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6篇
  免费   1309篇
  国内免费   2052篇
测绘学   730篇
大气科学   1069篇
地球物理   1293篇
地质学   3828篇
海洋学   984篇
天文学   189篇
综合类   510篇
自然地理   704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tudies on rain-runoff process in the peripheral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which is regarded as a key ecological shelter, will contribute to flood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wo typical catchments--the Fujiang River Catchment and the Wujiang River Catchment, rainfall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ain-runoff processes of yellow soil and limestone soil in three types of land use--forestland, farmland and grassland.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thin the same rainfall process, overland flow occurs first on farmland, then on grassland, and finally on forestland; (2) soil surface coverag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and amount of overland flow. The runoff amount can increase 2-4 times after the coverage is removed; (3) the infiltration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overland flow will decrease because of higher gravel contents of soil, but it takes no effect on infiltration once overland flow becomes stable; (4) the runoff coefficient of the limestone soil forestl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yellow soil forest land, but less than that of the farmland; (5) three empirical infiltration models, including Horton' model, Kostiakov' model, and modified Kostiakov' model, were compared by using the observed results under rainfal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ostiakov' model performed better than both the Horton' model and modified Kostiakov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Kostiakov's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rainfall infiltration when water erosion is modeled in the peripheral mountainous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82.
Three new species of fossil dragonflies assigned to Sinokaratawia Nel,Huang and Lin in family Campterophlebildae,i.e.S,daohugouica sp.nov.,S.magica sp.nov.and S.gloriosa sp.nov.,and new materials of male S.prokopi Nel,Huang and Lin,2007 are described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Daohugou,Inner Mongolia,China.An emended diagnosis of genus Sinokaratawia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83.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4.
胶东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近十几年来胶东地区及其周边岩浆岩体的同位素测年资料,结合几个岩体的新的SHRIMP测年数据(牙山岩体117.7Ma,院格庄岩体113.4Ma,正长斑岩脉115.7Ma),系统研究了该区晚中生代以来的岩浆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可分为4个岩浆活动期;(1)晚侏罗世构造-岩浆热事件(150~160Ma),以玲珑-滦家河型岩体为代表,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侵入的,属同构造或同造山时期的岩浆作用。(2)早白垩世早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35~125Ma),以郭家岭岩体为典型,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均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征,反映了伸展动力学背景。(3)早白垩世中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125~105Ma),以崂山花岗岩为特征,该阶段对应于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的减薄时期,是大陆裂谷作用的高峰期。(4)晚白垩世-古新世基性-超基性火山作用。本文还探讨了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因素及其对大地构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5.
CBERS-02B星HR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BERS-02B星搭载了高分辨率全色相机HR和多光谱传感器CCD,HR影像可以与CCD影像融合,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影像,既保持HR的高空间分辨率又保持CCD的光谱分辨率,HR影像同样可以与其它传感器影像融合形成新的影像。本文使用6种不同的融合方法融合HR与多光谱CCD以及SPOT5多光谱影像,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得到了HR与SPOT5多光谱影像融合较好的方法,表明了HR与其它传感器影像融合的潜力,同时也对HR和SPOT5多光谱融合影像及与CCD融合影像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6.
造山带异源浆混花岗岩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万花岗岩填图方法在区调工作中推广以来,在造山带花岗岩调查实践中,由于造山作用及过程的复杂性,花岗岩浆的多源及多样性,使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及方法遇到了难题。文章在新一轮1:25万造山带试点图幅,在对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及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索的同时,提出了异源浆混理论指导造山带内部浆混花岗岩(H型花岗岩)的填图方法。并就异源浆混花岗岩鉴别标志等作了系统总结,提出了浆混组合、浆混单元、浆混体,填图的理论方法体系;给予了浆混花岗岩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87.
由TIN模型自动生成等高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TIN模型及其数据结构,主要从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角度,研究基于TIN模型(不规则三角网)的等高线的自动绘制问题。同时,用VB设计程序,通过实验证明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高光谱遥感将反映目标辐射属性的光谱信息与反映目标空间几何关系的图像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地面目标的精细分类识别。FCM是一种有效的聚类算法,但存在相似性测度模型单一、分类精度的提高受到限制等问题。文中结合高光谱影像的技术特点,综合考虑光谱曲线的形状、地物辐射亮度及其权重,提出可以更好描述光谱向量之间的相似性的距离测度,并将其引入到FCM聚类模型中。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和优化相似性测度的FCM,可以显著提高高光谱影像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89.
科技进步为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获取供应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地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绿色矿业的崛起和新的循环经济模式下矿业文明的振兴更是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二者相辅相成,这对巩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意义重大。对于我国的资源开发供应,资源保障是前提基础,科学技术是方法手段,环境效益是发展目标,三者应协同推进,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0.
充分利用生产坑道排水资料预测矿坑涌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产坑道排水资料,选择比拟法、曲线方程法,对黄家山矿区进行矿坑涌水量预测,取得较好效果,对相邻类似矿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