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3 毫秒
41.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油气勘探必然向深层延伸。弄清深部储层的孔隙演化规律,提高预测精度,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昆2井岩屑和岩芯样品的系统采集,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测井解释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古近系与新近系地层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储层物性特征,发现泥质杂基含量与砂岩的孔隙演化密切相关。为了正演孔隙的演化过程,运用分选很好的风成石英砂和粒度细小的红色粘土为材料,按照粘土杂基含量为5%、10%、15%、20%,制作了四类石英砂开展模拟实验。松散沉积物的压实模拟,从1.4MPa试验加压到210.4MPa,分别进行了21个循环实验。将实验模拟的结果,与昆2井的岩芯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碎屑岩泥质杂基含量越高,初始孔隙度越小,孔隙度衰减越快;泥质含量较低的净砂岩,当上覆压力达到76.5MPa时,颗粒大量破碎并重新排列,导致粒间体积减缩以及少量直线型粒内裂缝出现,储层物性明显变差。压实模拟的实验数据,能够为快速沉降区砂岩的储层质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2.
巴音戈壁盆塔木素地区砂岩型铀矿目的层普遍固结,矿体多层但连续性差,分布不规律,后生改造特征明显。本文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岩芯观察和微观分析,发现该地区普遍发育穿层脉状石膏或方解石、热液金属硫化物矿物、矿物重结晶与新生胶结物等,出现硫酸盐-金属硫化物共生矿物和S同位素分馏,指示存在后生热流体活动。通过对矿体、矿石特征及铀矿物成因的分析,初步认为热改造对成矿控制主要发生在层间氧化作用后期,温度升高造成碳酸钙和硫酸钙沉淀、重结晶,破坏含矿溶液中碳酸铀酰络合物的平衡,造成U的沉淀,促使铀矿化进一步富集。  相似文献   
43.
山东省灵山岛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野外露头考察、沉积岩石学、地质统计等方法,对灵山岛的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进行研究。这些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侧向延伸好,在整个剖面上连续分布,具有多尺度、多形态、多组合等特点。形成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的前提条件是地层密度的倒置(上大下小),变形的根本驱动力是沉积物自身的重力。球-枕构造和负载构造的形成机制相同,只是变形程度和阶段不同。根据不对称负载构造受横向剪切力分析,证明早白垩世时该盆地存在古斜坡,并且SE高、NW低。综合考虑地震触发形成震积岩的标志特征和灵山岛的构造地质背景,认为本研究区的负载构造和球-枕构造系古地震触发形成。  相似文献   
44.
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西藏地区34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近30年大气可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且年际变率相对较小,还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即夏季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冬季最小;多、少雨年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藏地区的空中水汽含量相对稳定,有利于空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2)降水转化率在那曲中东部和西藏东南部最高、西藏西北部最低;近30年西藏地区降水转化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年际变率较大,其季节变化与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降水转化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年为多(少)雨年.(3)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实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接近,但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同期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正好相反;大气可降水量转化率与实际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转化率的升高(降低)对应着降水量的增多(减少).  相似文献   
45.
依据树种的最大直径、干形、枝下高、生长快慢、木材价值、保护等级等6个重要特征指标,参照各指标的标准,筛选出福建中亚热带天然阔叶用材林目标树种,共计26科62属79种,其中针叶树种15种、阔叶树种64种,优质目标树种39种、良好目标树种29种、特殊目标树种11种。  相似文献   
46.
夏季黄河下游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气候特征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卓鸿  赵平  李春虎  蒲章绪 《大气科学》2012,36(6):1112-1122
利用1996~2008年逐小时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统计方法, 研究了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简称MCS)的气候特征, 其中包括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 简称MCC)、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Permanent Elongated Convective System, 简称PECS)、β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β Scale MCC, 简称MβCCS>)、β中尺度持续拉长状对流系统(Meso-β Scale PECS, 简称MβECS)4类。结果表明:MCC和PECS是黄河下游地区影响夏季降水的主要MCS, 其中7月份MCC最多, 并且MCC的数量明显大于PECS;与发生在美国的MCS比较, 发生在黄河下游地区的MCC和PECS在成熟期的面积和平均偏心率较大、生命史较长, 但MβCCS和MβECS的生命史较短、平均偏心率变化不大;黄河下游地区PECS表现出成熟较快和消亡较慢的特征, 其最低相当[A1] 黑体温度 (BlackBody Temperature, 缩写为TBB) 平均值为-72℃, 比MCC低1℃左右, 生命史比MCC长0.9 h;在MCC的形成、成熟及消亡期, 其日循环特征均表现为明显的双峰特征, 而PECS却呈现出单峰特征;黄河下游地区MCC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2个时段, 一个是在下午形成, 傍晚成熟, 凌晨消亡, 另一个则在后半夜形成, 凌晨成熟, 上午甚至中午才消亡;MCS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 在MCS较少的1999年, 500 hPa的副热带高压偏南, 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高, 而在MCS较多的2001年, 副高异常偏强, 华北地区位势高度较常年明显偏低, 850 hPa上为一低压槽, 黄河下游地区主要受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影响。  相似文献   
47.
西藏前冬环流及地温特征与夏季旱涝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西藏地区各区域内严重干旱年和严重洪涝年各5年,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同期和前冬环流,同时对旱涝年前冬地温距平与当年夏季旱涝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和洪涝年前冬(12月~2月)环流距平分布状况和地温距平有明显差异,这些不同特征是预测西藏夏季旱涝的信号和重要因子。夏季伊朗高压位置偏北或偏南,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和西脊点位置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也可根据2月500hPa高度场正、负距平区位置特点,预测了西藏主要农业区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雨季偏迟或偏早。  相似文献   
48.
龙王(石童)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王花岗岩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局部见有霓辉石花岗岩。岩体高硅(SiO2=72.17%~76.82%)、富碱(K2O+Na2O=8.28%~10.22%,K2O/Na2O>1),碱性指数AI(agpaitic index)=0.84~0.95,分异指数DI=95~97,铝指数ASI(aluminium saturation index)=0.96~1.13。含铁指数高(FeO/(FeO+Mg)=0.90~0.99),岩石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碱性—碱钙性、铁质A型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很高(854~1572μg/g);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富集程度明显低于大离子亲石元素,因此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呈相对亏损特征;岩石显著亏损Ba、Sr、Ti、Pb;εNd(t)=-4.5~-7.2,Nd模式年龄为2.3~2.5Ga。εHf(t)=-1.11~-5.26,模式年龄tHf1=2.1~2.3Ga,tHf2=2.4~2.6G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主要为无色透明柱状晶体,CL图像多数显示清晰的岩浆成因的韵律环带结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  相似文献   
49.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凤军 《地质与勘探》2009,45(4):355-342
河南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顺层产出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呈似层状、透镜状密集平行排列,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化石英脉两侧呈条带状蚀变,钼矿化均伴随着钾长石化、强硅化和黄铁矿化.远离石英脉则蚀变减弱,矿化也随之减弱.石英脉可以划分三期,早期无矿石英脉;中期石英脉含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构成石英脉型矿石.晚期属于石英-碳酸盐细脉,无矿化.文章对三期石英脉分别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石英脉矿石和非矿石英脉稀土含量配分曲线及微量元素的差异反映成矿流体喷流结晶过程中发生了流体分异.成矿流体包裹体反映系高盐度富CO2的沸腾和不混溶流体成矿,成矿压力28×103~68×105Pa,属于低压浅成环境.测定了矿化石英脉的Ar/K年龄1352.95±27.06Ma.根据上述分析.认为嵩县钾长石石英脉型钼矿属于火山期后中高温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自火山岩浆热液,在火山口及火山机构附近沿火山岩层问裂隙充填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陕西省各实习基地地学实习内容、模式与特点的分析,在分析系统框架、开发方式、开发平台等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基于WebGIS的地学实习教辅系统,并对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ebGIS、Java EE、HTML/CSS及ArcGIS图像编辑等技术实现地学实习教辅系统的开发,可对陕西省各实习地点教学素材进行有效管理、教学实习地点展现,并提供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