水位高程约束,移动窗口滤波与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组合的滤波方法。试验表明:该滤波方法获取的滩涂地形有效点云数据质量与人工滤波结果相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滩涂区域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的效率,为快速获取滩涂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
研究β-1,3/1,6-D-glucan及不同投喂方式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存活、生长、发育、非特异性免疫及抗副溶血弧菌能力的影响.将β-glucan以0.25%的剂量添加到微黏合饲料中,以不同的投喂方式投喂对虾幼体,即D0(一直投喂基础饲料);D1(一直投喂含0.25%β-葡聚糖饲料);3D1-3D0(3 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 d投喂基础饲料);1D1-3D0(1 d投喂含0.25%β-葡聚糖的饲料-3 d投喂基础饲料),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随机设置3个重复,对虾幼体养殖于可控温的半开放系统中,每个养殖桶中盛有50 L盐度为30~32消毒海水,养殖密度为100尾/L.实验结果表明,在孵化后14 d,投喂D1饲料组在总存活率,变态指数,体长,特定生长率方面均高于其它各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免疫指标方面,在9和14 dph分别进行了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投喂D1饲料组的4个免疫指标均高于其它3组,虽然有时差异不显著.在14 dph的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D1组(P<0.05),而1D1-3D0和3D1-3D0的累积死亡率则与其它各组均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间隔投喂方式并不适合于对虾幼体,在中国明对虾幼体饲料中使用β-葡聚糖时,建议添加量为0.25%,并采用一直投喂的方式.  相似文献   
4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运用Gaussian03量子化学程序包,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合成的化合物2-[[(2-氨基苯基)亚胺]苯甲基]-4-氯苯酚的晶体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分子稳定构型的总能量、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原子自然电荷布局、自然键轨道(NBO)及稳定化能等.计算结果与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晶体结构的实验结果吻合.此项研究可为异双希夫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4.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研究饲料中分别添加6种不同糖源(糊精、糊化小麦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对皱纹盘鲍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只鲍,壳长:(29.98±0.09)mm,体重:(3.42±0.02)g;在水温18~20 ℃的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24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摄食糊精、糊化小麦淀粉和小麦淀粉组鲍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摄食糊精和糊化小麦淀粉组鲍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摄食玉米淀粉组鲍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C16∶0含量显著低于小麦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肌肉和肝胰脏中饱和脂肪酸C18∶0含量在摄食糊精组鲍中最低;肌肉C18∶3n-3含量在摄食木薯和马铃薯淀粉组鲍中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而肝胰脏C18∶3n-3含量则在摄食糊精和糊化小麦淀粉组鲍中最低;摄食糊精组鲍肌肉C20∶4n-6含量显著低于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摄食糊化小麦淀粉组鲍肝胰脏C20∶4n-6含量显著低于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肌肉C22∶6n-3含量在摄食糊精和糊化小麦淀粉组鲍中显著低于小麦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组(P<0.05).总体来说,皱纹盘鲍摄食结构相对简单的糖源(糊精、糊化小麦淀粉和小麦淀粉)能够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含量,以淀粉为来源的多糖(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使鲍体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45.
Nematode assemblage composition, trophic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were followed over an annual cycle in a sandy beach of the Taiping Bay of Qingdao, China. Nematode assemblage in the sandy beach maintained a high genus diversity (75 genera). Mlero- laimus and Bathylaimus were the dominant genus of the nematode assemblage, accounting for 66% of the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The nematodes' dominant trophic structure changed seasonally as a response to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food quality. Epigrowth-feeder nematodes (2A) were the dominant trophic groups in the trophic structure with the highest abundance in spring because of phytoplankton bloom, while the feeding type ( 1 B) showed higher abundance in summer that was due to the increasing of sediment detritus after spring bloom. Furthermor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calculated on nematodes identified to the genus level displayed significant temporal changes, which was also reflected by the index of trophic d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whole year was clearly separated into two periods (A and B). Biota-Envlron- ment matching (BIOENV) results showed that seawater temperature, sediment Chl a and grain size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nema- 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period (Period A). However, seawater/interstitial water temperature, interstitial wat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interstitial water salinity, and sediment Ph a a were more important in constructing the autumn and winter period (Period B) nematode communit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46.
综述了近10a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氨态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等几种环境因子对虾蟹类非特异性免疫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条件提高虾蟹类自身免疫抗病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47.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2005年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监测资料,对该海域水质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海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中盐度从春、夏季到秋季缓慢降低,冬季升高;溶解无机氮(DIN)与盐度恰恰相反,夏秋季最高且监测的超标率高.溶解氧季节性非常明显,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总体上春冬季水质好于夏秋季.年际变化显示,1992~2005年pH和盐度均有降低趋势,尤其是2003年以后降幅更加明显;DO和COD年际变化相对平稳但季节变化幅度较大;2000年12月后油类浓度明显降低且年际变化平稳;近几年DIN有明显增加趋势,无机氮已成为该海域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48.
肽聚糖对鲈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初始体重(5.50±1.6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在配合饲料中分别加入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肽聚糖制成3种等氮等能(蛋白42%,脂肪11%)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肽聚糖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其生长.当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时,鲈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mg/kg)和低添加量组(0 mg/kg)(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500 mg/kg时,鲈鱼白细胞的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添加量组(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100 mg/kg时,鲈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却显著低于高添加量组(500 mg/kg)(P<0.01).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能显著提高鲈鱼对哈维氏菌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的升高,鲈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49.
脂肪肝病变在人工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非常普遍,本试验研究了大黄鱼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为寻找解决大黄鱼脂肪肝的有效途径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鱼取自中国东海,养殖方式和饲料来源相同,根据肉眼和组织学观察分为正常肝脏、轻微脂肪肝和严重脂肪肝3类.分别测定了正常大黄鱼和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肝脏总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相应脂肪酸合成酶、抗氧化酶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大黄鱼脂肪肝症状严重程度增加,肝脏总脂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中严重脂肪肝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比例较正常鱼分别降低了89%,79%和78%.严重脂肪肝大黄鱼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鱼(P<0.05);轻微脂肪肝鱼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鱼(P<0.05);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鱼.丙二醛含量则随大黄鱼脂肪肝病变程度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通过分析认为,过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沉积在肝脏中,导致脂肪酸合成代谢发生紊乱,可能是造成大黄鱼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肝脏ARA含量大量减少使脂肪肝大黄鱼抗应激能力降低,而肝脏脂肪酸过氧化程度升高,进一步破坏肝脏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0.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