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5篇
  免费   1576篇
  国内免费   2211篇
测绘学   685篇
大气科学   1194篇
地球物理   1564篇
地质学   3680篇
海洋学   1504篇
天文学   302篇
综合类   823篇
自然地理   73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437篇
  2018年   466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436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563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7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对菊花岛海区沉积物类型,重矿物和粘土矿物组合分区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测区沉积物来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2.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爱玉  陈松 《台湾海峡》1993,12(1):16-20
根据1984年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Fe、Mn、Cu、Ni 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21%、730×10~(-6)、19.4×10~(-6)、44×10~(-6)分布比较均匀,Pb、Zn 和Co 含量(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7.0×10~(-6)、25.8×10~(-6)和243×10~(-6))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物控制,本地区的金属来源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3.
扇贝的养殖环境及其体内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9月~1994年11月,对青岛胶州湾养殖的扇贝及环境中的细菌组成和某些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养殖区表层海水中异养菌和弧菌平均数各波动于(21.2~39.7)×102/cm3和(7.3~19.2)×102/cm3之间。其中1号和4号站位的菌数比其它越位都高,这和它们靠近码头,受到附近的排水污染有关。在扇贝的消化盲囊和性腺内也分离到异养菌和弧菌,分别为103~105个g和103~105个/g。这些细菌可能因扇贝遇到环境改变防御能力下降时,扩散到其它器官并大量繁殖,因而造成感染而死亡。从对分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看,近年一些菌株对原来敏感的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如四环索和链霉素,今后在育苗过程中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4.
研究扇贝外套腔内栖生的纤毛虫一蠕状康纤虫Cohnilembusverminus(Muller,1786)的形态、核器及纤毛图式。结果显示其口器结构为;M1呈单列结构,约占体长的1/2,M2由4组毛基粒构成,PM起自M2末端,Sc约由5个毛基粒构成。此外,还列表比较了不同作者报导的C.verminus种群及其它6种已知的康纤虫的主要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55.
陈峰  蔡锋 《台湾海峡》1992,11(4):339-344
本文根据南海深海盆地三个沉积柱样的粒度结构、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等特征分析,深讨了南海深海盆地细粒沉积物的浊积现象。结果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架斜坡上KL37孔的浊流沉积现象并不明显;位于陆架斜坡和深海盆地交界处的KL29孔存在着大量的浊积层,属于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环境;位于南海盆地中部的KL91孔虽然已属于远洋性沉积环境,但除出现火山灰沉积外,浊流沉积作用仍然是相当活跃的。  相似文献   
56.
拟小孔苔虫属Microporella和斑孔苔虫属Fenestrulina均隶于唇口目Cheilostomida有囊亚目Ascophorina皮壳次目 Lepraliomorpha裂孔超科Schizoporelloidea拟小孔苔虫科Microporellidae。这两个属的主要区别在于:拟小孔苔虫属具有鸟头体,而斑孔苔虫属无鸟头体。我们在研究中国沿岸水域养殖贝类及其养殖笼网的污损苔虫时发现,中国一些学者以前所报道的“纤毛拟小孔苔虫”并非 Pallas(1766)所鉴定的种,而是包括不同于纤毛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iliata Pallas,1766的5个不同的独立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拟小孔苔虫属的5个新种:空穴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vacuatus sp.nov.、小筛网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cribellata sp.nov.、无齿拟小孔苔虫Microporella inermis sp.nov.、异北方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antiborealis sp.nov.和项链拟小孔苔虫 Microporella monilifera sp.nov.。这5个新种与纤毛拟小孔苔虫的主要区别是:5新种的口刺为2~6根,除无齿拟小孔苔虫的口上卵胞仅具一列边缘孔外,其他4新种卵胞前表面还有分散的穿孔;而纤毛拟小孔苔虫的口刺为6根,口上卵胞细颗粒状,无穿孔。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前人所定名为“马氏斑孔苔虫”的种并非 Audouin(1826)所描述的种,而是4种不同于马氏斑孔苔虫 Fenestrulina mallusii Audouin,1826的独立种,其中两种不属于污损苔虫的范畴,另外的两种即本文所描述的斑孔苔虫属的两新种,即中华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Sinica sp.nov.和东方斑孔苔虫Fenestrulina orientalis sp.nov.。这两个新种与马氏斑孔苔虫的主要区别在于:两新种口刺均为4~6根,受孕个虫有2根裸露的口刺;而马氏斑孔苔虫的口刺为2~3根,受孕个虫无裸露的口刺。  相似文献   
57.
Study on form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in marine sediments is the primary method to research its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nd nitrogen form characteristics in core sediments can reflect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early diagenesis in a certain degree. In this paper,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ss in natural grain size was used for studying the existent forms of nitrogen in five core sediments of the southern Bohai Sea for the first time. Nitrogen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ransferable and fixed based on whether it could be extracted by the reagent. Distributions and early diagenesis of transferable nitrogen forms in the southern Bohai Sea were researched integratedly. Results indicate that IEF - N and OSF-N are predominant forms in transferable part in the studied core sediments. Conten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forms vary differently with depth, and have different diagenesis process. Decomposition constant of organic nitrogen (ON) and OC are about 15.51 × 10~(-3)a~(-1)and 4.79× 10~(-3)a~(-1) respective  相似文献   
58.
东海虾类的生态群落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东海的虾类,刘瑞玉(1959,1963,1964)、董聿茂(1959,1980,1986)等已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近10多年来,由于东海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捕食虾类的鱼类减少,因此,使虾类生存空间扩大,这有利于虾类资源的繁衍生长,使虾类资源发生量增多,数量增长较快。东海区三省一市近几年虾类产量达到80×104~90×104t,其中浙江省为60×104~70×104t,拖虾作业已成为东海区一大作业方式,对促进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开展了东海虾类资源开发调查,尔后又继续与拖虾生产船相结合进行监测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本文就东海虾类生态群落结构与区系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9.
采用廉价的乳糖替代IPTG诱导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JM109中表达,对诱导产物表达的培养基、培养条件、诱导剂的浓度和诱导时机进行了优化,将优化条件用于5L自控发酵罐进行高密度培养。结果表明,对rAPC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后,乳糖诱导rAPC的表达率可达26.8%,与IPTG的诱导结果接近;在高密度培养中,OD600最大达21.8。研究结果可为乳糖替代IPTG大规模生产rAPC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0.
利用图像分形编码中定义域块和最小均方误差一一对应的特点,提出了1种基于分形编码的多姿态、表情的人脸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将待检索图像分割为相同大小的值域块,然后将每一值域块按给定的定义域块进行分形编码,得到最小均方误差,计算该最小均方误差与图像库中最小均方误差的欧氏距离。将待检索图像所有值域块的欧氏距离求平均,此平均欧氏距离较小的几幅图像即为检索出的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索出图像库中存储的同一人的不同姿态、表情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