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传统测线网平差法在测区检查线数据缺失或测线网不规则布设时,测线系统差难以调整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海洋磁力测量资料调差方法,利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功能,从低频真实磁异常信息中分离出相对高频的测线系统差,并讨论了小波分解阶数的选择对调差效果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当二维小波分解阶数为1,一维分解阶数为4时,调差效果最好,分离出的测线系统差与仿真误差差值的均方差仅为0.29nT,均值仅为-0.35nT,验证了小波多尺度分析法用于海洋磁力测量数据调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23.
全球海洋再分析产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海洋观测资料的积累和日益丰富,以及海洋数值模式与数据同化方法的不断发展,利用同化系统将海洋数值模式和历史观测资料结合起来,对重构海洋过去的演变以形成再分析资料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显著。再分析产品为人们深入了解多时空尺度的海洋运动和探究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资料基础。受海洋模式与数据同化方法的发展水平和庞大的计算资源需求等方面的限制,全球海洋再分析产品主要由海洋科技强国制作与发布。就当前国内外一些主要的全球海洋再分析计划及其产品进行分析,对各产品的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最后对全球海洋再分析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24.
盆地地温和地压对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地温—地压系统概念,分析珠一坳陷3个典型凹陷的地温、地压及地温—地压系统特征,探讨其成因并分析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认为珠一坳陷地温梯度表现为浅层低而深层高的特征;地压场表现为恩平组发育弱超压,文昌组发育中幅超压;珠一坳陷发育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即浅层为静压型地温—地压系统,深层为高压型地温—地压系统。迄今为止,珠一坳陷已发现的油气藏集中在浅部层系,以断层油气藏为主,而根据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的基本特征,预测深部层系中极有可能发育与断裂活动无关的超压型岩性油气藏。显然查明地温—地压系统分布特征对珠一坳陷油气藏分布预测及勘探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细根(≤2mm)是树木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是陆地生态系统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细根生长过程及其寿命是建立全球碳及养分循环模型的关键.本试验采用微根管技术对11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细根生长、衰老、死亡的动态过程进行了为期1年半的监测,运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细根存活率及中值寿命(Median root longevity,MRL),生成存活曲线(Survival curve).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不同直径、不同土层、不同季节出生的细根寿命差异程度.结果表明,细根主要出.现在雨季(3q月),以直径0~1mm的细根为主,并随观测期的延长,细根存活率下降,中值寿命为236d.直径0~1mm的细根累积存活率小于1~2mm的细根.土壤下层(20~40cm)的生存曲线在细根累积存活率达到50%以后始终高于上层(0~20cm),上下层中值寿命分别为236d和243d,这可能与土壤环境因素的垂直分布相关,下层土壤有利于延长细根寿命.不同出生时间的细根寿命不同,雨季与干季出生的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86d和270d.  相似文献   
26.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7构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深层古近系含油岩系,因岩性复杂,致使物源、沉积环境及有利储层分布等认识不清,给进一步勘探开发带来很大难度。以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精细分析了该区地层的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特征,认为目的层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并建立了陆上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3类关键微相砂体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对井点处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分析,认为物源主要来自南部,并长期持续存在。最后,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综合研究,建立了文昌组关键砂体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指出了研究区有利储层的分布方向。  相似文献   
27.
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地下碳分配(TBCA)是森林碳循环的重要通量,对森林碳吸存有十分重要作用.TBCA是森林生态系统GPP中一个最大的汇,可占GPP的21%~61%,土壤呼吸的2/3来自TBCA.目前国际上常用的TBCA测定方法为碳平衡法,在假定地下碳库处于稳定状态时,TBCA可由土壤呼吸减去凋落物量获得,但该方法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森林TBCA的因素有生产力、森林类型、树龄和森林演替阶段、土壤养分和水分有效性、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气候变化因素等.TBCA中各个组成部分均较难以测定和量化,通常假定TBCA中根系呼吸与根系生产力各约占50%,而TBCA中菌根菌和根系分泌物的贡献则仍不清楚.有关TBCA各组分去向及影响机理的研究亦很少.TBCA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揭示TBCA的根本驱动因子和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理,以及TBCA转化为土壤新碳的效率及控制因素;同时应提高TBCA测定方法的确定性,特别是应将碳同位素法、微根管法及碳平衡法三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8.
29.
30.
驻站记者是传媒业的基础,是决定新闻质量的关键因素。该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并采用Arc-GIS系列最新产品和SQL Server数据库。将GIS技术引入传媒业,能够有效地方便各大媒体对驻站记者的指挥调度与管理工作,并进一步拓展GIS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