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62.
对长江中游地区定山-太平断面上砂山砂与下风向5个黄土剖面黄土进行了详细的粒度分析,并与其他地区黄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粒度象和粒度参数特点显示赣北定山-太平断面砂山下风向的黄土状土为风积成土;(2)定山-太平断面的砂山砂-砂山淤泥-黄土粒度特征的渐变过渡,指示了其沉积上的渐变过渡关系。结合区域各沉积相的年代序列认为,末次间冰期以来,长江河谷、漫滩等松散碎屑物在冬季风分选下,粗颗粒物质以砂山形式在其下风向不远处沉积,而剥离出的细颗粒物质则被颠扬到较远的下风向以黄土的形式堆积,从而在区域上形成一个以砂山砂和黄土为主的风沙-风尘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63.
灵丘自然保护区黑鹳的冬季群聚夜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鹳(当地俗称老油鹳),学名Ciconia nigra.英文名:Black Stork.属鹳形目,鹳科.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1998年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卷)中。黑鹳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候鸟.对越冬的生活环境有很高的要求,世界上只有西班牙为留鸟。在我国.黑鹳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北方地区繁殖,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越冬。  相似文献   
64.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的构造含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东北缘记录了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和汇聚的远场效应,且仍正处于侧向生长阶段.而地壳各向异性则反映了高原地壳的形变特征.为此,本文主要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0年10月)波形记录资料,采用SAM方法进行剪切波分裂研究,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各向异性的平均剪切波分裂参数及剩余地震各向异性参数,两个参数分别反映了区域构造和应力场特征及局部构造和局部断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快剪切波2个优势偏振方向分别为NE47.72°±21.83°和121.65°±22.07°,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63±1.31ms·km-1.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反映了该区域的水平主压应力方向,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第二优势取向揭示了NWW的局部构造意义,表明应力环境受本区NWW深大断裂带的影响.各个台站的剩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的优势取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活动断裂控制着剩余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剩余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变化反映了断裂引起地震各向异性程度,形变具有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65.
小井径双源距碳氧比C/O测井的影响因素及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各种地层和井眼环境因素对碳氧比C/O测井长、短源距探测器的影响规律,可以为C/O测井仪器的刻度方法提供指导,为解释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处理提供依据.本文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了C/O值随井眼直径、水泥环厚度、套管直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地层岩性和油密度的变化规律.从中看出,当井内流体为油时,井径或套管直径增大,C/O值增大,井眼影响增大;当井内流体为水时,井径或套管直径的增大,C/O值减小;水泥环厚度增加时C/O值减小;当井眼条件不变时,地层孔隙度越大,含油饱和度越大,C/O值越大,对测井越有利;反之,地层孔隙度越小,含油饱和度越小,C/O值越小,对测井不利;地层岩性对C/O值的影响显著,相同条件下,碳酸盐岩比砂岩的C/O值高;油密度越大,C/O值越大.文中还提出了一种消除这些因素影响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6.
在岩石力学实验中,多数场合下样品主破裂前声发射率显著增加。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岩石样品主破裂前声发射相对平静:①介质的特殊性质;②应力的特殊变化方式;③样品中存在某种构造体;④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对探讨大震前小震活动平静的原因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7.
将济南辉长岩岩柱沿不同角度锯开,再用环氧树脂粘接后加工成标准园柱形样品以模拟愈合断层。将样品置放在单轴压机下加压,使愈合断层再破裂。实验表明:愈合断层再破裂的前兆变形、破裂前的声发射率变化规律和声发射b值变化规律在某些条件下类似于完整岩石的破裂,而在某些条件下又类似于既存断层的错动。断层面与主压应力的交角以及断层愈合程度是影响愈合断层再破裂的前兆特征的主要因素。本文还指出,在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中,地震断层在一定程度上愈合后再发生破裂这一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8.
本文概述了地震断层面上的不均匀体(障碍体和凹凸面)的定义及其作用,并介绍了自1976年以来肖尔茨(C.H.Scholz)、达斯(S.Das)、安艺敬一和金森博雄等许多学者对此项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不均匀体可以解释一些地震现象,诸如断层面上不均匀体体积的相对大小和相对强弱等,可以决定断层上破裂是否长大或被阻止;该模式还可解释强震加速度图和地震图上的高频成分;位错源模式的物理基础;断层痕迹不连续的原因。它们也可用于讨论地震序列分类的成因,解释主震或余震序列的发生等等。另外,对障碍体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可得到障碍体发生破坏的破裂能。并指出,一个真实的地震断层可能是障碍体和凹凸面的混合体,两者均由高强度介质部分构成,具有不同的运动机制,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9.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Q矢量散度及Q矢量锋生函数的物理意义。并用Q矢量分析方法诊断了宁夏夏季的降水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揭示降水天气的变化,可为业务预报提供一些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70.
笔者较系统地对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以下简称扶、杨油层)介形类的组合特征、分布范围以及古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扶、杨油层沉积时期的介形类自初期少量出现,之后发展并繁盛,末期全部绝灭。这种变化不仅表现为介形类动物群的属和种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其壳饰类型、分布范围与壳体保存状况也发生了规律性变化,但总体上仍为壳饰简单、属种类型较多、大小个体混生并生活于浅水湖泊环境的介形类群体。对介形类的埋葬环境与分布范围的分析表明,仅含有少量介形类化石碎片的杨五组、杨四组的沉积环境为冲积平原环境,而含有较丰富介形类化石的杨三组—扶上组的沉积环境则以浅湖环境为主,并自杨三组沉积时期在该区中部出现大范围的浅水湖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泊分布范围与水深在缓慢的扩大或增加,至扶下组沉积时期该湖泊向西已扩大至大庆长垣以西,从而与齐家—古龙地区的湖泊连为一体,组成统一的松辽古湖泊。湖泊水体浅、气候干燥、氧化作用强,可能是造成该时期湖相砂、泥沉积物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