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戴燕玉  林茂 《海洋学报》2007,29(3):90-97
在对南黄海和东海毛颚类生态特征的研究数量分布特征后的续篇.重点探讨调查区毛颚类群落性质和群落结构的特征及与海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区共记录毛颚类28种,种类季节变化不明显,周年共有种达64.3%;但群落优势种则有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毛颚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年均值分别为1.68和0.64.H'的平面分布表现出外部海区大于近岸海区的分布格局.在群落中存在4个生态类群,其中近海暖温带类群和广盐暖水类群可分别指示黄海水、浙江沿岸流和东海陆架混合水在南黄海和东海这两个海区的相互推移和消长过程.此外,从不同侧面的计算分析也表明,影响群落特征值(H')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盐度.群落性质是以近岸暖温带低盐种和暖水广布种为主,近岸暖水种和大洋暖水种占一定比例的暖温带-亚热带群落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基于2011~2017年甘肃省钻孔应变观测分钟值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大气环境干扰因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受不同类型气压干扰时,观测数据曲线畸变形态不同,但响应频段一致,集中在8~64 min;2)短时大气温度变化通常伴随气压波动,钻孔应变观测曲线出现同步畸变,钻孔应变分钟值与温度、气压分钟值在8~64 min频段均存在明显对应;3)短时强降雨对钻孔应变观测影响明显,在8~256 min各个频段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响应;4)沙尘暴期间,高气压场会造成数据曲线出现阶变,响应频段在4~64 min之间。  相似文献   
33.
针对现有的遥感影像厚云阴影监测方法存在过程复杂、精度不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TM影像厚云阴影检测方法:通过阈值分割提取影像中的所有阴影;对比一幅近时相的无云影像,分离出厚云的阴影,即云阴影为"有云"影像比"无云"影像多出的阴影;最后将提取结果与人机交互、云阴影增强模型法提取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精度较高,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TM影像中的厚云阴影。  相似文献   
34.
林茂  张金标 《海洋学报》1989,11(4):493-500
本文根据1980年9月-1981年8月在厦门港及邻近海域逐月定量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的周年资料,分析了水螅水母类、管水母类和栉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并扼要介绍了优势种单囊杯水母、拟细浅室水母和球型侧腕水母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水母种类的季节变化周年有一个高峰;总个体数的周年变化有1个高峰和两个次高峰,根据水母的生态特点,调查海区的水母可分为河口性、近岸性和大洋广暖水性等生态类群,它们的演替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不同水系的强度。  相似文献   
35.
鸭河口水库流域高炮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1999年夏季在鸭河口水库流域进行了高炮人工增雨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借助雷达引导,选择适当作业时机,高炮增雨作用一般可增雨20%-40%。  相似文献   
36.
新兴边缘学科--GPS气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GPS气象学的广阔应用领域,并介绍了GPS气象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37.
岷江干旱河谷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沿岷江干旱河谷(流域-海拔梯度)剖面线设置“U”形样带3条,对植被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就岷江干旱河谷调查的48个样方,151个物种创建样地一物种数据库,应用TWINSPAN植被数量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调查的样地物种组成特征,对数量分类的结果进行适度调整,建立了岷江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分类系统。将岷江干旱河谷的植被划分为11个群系,18个群丛,均为灌丛单一类型。11个群系分别为:绣线菊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黄花亚菊灌丛、莸灌丛、驼绒藜灌丛、小马鞍羊蹄甲-白刺花灌丛、瑞香灌丛、西南野丁香灌丛、檀子栎灌丛、金花小檗-忍冬灌丛、华帚菊-小黄素馨灌丛。  相似文献   
38.
宽波段太阳紫外线强度监测仪器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TML89C52,ADC0809等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和紫外线Ua、Ub宽波段传感器,结合计算机通讯技术,设计出实时宽波段太阳紫外线强度监测仪器,并用RS232通讯口与PC机组成监测、预报、发报一体化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39.
河南省飞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对比的试验方法,选取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试验作业区和对比区内测站逐时历史降水资料,对历史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了评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河南省1991年至1998年春、秋季人工增雨效果分别为20.05%、13.22%,总平均效果为16.63%。  相似文献   
40.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考察船在楚科奇海 ( 66°0 .3′N75°1 8.6′N ,1 5 3°36.5′W 1 74°5 9.5′W )和白令海 ( 5 5°5 9.8′N66°0 .3′N ,1 73°2 1 .1′E1 75°5 3.9′W)采集的 5 1份网采样品和 2 4份水采样品 ,鉴定浮游植物 3个门类 38属 1 2 1种 (含变种和变型 ) ,都是真核藻类。其中楚科奇海有 33属 1 0 3种 ,白令海有 2 5属 71种 ,两海区共有种 49种。这些种类可分为 4个生态类群 :( 1 )北极类群 ;( 2 )北极、亚北极北方类群 ;( 3)北方温带类群 ;( 4 )世界性广温类群等。主要优势种有楚科奇海的格鲁菱形藻 (Nitzschiagrunowii)、诺登海链藻(Thalassiosiranordenskioldi)和聚生角毛藻 (Chaetocerossocialis)等和白令海的西氏细齿状藻(Denticulaseminae)、柔弱菱形藻 (Nitzschiadilicatissima)、成列菱形藻 (N .seriata)和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longissima)等。楚克奇海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 ( 8.32× 1 0 7个 /m3)远高于白令海( 1 .5 8× 1 0 6个 /m3)。文中还讨论了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