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9篇
  免费   2272篇
  国内免费   3610篇
测绘学   1529篇
大气科学   1656篇
地球物理   1912篇
地质学   6314篇
海洋学   1927篇
天文学   174篇
综合类   857篇
自然地理   1312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695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691篇
  2018年   599篇
  2017年   599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858篇
  2010年   846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804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94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春晓构造是近年来东海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点靶区之一,目前开发工作已准备就续。该区现有钻井5口,但测试结果各井差异较大。如何评价其含油气性特征?本文应用测井、地震和试油等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春晓构造上的另一个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的区块--春晓构造南高点断层上盘。  相似文献   
952.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 (AGA-AHP),利用该法可同时确定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初步结果说明:AGA-AHP法直观、可行且有效,计算简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953.
一个基于GA优化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通用公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祚泳  孙丽  丁晶 《水文》2002,22(5):31-34
在适当设定每项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参照值”情况下,引入相对于“参照值”的指标相对值替代污染损害指数公式中的指标监测值,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指数公式中的参数,得出了对地下水38项指标都能通用的水质评价污染损害指数公式。该公式应用于若干地下水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效果较好。该公式形式简单,易于计算,方便实用,并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通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54.
深埋隧道外水压力计算的解析-数值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在高水头富水区,抗水压衬砌设计的关键在于外水压力的计算。深埋隧道排水时,沿轴线方向上流入隧道的水量来自于隧道掌子面的前方,当隧道施工足够长度后,可以认为已施工断面的地下水只从隧道两侧向断面内运动,此时可将三维问题处理为二维。对于深埋隧道,当其断面远小于水头时,可处理为一个点井;隧道全断面排水时,隧道断面线可处理为定流量边界。首先建立隧道排水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和经验解析法预测隧道的涌水量,然后将涌水量代入隧道围岩渗流的剖面二维模型,模拟隧道排水时围岩渗流场的分布,再采用作用系数的方法计算出隧道衬砌的外水压力。  相似文献   
955.
四姑娘山地区的旅游景观主要由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形成,但同时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异化沙棘、松茸、红石等导向性景观。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这些景观均与特殊土壤元素背景有关,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另类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956.
A Report on a Biotite-Calcic Hornblende Geothermome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esents a biotite-calcic hornblende geothermometer which was empirically calibrated based on the gamet-biotite geothermometer and the gamet-plagioclase-hornblende-quartz geobarometer, in the ranges of 560-800℃ (T) and 0.26-1.4 GPa (P) using the data of metadolerite, amphibolite, metagabbro, and metapelite colle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Biotite was treated as symmetric Fe-Mg-AlVI-Ti quaternary solid solution, and calcic hornblende was simplified as symmetric Fe-Mg binary solid solution. The resulting thermometer may rebuild the input garnet-biotite temperatures well within an uncertainty of ±50℃. Errors of ±0.2 GPa for input pressure, along with analytical errors of ?% for the relevant mineral compositions, may lead to a random error of ±16℃ for this thermometer, so that the thermometer is almost independent of pressure estimates. The thermometer may clearly discriminate different rocks of lower amphibolite, upper amphibolite and granulite facies on a high confidence level. It is assume  相似文献   
957.
The stretching process of some Tertiary rift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hase rifting. A multiple instantaneous uniform stretching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simul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ns as the rifting process cannot be accurately described by a simple (one episode) stretching model.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ultiphase stretching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back-stripping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ubsidence history and the stretching process of the lithosphere, and to evaluate the depth to the top of the asthenosphere and the deep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basin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quantitative model to the episodic rifting process of the Tertiary Qiongdongnan and Yinggehai basi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in agreement with geophysical data an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This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geodynamic process of multiphase rifting occurring during the Tertiary in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958.
影响浸铀细菌活性的因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健  茅均标 《现代地质》2002,16(3):312-317
微生物浸铀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难浸铀矿石的浸出率 ,其关键技术是培养高活性的菌种。为了培养能适应多种恶劣条件的高活性菌种 ,必须对影响浸铀微生物活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实验室对浸铀细菌硫杆菌属中的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活性因素的研究 ,并结合实际对从江西山南矿区的野外矿样中分离筛选出的菌株的活性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pH值为 1 8、温度为 30℃、接种量为 2 0 %及 90r/min的充气条件是该硫杆菌最佳的培养条件。通过对磷、铀两种元素在不同浓度下对细菌活性影响的试验 ,得出高浓度的磷、铀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通过驯化可以降低及弱化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9.
川西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沉降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龙门山冲断带是川西前陆盆地的主要物源区,它的逆冲推覆活动直接控制着川西前陆盆地的沉积类型和沉积物供给量,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和晚侏罗世早中期是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沉降速率较高时期,反映龙门山冲断带在这些时期的逆冲推覆速率较大,是逆冲推覆作用构造抬升的强烈时期;而早侏罗世是该地区构造沉降时,估算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抬升高度和抬升速率。  相似文献   
960.
煤田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时深转换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深转换是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提高勘探精度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时深转换方法及时深转换速度的求取,并分别用实例加以说明,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深转换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