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222篇
大气科学   358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960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2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The Tianjiazhen reach of the middle Yangtze is about 8 km long, and characterized by a narrow river width of 650 m and local water depth of > 90 m in deep inner troughs, of which about 60 m is below the mean sea level. The troughs in the channel of such a large river are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tectonics and local lithology. The channel configur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odifying the height and duration of river floods and erosion of the riverbed. The formation of the troughs in the bed of the Yangtze is considered to be controlled by sets of NW–SE-oriented neotectonic fault zones, in which some segments consist of highly folded thick Triassic limestone crossed by the Yangtze River. Several limestone hills, currently located next to the river channel, serve as nodes that create large vortices in the river, thereby accelerating downcutting on the riverbed composed of limestone highly susceptible to physical corrosion and chemical dissolution. Hydrological records indicate that the nodal hills and channel configuration at Tianjiazhen do not impact on normal flow discharges but discharges > 50,000 m3s− 1 are slowed down for 2–3 days. Catastrophic floods are held up for even longer periods. These inevitably result in elevated flood stages upstream of prolonged duration, affecting large cities such as Wuhan and a very large number of people.  相似文献   
122.
GMS数值建模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国平  张彤  赵月芬  周东 《地下水》2007,29(3):32-35,38
GMS 和 FEFLOW 为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的典型代表,FEFLOW 具有强大的可视化功能和方便的输入输出,其缺点是难以处理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而 GMS 具有强大齐全的地下水模拟功能,几乎囊括了与地下水有关的所有模拟功能,包括地下水随机模拟.详细介绍了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的 GMS 软件中的各个模块,以及采用 GMS 软件组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的各种方法,包括网格法、概念模型法和 Solid 法.  相似文献   
123.
基于进化方向遗传算法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初始时刻要素场的变分同化问题是一个非线性最优化问题。利用进化方向遗传算法(EDGA)求解该最优化问题,并对理想初始场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4.
使用共轭码技术,构造了中尺度模式的伴随模式,研究了模式侧边界条件。基于伴随模式技术的原理,设计了伴随同化和Derber同化方法两套方案;下降算法采用共轭梯度法,使用准真实资料,进行子同化数值试验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两套同化方案都取得了一定的同化效果,Derber同化方法比伴随同化更令人满意。证明了变分同化是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5.
方解石脉双晶纹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工程区基岩被第四纪土、江水等覆盖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好获得的钻孔岩芯来分析断层的发育和活动性情况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地基勘察中引入一种显微构造分析方法,即方解石脉双晶纹分析方法。方解石脉双晶纹能解决断层的活动期次、每一期次的强度、断层应力场、断层性质、断层活动时的环境条件和最后一次活动的时代等问题。由于方解石脉双晶纹发育的广泛性,使之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6.
泥质海岸带浅表地层沉积序列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云生  王宏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98-903
天津市淮淀乡幅(1∶50000)浅表地层沉积序列地质调查提供了深覆盖区区调的新方法。即用浅表钻孔代替地质点,对近现代沉积物组合进行分类,判释沉积环境变化,结合年代地层学,建立浅表地层沉积序列。采用浅表地层沉积序列地质图的形式,展示测区浅表地层与近现代地质环境演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经济建设和决策提供直观、内涵丰富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7.
道路曲线数字化数据的联合平差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讨论道路曲线基本单元数字化数据处理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道路曲线的联合平差模型,探讨了以线形为特征的交通运输空间数据的平差处理方法,提出了评价道路曲线数字化的精度指标。这些工作为研究交通空间数据的质量和建立动态分段模型以及道路GIS空间基础数据库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8.
城市DSM的快速获取及其三维显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数字表面模型(DSM)作为城市的重要信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机载三维成像可以快速获取DSM数据,而无需地面控制点。该文介绍了利用三维成像仪快速获取城市DSM图像的数据处理技术,阐述了基于城市DSM影像显示城市三维模型的原理,着重分析了显示城市DSM图像奇异表的方法和侧面处理思想。最后通过珠海、澳门地区飞行数据的处理和三维鸟瞰显示,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9.
结合地图数据中坐标系的选择、多幅地图管理及DEM处理等问题 ,介绍了一种在GIS应用中管理海量地图数据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图幅接边、DEM处理等问题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30.
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 TOPEX/ POSEIDON-ERS高度计提供的海平面高度异常资料和并行海洋气候模式(POCM)模拟海平面高度资料,分析了南海海平面高度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l月,3月和5月海平面高度的异常值分别与7月,9月,11月的异常值相反。l月(7月),深水海区与吕宋海峡的海平面高度为负(正)异常,在大部分陆架区和南海的西和南部,海平面高度为正(负)异常。在3月(9月),除海平面高度异常的量级已减少,且较小的SSH正异常(负异常)出现在南海的中部以外,海平面高度异常的分布型与 1月(7月)类似; SSH的年循环的最大振幅出现在吕宋岛的西北海域;风的季节变化是南海SSH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