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8篇
  免费   3326篇
  国内免费   5375篇
测绘学   2566篇
大气科学   2319篇
地球物理   2349篇
地质学   9138篇
海洋学   2323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1106篇
自然地理   211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994篇
  2020年   913篇
  2019年   1077篇
  2018年   922篇
  2017年   840篇
  2016年   817篇
  2015年   1029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1160篇
  2012年   1262篇
  2011年   1242篇
  2010年   1193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1128篇
  2005年   886篇
  2004年   610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530篇
  2001年   523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以Al2O3、K2S2O7、NaF、C作为缓冲剂与样品混匀,装入石墨电极中,以平头石墨电极为上电极,样品电极为下电极进行摄谱,由光电译谱仪测定谱线的黑度值,以锗为内标用内标法测定样品中Cu、Pb、Zn、Co、Ag、Sn、Mo和B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92.
酸碱滴定法测定天然石膏中的碳酸盐(无水碳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用溴百里酚蓝—酚红作指示剂,酸碱滴定法测定天然石膏中碳酸盐的方法。在确定了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对石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3109a和GBE03110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8%、1.05%;分析3个天然石膏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7%、1.67%和0.25%;对试样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95.53%~97.02%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15%。表明用该方法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3.
江苏仪征捺山为一个典型的古火山口,由玄武质岩石组成的火山溢流相、爆发相、通道相等岩相在空间上呈环状分布,且均向内倾斜,构成一个上大下小、向北东倾斜的喇叭口。火山喷发时间在距今约1000万年前,属中新世晚期产物。尤其是玄武岩石柱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千恣百态,其火山石柱林价值已不再沉寂于地学标尺上,而以一种奇致的新姿态将成为本地域旅游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94.
桂北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的年代、源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桂北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41±22)Ma(2σ),与桂北三防-何家湾地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年龄(约825 Ma)接近,表明桂北地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具有基本一致的结晶年龄.超镁铁岩的岩石学和主量元素特征表明超镁铁岩是堆晶岩,其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较低(<NMORB),蛛网图上除了Nb、Ta、Zr、Hf亏损外,一般表现为平坦的分配曲线.超镁铁岩εNd(t)的变化范围为-1.0~6.5,表明超镁铁岩的母岩浆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低的w(Th)/w(Nb)比值与原始地幔非常类似,而与大陆弧玄武岩浆的比值明显不同,推测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应形成于板内环境,而不是活动大陆边缘,其形成很可能与导致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发生于约825 Ma的华南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995.
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自渐新世以来,不断发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从而对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的环境,尤其是水系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南北向河流的阶地高差自北东向南西逐渐降低;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使水系同步发生异常弯曲;主河道向西南方向迁移,紧逼西南岸;河道两岸水系和河谷地貌发育不对称;现代地壳形变资料表明,阿尔泰山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仍在继续,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认为由北东向南西的掀斜隆升和右行走滑剪切作用是欧亚大陆阿尔泰山脉西南麓隆升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重新采集大柳树坝址区主要平硐断层的断层物质,采用ESR测年方法,经过严格的实验室测试程序,给出了这些断层物质年代测试结果,得出这些断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均不属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天山硫磺沟矿区为示范研究区,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1975年以来30年监测的遥感数据,提取研究区煤、铁、粘土等矿床开发区的时空分布和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信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矿区矿产开发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硫磺沟矿区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建立1975年以来矿区开发与环境变化定量评价模型,绘制主要矿产分布、生态环境变化等专题图件,直观展现了矿产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30年来矿产开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系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确定不同类别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和资源破坏的动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强夯密实处理块碎石填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填方工程中,压实质量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强夯法所具有的优点,使其在许多地基处理工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某山区高填方工程,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强夯法对山体爆破块碎石填料进行密实处理。为此,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首先对爆破的块碎石填料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和压实试验,分析其可填性和压实特征。按照试验参数和工序,分别进行了2000kNm、3000kNm单点夯试验;同时夯后进行了密实度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由此,确定了合理的强夯施工参数。最后根据面层载荷试验的检测,以此确定的施工参数在该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9.
1 Introduction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located between the Qinling-Dabie and Songma Indosinian sutures, experienced successively two important tectonic movements during the Mesozoic, i.e.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early Mesozoic) and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late Mesozoic). Therefore, the generally accepted viewpoint is that the key geological problems during the Mesozoic are essentially the dynamics and material expression of these two tectonic movements in South China (Chen et al.…  相似文献   
1000.
Acid intrusion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awur region, Xinjiang. The Ka'erjiao intrus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bite granite porphyry, K-feldspar granite porphyry, ivernite and granite porphyry. Being a transitional product between magma intrusion and eruption in the Sawur region, the Ka'erjiao intrusion was formed at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ing of early Permian as determined by the SHRIMP U-Pb zircon dating, with an age of 302.6±7.6 Ma (1σ). The intrusion consists of alkali-enriched rock, whos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of the LREE enrichment type, theδEu value is low and Nd, Sr, Pb isotopes reflect its 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Theδ18O value of intrusion is low as a result of isotope exchange with meteoric water.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it was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aking combined considerations of current studies of A-type granites and Permian volcanic rocks, we think that in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Permian, the Sawur region was within the extension or compressional to extensional period of a post-collisional stage. The Ka'erjiao intrusion from mantle sources can confirm the vertical continental crust growth in the late Paleozoic. The Sawur region in west Junggar is consistent with east Junggar in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