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地质填图中花岗岩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2.
由试验均衡的理论出发,得到了该区的均衡响应函数并建立了复合补偿模式。地形高度对重力场的影响很复杂,波长小于300km的地形起伏具有偏高的均衡响应值。 局部补偿是华北地区的主要补偿机制,所占比例达90%。区域补偿的等效弹性板厚度偏小,仅18km, 表明了华北地壳破裂程度严重和下地壳流变性突出。 均衡重力异常具有块体分布和均衡调整方向同新生代构造运动方向不完全符合等特点,其中一些成分是由于表浅层地质体的非均匀载荷所造成,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欠补偿或过补偿。均衡异常的垂直导数分布清晰地揭示了华北地区几条重要的断块分界线。从深部构造上看,均衡补偿过程发生在下地壳特别是上地幔中。本文从均衡的角度探讨了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的天然生长有较悠久的历史,但人工栽培黑木耳只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生物的生长发育都要求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这是由长期进化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遗传性而决定的。黑木耳菌种的生长好坏,温度条件是关键。适宜的温度,可以使菌丝体健壮地生长。目前,虽有人提到制种所需要的温度条件,但他们只是粗略地指出  相似文献   
14.
苑海鹰  冯锐 《中国地震》1991,7(1):25-31
在地震测深资料的处理分析中,震相的识别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震相识别正确,后续的一系列反演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而目前震相识别在国内外地震测深中仍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本文将同态解卷技术应用到地震测深中,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展了工作。首先用功率谱滤波法对记录进行预处理,降低噪音的影响。而后,根据同态解卷对震源子波估计的有效性,提出了多道时域迭加法,使子波估计更加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利用震相间子波的相似性进行震相识别。理论模拟及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表明:该法是行之有效的,它为震相识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区重力场与沉积层构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华北地区是由几个不同的断块组成的,重力异常场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浅部效应、块状分布和深浅叠加场的特点。重力的高程效应很复杂,不同波长的起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系数。本文对布格改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华北如区表浅层的密度值偏低(2520kg/m3),该区合理的布格改正公式为△g2=-0.0879H。将重力场的垂直导数和向上延拓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地壳上部构造特征。本文搜集整理了由第四系到寒武系的沉积层资料,给出了沉积层总厚度和视密度的分布。对深部重力异常的分析表明,华北沉积层的形成有深源性质,在均衡调节中起着一定的内载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岩样中包体构造的CT实验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彪  冯锐 《地球物理学报》1989,32(4):409-416
CT技术图象重建方法可分为变换法和代数法两大类。本文讨论了几种代数重建法的特点,开展了地球物理CT技术在岩石实验中应用的探讨性工作。研究表明,实验数据的测量误差直接影响着反演结果,当测量误差比较大时,即使数据量很大,也难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岩样的吸收、换能器与样品的耦合、岩样均匀性等因素对实验数据的测量精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中还针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以检验本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当前流行的BPT、ART和SIRT算法及其组合算法的成象能力结合本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BPT方法计算简单,但所给出的图象偏粗糙,特别是在井间观测时水平方向的分辨率较差;ART方法收敛速度快,图象的反差大,反演结果的高频成分比较丰富,但边界异常大;SIRT方法收敛速度慢,图象的低频比较好,结构平滑,边界异常小,反演受测量误差的影响比较小。综合了ART和SIRT两种反演方法特点的ART-SIRT联合反演方法比较理想,发挥出了各自的长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精度测定震中距和方位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推荐在3000英里距离内使用Robbins公式。本文还提供了相应的FORTRAN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波动问题提出一种移动边界的有限单元解法。此时模型边界的位置不是固定的,它将随着波前向前推进和退回,以保证在计算时间长度内边界反射波不到达观测点。文中给出了计算边界有效载荷的递推公式,可以简便有效地避免虚假反射波的干扰。为降低运算量和虚模型中的存贮,应适当选取移动间隔,截断误差和移动起点。对于层状模型,若采用直接积分的中心差分方法,计算过程十分简单,也可用于有限差分等方法的计算中。该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是对计算机内存量的要求较通常方法为大。  相似文献   
19.
CT技术同遗传工程、新粒子发现和宇航技术一起被称为七十年代四大科技重要成果。这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医学、射电天文学、核磁共振、显微技术、无损检测、磁流体力学、物质结构、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许多领域中,並先后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Cormgck和Hounsfi(?)ld),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Klug)。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的板块边界: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锐  马宗晋  方剑  吴宣 《地学前缘》2007,14(4):1-17
亚洲内陆的强地震密集地发生在天山-贝加尔一线,但该处并不存在一条连续的大断裂,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长期相左。文中分析了这条地震带的时空分布、分区特点、应力状态和活动周期,计算了欧亚大陆的布格重力异常场、均衡重力异常场,反演了上地幔的密度分布和剪切波速分布。发现在这个部位的70~250km的深部有一条北东向的密度、速度陡变带,它是新生代的冷地幔和热地幔的交界带,与浅部构造存在立交关系,对亚洲大陆的现今构造运动和应力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个带的地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板缘地震和板内地震,是一种因为深浅构造不同而造成的结构性地震,性质上为大陆内缘地震。文中还就深浅构造的空间立交关系、时间镜像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南北地震带和伊朗东侧地震带的立交结构也与上地幔构造有关。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是正在发展中的板块边界,是大陆内部的一个典型构造,北侧为稳定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次板块,南侧为活动的中国-东南亚次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