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黄土环境磁学   总被引:89,自引:37,他引:52  
中国陆相风成沉积序列蕴含了晚新生代以来丰富的古地磁场和古气候信息.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岩石磁学性质可以揭示第四纪亚洲内陆地区干旱化过程和东亚古季风演化历史以及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的气候不稳定性特征.文章主要评述近年来中国黄土环境磁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提出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如成土作用对黄土沉积物沉积剩磁的影响、微生物对磁性矿物的改造、亚洲内陆地区气候过程和环境演变的磁气候学记录等.  相似文献   
92.
磁化率随温度和频率的变化特性χ(F-T)对于研究超顺磁和单畴磁性颗粒的磁学性质非常有效.文章结合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依据尼尔理论,探讨了磁性颗粒的粒径分布与其χ(F-T)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磁化率的最大值对应于其解阻温度,因此可以用来估算磁性颗粒的平均粒径.随温度变化的频率磁化率曲线可以转化为连续的粒径分布曲线.本方法可以用来模拟自然地质体(例如,火山灰、黄土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93.
近几年我国水电站过鱼设施设计已将过鱼对象游泳能力作为重要参考.以我国8个水电站主要过鱼对象为研究目标,在野外实验设施条件下测试了15种鱼(四大家鱼组、裂腹鱼组和鳅组)的感应流速和爆发游泳速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别分析了各组鱼体长及水温对游泳能力的影响,并构建了优化的游泳能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四大家鱼组、裂腹鱼组和鳅组的感应流速和爆发游速皆与体长呈负相关,感应流速与水温也皆呈负相关关系.水温升高使四大家鱼组和裂腹鱼组的爆发游速能力增强,而水温对鳅组鱼的爆发游速影响不大,可能与鳅科鱼类特殊的腹部吸附行为有关.利用绘制的鱼感应水流和爆发未疲劳的数量百分比的生存曲线进行上行及下行过鱼设施流速设计.结果表明:当鱼感应水流的数量百分比为90%时,四大家鱼、裂腹鱼和鳅组幼鱼感应流速分别为3.00、1.67和3.22 BL/s,裂腹鱼和鳅组成鱼感应流速分别为1.27和2.09 BL/s;当鱼爆发未疲劳的数量百分比为90%时,四大家鱼、裂腹鱼和鳅组幼鱼爆发游泳速度分别为8.13、9.27和9.61 BL/s,裂腹鱼和鳅组成鱼爆发游泳速度分别为7.64和7.77 BL/s.当以裂腹鱼或鳅成鱼为主要过鱼...  相似文献   
94.
应用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淋溶系数及环境温度指标,研究了北极阿拉斯加巴罗热融湖Ikroavik钻孔岩芯AB-32连续的高分辨环境记录。结合210Pb测年数据,指出巴罗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的历史状况是:1600~1735年为寒冷、干燥时期;1750~1830年,气候变暖、变湿;1830年出现明显的地球化学转折界限,1830~1994年,气候较湿润温暖。1969~1970年前后,巴罗地区有一变冷阶段。AB-32钻孔岩芯1830年左右表现的古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Ikroavik湖泊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相吻合,并且和Elson泻湖AB-67沉积岩芯反映的气候环境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
针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常见的传感器故障问题,基于增广P型学习观测器技术研究了故障重构问题,并对故障系统进行了容错控制器的设计.首先,考虑同时存在传感器故障和未知干扰输入的航天器姿控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将故障等效考虑成与前一时刻故障估计值和当前时刻输出误差有关的两项,借助Lyapunov定理设计观测器,并采用LMI方法给出了观测器参数矩阵系统化设计方法.然后,设计积分滑模面,将得到的等效控制律代入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后,设计包含自适应故障补偿控制项和线性输出反馈控制项的容错控制律.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所设计观测器和容错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杜渺  董庆松 《海岸工程》1996,15(2):19-24
分析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最大干河--射阳河在本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河道淤积,工程老化和水污染严重等现状,以及射阳河蕴藏着的河海联运,水源充足,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潜在优势;阐述了整治和综合开发利用射阳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整治和开发利用的3条总体原则,大体思路及保证顺利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7.
提出一种直接基于八向链码的矩的快速计算方法,给出了与多边形近似法矩的计算及形状识别时间比较,最后使用不变性矩和人工神经网络完成2—D形状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和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98.
正Objective The gas hydrates in the permafrost region of Qilian Mountain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latitude,thin thickness,shallow burial depth,abundant coal seams,high contents of heavy hydrocarbons and multiple sets of source rocks.Up to date,the source of gas or the main source rocks of the Muli gas hydrates have remained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柴西地区始新统致密油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主要岩石类型为混积的湖相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化岩类为最优质的储集岩。通过系统的岩石学、结构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白云岩以泥晶结构为主,发育少量藻云岩,具有"中孔—特低渗"型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晶间孔为主,含少量溶蚀孔。电子探针能谱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藻云岩中Mg元素富集区与藻纹层分布高度吻合显示其为微生物成因的原生白云岩,因微生物活动能够克服动力学障碍,为白云石形成营造出有利的微环境;偏光显微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泥晶白云岩中均含碎屑颗粒和泥质组分,因周缘辫状三角洲沉积带来的碎屑物质混积而成,电子探针岩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高铝硅低铁锰"特征,Fe O的平均含量为0.942%,Mn O的平均含量为0.052%,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热液成因的白云岩中的铁锰含量,为准同生交代成因的典型特征。白云石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弥散性收缩晶间孔,孔隙半径小而数量众多是其孔隙度较高而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于柴达木盆地始新统的致密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Combined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CTD) casts and Argo profiles, 3 086 historical hydrocasts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water colum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Based on a two-dimensional "gravest empirical mode"(GEM), a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variable) was used as proxy for the vertical temperature profiles TG(p,). integrated from 8 MPa to the surface show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emperature, except in the deep layer greater than 15 MPa,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bimodal deep water in the region. The GEM temperature profiles successfully revealed the bimodality of the Luzon Strait deep water, that disparate hydrophic vertical profiles can produce distinct specific volume anomaly() in the SCS and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WPS), but failed in the Luzon Strait, where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ofiles may produce a same. A significant temperature divergence between the SCS water and the WPS water confirmed that the bimodal structure is strong. The deepwater bifurcation starts at about 15 MPa, and gets stronger with increasing depth. As the only deep channel connecting the bimodal-structure waters, water colum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uzon Strait is in between, but much closer to the SCS water because of its better connectivity with the SCS. A bimodal temperature structure below 15 MPa reveals that there was a persistent baroclinic pressure gradient driving flow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A volume flux predicted through the Bashi Channel with the hydraulic theory yields a value of 5.62×106 m3/s using all available profile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overflow region, and 4.03×106and 2.70×106 m3/s by exclusively using the profiles collected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 respectively. No volume flux was calculated during autumn and winter because profiles are only available for the upstream of the Bashi Channel during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