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41.
以辽河西部凹陷潜山带原油及其源岩为例,系统研究了正构烷烃、异戊二烯烷烃、异构与反异构及藿烷系列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其相互关系及生源-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系列化合物的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映了沉积体系中生源-环境因素的系统变化。应用各系列分子碳同位素组成相关分析有效地区分了不同潜山带原油的油源差异。原油正构烷烃较异戊二烯烷烃碳同位素偏正0.5‰~5.0‰、姥鲛烷较植烷偏正0.4‰~1.4‰,指示了甲烷生成菌对植烷的重要贡献;C21 长链异戊二烯烷烃较植烷系列碳同位素偏正0.5‰~2.0‰,表明其生源存在差异。异构及反异构烷烃与其他系列化合物碳同位素的对比显示了蓝细菌对这类化合物的重要贡献。C31 藿烷较C30藿烷富集13C达10‰~12‰,指示其生源不同,13C强烈损耗型C30藿烷(-61.2‰~-51.8‰)主要衍生于嗜甲烷菌,它们生存于Es4期强烈分层水体中的缺氧/有氧界面。Es3油源油中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别偏正,且异构、反异构烷烃及藿烷碳同位素都明显偏正,综合反映了蓝细菌的重要贡献,而干酪根碳同位素明显偏正及4-甲基甾烷相对富集指示了沟鞭藻对沉积有机质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2.
与苯并藿烷相比,25-降苯并藿烷的研究较少,目前这类化合物仅检出于加拿大和我国川西北的降解沥青中。本研究在塔河油田井下奥陶系储层稠油中检测到了完整系列的25-降苯并藿烷(C31-C34),发现25-降苯并藿烷与苯并藿烷的比值与现有的生物降解评价参数有较好的可比性,且该参数在不同降解程度原油中的差别比其他参数更大,故今后有必要对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精细地评价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43.
城市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人工复氧技术并投加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对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水和黑臭河涌水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度的人工复氧前提下,投加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能够使两种水体的化学需氧量 (CODCr)、总氮 (TN)和总磷 (TP)等污染物的含量均降低 80%以上.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现场试验,发现 CODCr、 TN和 TP等污染物含量的降幅也能达到 70%左右,相应水体的水质指标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2002)地表Ⅴ类水标准,并发现投加的生物制剂及底质改良剂等微生物群体能够壮大污染环境中的土著微生物,对底泥中污染物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
细菌降解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比研究了枯草杆菌降解作用前后小球藻热模拟生成的气、油和类干酪根的特征。经细菌降解作用后,小球藻热解产气率提高了2.09倍,热解产气组分中烃气/非烃气比值提高了一倍。蛋白质可能是小球藻热模拟产气的重要分子来源。细菌的降解作用对于早期成因的生物气或生物热催化气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细菌降解作用可提高小球藻细胞的粗脂肪(氯仿沥青"A")含量,而类脂化合物是藻细胞热解产生烷烃的主要分子来源,因此,经细菌降解的藻细胞热解后具较高的烷烃产量。类干酪根分析结果表明,细菌降解的藻细胞在热解时更易凝胶化;细菌降解作用有利于藻细胞进入热演化生烃期,并有利于提高藻细胞的产烃性能和潜力。  相似文献   
45.
中国南海莺-琼盆地油气源对比的成熟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海莺-琼盆地油气源对比的成熟度证据陈军红,傅家谟,盛国英,周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张启明(中国海洋石油南海酉部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关键词中国南海,莺-琼盆地,成熟度,油气源油气源对比对含油...  相似文献   
46.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藻类生物化学成分差异对其热解生烃产率和特征的影响吴庆余,章冰,盛国英,傅家谟(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21009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藻类热模拟成烃,生物化学降解,有机地球化学浮游藻类生物的热降解模拟实验和...  相似文献   
47.
报道了蓟县剖面长达 10亿年的元古宙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剖面样品具有基本类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 ,其中 ,特征的长链类异戊二烯化合物 ( >C2 0 )可能起源于元古宙燕山古海中的喜盐等古细菌 ,而 18 和 19 降松香 8,11,13 三烯则可能具有藻类起源。通过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分布特征与剖面各期古环境和古生物资料的对比 ,从分子的角度确证了古燕山盆地在其元古宙演化的各个时期环境与生物群落的转变  相似文献   
48.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判识古沉积环境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应用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陆相沉积盆地22个代表性样品,试图确认陆相沉积物的古环境。样品包括白垩纪至第三纪的油页岩、页岩、泥岩和芒硝。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判断,所研究的样品均为湖相沉积物。按盐度可划分为淡水、半咸水或淡水和高盐度水或咸水三种环境的沉积物。对沉积样品抽提物的脂肪烃组分进行了色谱分析和色谱-质谱分析,并在质量色谱图上测得无环烷烃和环烷烃化合物的相对丰度及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49.
中国陆相原油的成因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50.
傅家谟 《地质科学》1959,2(4):119-120
鈾矿虽然已在許多不同地質环境中找到,但目前只有兩种类型已經証明具有工業价值。大多数鈾矿系采自脈狀矿床,如此屬刚果的大申科洛伯维矿(Shin-kolobwe mine)。世界生产鈾的其余部分几乎全都采自沉积矿床中。只有很少量是由偉晶岩矿床及砂矿矿床开采岀来的,并且常常是作为开采其他矿产时的一种副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