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94-1997年的渔业统计显示:夏、秋汛渔获量高于冬、春汛.本文还探讨了1987-1998年中上层鱼类渔获量的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等的可能关系,提出了保护中上层鱼类资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采自广东南澳韧性剪切带和莲花山韧性剪切带的6个单矿物的40Ar/39Ar年龄谱数据可分为3组:151~162Ma、117.5~129.7Ma、66~97Ma。第1组年龄代表较深层次逆冲、褶皱和动热变质的时代,该期间沿莲花山断裂带开始出现火山活动;第2组年龄(2/3样品40Ar/39Ar坪年龄值集中于这一组范围内),代表强烈韧性剪切、左行平移兼逆断层活动的时代,即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此期在南澳断裂带还发生了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第3组年龄代表后期热扰动,即韧脆性转化、右行平移正断层活动和地壳伸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103.
东特提斯东段位于现今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做为洋壳的岩石学记录——蛇绿岩带的现行展布呈U字形,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南海的扩张以及菲律宾-太平洋板块的向西推挤时,特提斯构造带受到扭曲而形成的。通过古地磁和岩石学记录复原其在白垩纪末古近纪初时的位置和形态,为一位于现今印度次大陆南端经加里曼丹北缘向东延伸的近EW向的挤压构造带,它向西和青藏地区经中亚扎格罗斯山脉和欧洲阿尔卑斯山脉联接成全球性的特提斯构造带,受控于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研究表明,冈瓦纳的裂散、亚洲的增生和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都受控于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是控制板块边界和运动的重要的支配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04.
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周蒂  孙珍  陈汉宗  丘元禧 《地学前缘》2005,12(3):204-218
以岩相古地理分析和编图为基础,结合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资料,阐述了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构造演化。中生代时研究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受特提斯域和太平洋域交替复合影响。早三叠世时古特提斯洋经过黑水河盆地东延至南海。从中三叠世开始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出现明显的东西分异。晚三叠世时,受印支运动影响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拼合,研究区西部抬升,黑水河水道关闭;而研究区东部和东南部却受古太平洋的影响发生海侵,形成“粤东-西北加里曼丹海盆”,该海盆在早侏罗世遭受更大海侵,导致与中特提斯的良好贯通。中侏罗世在中特提斯发生过短暂海侵而形成“滇缅海”。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是中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的俯冲鼎盛期,形成绵延数千km的欧亚大陆东南缘俯冲增生带。文中还讨论了中特提斯向南海延伸的通道、中特提斯与古太平洋对南海中生代演化的交替和复合影响以及南海东北部新近发现的晚中生代俯冲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幔源CO_2演化及CO_2气成藏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幔源CO2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前沿领域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处于超临界态的地幔流体具有很强的溶解和扩散能力,是地球内部能量与物质向外传输的重要载体。地幔流体中的挥发分以H2O和CO2为主,全球许多CO2气藏中的气体具有幔源特征,与地幔流体密切相关,但地幔流体与CO2气藏之间的关系研究则显得不够。本文分析了地幔流体的组成、性质与影响因素,结合济阳坳陷断裂构造、岩浆发育特征,阐述地幔流体上升和演化过程,认为地幔流体中溶解各种形式CO2气为气藏形成提供物质来源,断裂活动则为岩浆上侵和气体的运移、聚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CO2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块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坳陷内,在坳陷边缘或者外部,新生代晚期的碱性岩浆侵入活动,不同方向断裂发育交汇地区均是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多在1.5%以上;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从未成熟至过成熟皆有;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约占50%,孔隙度多在1%~8%之间,孔隙类型多样。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泥页岩显示出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多口钻井在泥页岩段存在明显全烃异常。综上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湖西山组、大煤沟组2个层位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其中湖西山组中上部泥页岩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层段,有利区在冷湖4号-5号构造一带;大煤沟组五段为页岩气有利层段、大煤沟组七段为页岩油有利层段,有利区分布于苏干湖坳陷、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东部、南部区。  相似文献   
107.
岩溶地基的基岩面起伏较大,浅部往往发育着溶沟、溶槽及溶洞,给工程施工带来困难,处理起来费用高、难度大。贵港某厂搬迁项目的岩溶地基处理工程的成功实例,其小型注浆钢管桩在处理岩溶地基中的设计、施工工艺及可靠度为岩溶区地基处理技术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北起燕山,南至淮河,西自太行山和伏牛山山麓,东抵渤海和黄海之滨以及山东丘陵。包括京、津、冀、鲁、豫、苏,皖两市五谷的316个县,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亿亩;人口近2亿,其中农业人口在1.5亿以上。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八个,有胜利、中原、大港和任丘油田;新近对外开放的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和连云港,也都以之为腹地。地位十分重要。但旱涝、盐碱、风沙等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农业气侯区划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做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工作,可以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红土丘坡崩,陷型冲沟的的侵蚀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丘世钧 《热带地理》1990,10(1):3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