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大气科学   70篇
海洋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三次超级单体风暴雷达产品特征及气流结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2002年9月27日、2003年6月28日和2004年6月24日山东部分地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雷达观测分析表明是3次超级单体风暴所致,0927风暴尺度和天气现象次于0628和0624风暴.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对这3次典型超级单体强度结构、流场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辐合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引发了强对流天气发生;风暴形成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演变特征,0927风暴表现为多单体传播型,0628风暴表现为单体自身发展型,0624风暴表现为群发单体合并型;移动路径相似,都属于右移风暴,偏离风暴承载层平均风右侧30°-70°,移动速度约为风暴承载层平均风速的45%-70%;发展成熟阶段最大强中心高度表现不同,0927风暴位于单体底部,0628风暴位于单体中下层,0624风暴位于单体中层以上,最大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表现也有差别,0624风暴最强,0628风暴次之,0927风暴相对较弱.风暴旺盛成熟阶段表现为典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中气旋;风暴旺盛成熟阶段风暴垂直流场结构有相似性,低层气旋性辐合,中层近似于气旋性旋转上升,高层气流辐散;中层水平流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0927和0624.风暴为双涡管式旋转结构,0628风暴为单涡式的气旋旋转结构.  相似文献   
22.
新一代天气雷达中GPS校时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数据处理子系统及其布局的实际情况,以GPS校时技术为核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并设计出了无需连接互联网的新一代天气雷达GPS自动校时系统.试验证明,该校时系统在校对时间间隔内纠正率达100%,校时精度达到秒级,完全满足<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时间精度要求(<10 s),该系统还具有实时在线、自动校时、监控方便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取代了以往方法陈旧、误差较大及繁琐的人工拨打校时电话方法,保证了雷达资料在时间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3.
一次冰雹风暴的CINRAD/SA产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2年9月27日发生在山东东阿附近一次冰雹风暴发生、发展各阶段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反射率、平均径向速度等产品的演变过程。在风暴中, 观测到了低层前侧入流缺口、有界弱回波区 (BWER)、中气旋 (M) 等超级单体风暴的特征。中气旋在风暴中维持了约90 min, 通过连续时次各仰角高度风暴相对速度产品的分析, 揭示了中气旋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分析表明风暴跟踪信息 (STI)、冰雹指数 (HI)、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 (VIL)、中气旋 (M) 等产品对冰雹有较好的识别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4.
利用济南、青岛和烟台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天气实况,对2020年5月17日和6月1日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关键环境物理量和风暴低层强冰雹区偏振量、三体散射、强冰雹衰减等偏振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1)两次强对流天气都具有大的温差和强垂直风切变,中层较干.5月17日山东半岛0~6 km垂直风...  相似文献   
25.
李芳  刁秀广  魏鸣 《气象》2024,50(2):195-209
利用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章丘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灾情调查,对2021年7月9日发生在济南章丘的一次特大冰雹超级单体风暴双偏振和微物理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涡天气背景下,强的垂直风切变和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利于超级单体的形成与维持。阵风锋是风暴触发机制,也是风暴长时间维持机制。初始风暴由阵风锋触发,经过合并发展产生超级单体。成熟阶段,风暴西侧与阵风锋交汇区域不断激发新生单体,并与主体合并,风暴长时间维持。风暴顶强辐散是中气旋长时间维持和风暴顶高度较高的关键因子之一。特大冰雹阶段风暴底层右后有明显的入流缺口,其前侧有差分反射率(ZDR)弧,表现为少量大的液态粒子或小的湿冰粒子,入流缺口左侧强反射率因子区对应小的ZDR和小的相关系数,为冰雹降落区。垂直结构上,强上升气流区一侧存在深厚的有界弱回波区,0℃层高度之下分布有ZDR环,有界弱回波区内及上方存在ZDR柱,且高度较高,含有少许偏大的液态或融化的小的冰相粒子。较高的ZDR柱表明风暴内上升气流强盛且高...  相似文献   
26.
三次下击暴流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刁秀广  赵振东  高慧君  姜鹏 《气象》2011,37(5):522-531
利用济南、徐州和临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3次下击暴流进行了分析.2009年6月27日和2006年7月25日强风暴不仅产生了尺度大于4 km的宏下击暴流,而且还产生了冰雹和强降水天气,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维持在60 dBz以上,单体VIL在45~70kg·m-2之间.2009年7月8日对流风暴只产生了尺度...  相似文献   
27.
利用济南CINRAD/SA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卫星、自动站和其他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一次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的发生、发展,弓状回波和强对流风暴合并形成新弓状回波后又演变成逗点回波的过程。结果表明:(1)强对流过程发生在东北低涡横槽转竖过程,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和中等强度的低层垂直风切变。FY-2C卫星的红外云图...  相似文献   
28.
济南地区超级单体强度和流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54个超级单体风暴的最大反射率因子(DBZM)、单体顶高(TOP)、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HT)和基于单体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C-VIL)等参数及中气旋的底部、顶部、最大切变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孤立类超级单体DBZM、C-VIL、HT、TOP分别比镶嵌类的高出4 dBz、14.8 ...  相似文献   
29.
刁秀广  刘畅  万明波  侯淑梅 《气象》2020,46(2):179-188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与天气实况,对山东3次大暴雨过程中云街雷达回波特征和云街对于强降雨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气雷达低层反射率因子上云街表现为多条窄带回波,走向与低层平均风场基本一致,持续时间约6~7 h,强度基本在5~20 dBz。云街对3次强降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触发机制,云街可触发对流单体;二是后向传播作用,云街新生对流单体依次沿云街走向向西南方向传播,具有明显后向传播特征,导致对流系统向西偏南方向发展,强降水区也向西偏南方向移动;三是利于降水强度增大和长时间的维持,持续不断的云街激发的雷暴,在移动过程中沿引导气流方向发展并与对流系统主体合并,主体回波得以发展与维持,产生大的雨强,并持续较长时间,导致极端强降雨天气。云街对3次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维持与发展及极端强降雨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7月18日过程云街触发雷暴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2次过程,主要原因是对流抑制能量和抬升凝结高度明显小于其他2次过程,更易于雷暴的触发。  相似文献   
30.
江淮地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3—2010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6个龙卷超级单体风暴及其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龙卷超级单体风暴HBASE平均为1.7 km,HTOP平均为9.1 km;H多在风暴的下部,近于下部的1/4处。HBASE平均值比江淮地区各种超级单体的平均值低得多,HTOP则略低。(2)龙卷超级单体IVIL平均为25.6 kg/m2,ZMX平均为54.8 dBz。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IVIL要小得多,而龙卷ZMX略低。(3)龙卷超级单体的中气旋MBASEMTOPMSHR平均值分别为1.2 km、3.9 km和14.4×10-3s-1,和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相比,龙卷MBASEMTOP明显低,而MSHR略高。(4)TVS参数最强时的VAD在12—45 m/s,VLLD多大于30 m/s,VMXD多超过30 m/s,VMXD的高度不低于0.8 km,TDPT在2.4—6.4 km,TBASE在0.7—1.5 km,TTOP在2.3—6.4 km,TMXSHR超过22×10-3s-1。TVS参数最强时间与龙卷实际时间基本吻合,平均相差4.2 min;平均而言,TVS出现后6 min有龙卷发生。(5)雷达推算的龙卷超级单体的0—6 km风垂直切变比江淮地区超级单体的风垂直切变平均值高15.2%;龙卷发生前ICAPE平均为1752 J/kg,IK为38℃,850 hPa到地面风切变平均超过12 m/s,850—500 hPa温差平均为23.7℃。龙卷发生前能量处在中等到强的状态,大气不稳定性较强,风垂直切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