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狄军贞  刘建军  殷志祥 《岩土力学》2007,28(Z1):231-235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结合弹塑性几何方程、本构方程及平衡方程建立了应力场控制方程。依据流体力学中的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煤层气、水和煤岩体固体颗粒的渗流场方程;以上方程再配以辅助方程和定解条件构成了应力作用下煤层 气-水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对简化模型进行了单相流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压力动态分布曲线,分析了耦合和非耦合情况对压力分布的影响,进一步为煤层气流-固耦合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2.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作为基础测绘成果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本文简要总结了当前国家基础数据库建设现状与成就,并结合新常态新形式下的新需求,分析了现有数据库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数据库升级改造的基本思路,包括产品形式升级、数据模型升级以及管理服务平台升级等方面,为新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南极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可以观测到丰富的日地能量传输过程的电离层征兆和极光现象,非常适合开展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自1989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经历了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建立了涵盖地面极光、电离层和地磁观测多要素、多手段的自主观测体系,实现了极区空间环境的连续监测并建立了数据库。所有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地磁、宇宙噪声吸收等数据实现了准实时远程传输。最后展望中国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4.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的全面深入变革,对基础测绘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这一重大需求,自然资源部提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研制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实景三维信息产品,构建能与现实三维空间实时互联互通的数字三维空间,为数字中国提供新一代的三维时空信息框架,提供高质量时空信息产品与高水平时空信息服务。这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地方基础测绘的重大任务,也是一项涉及因素复杂、技术难度极大的科技工程。要切实做好这项重要工作,应深化科学认知,厘清技术逻辑,明确基本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分析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发展背景,讨论了其基本定位和总体技术逻辑,提出了主要的技术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5.
撞击坑统计方法是估计行星表面年代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小尺度撞击坑大小频率分布测定撞击年龄,并分析了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撞击坑的退化、次级撞击坑影响等相关问题。选用嫦娥二号获取的虹湾地区高精度影像数据进行验证,确定该区域退化参数为350 m,直径小于30 m时次级撞击坑密集分布,使用350 m以上的撞击坑计算得到撞击年龄为3.16 Ga,误差控制在0.1 Ga以内。  相似文献   
156.
全月制图是嫦娥一期工程4个基本目标之一。实现高精度月面制图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月面控制网,高精度控制点在嫦娥影像上的定位对于月面控制网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现有月面控制网的基本情况及高精度月面控制点位置与精度,确定了落月舱及精度最高的5个棱镜控制点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02级原始影像上的位置。定位过程充分利用落月舱在LRO和嫦娥影像上的共同特征,及落月舱局部区域月面环形坑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几何定位与影像纠正的方法确定了控制点的图上位置,达到了约1个像素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7.
于2018年1—11月对胶州湾海域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了该海域强壮箭虫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并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分析其聚集特征。结果显示,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中强壮箭虫年平均丰度值为17.92 ind/m~3,呈现冬季夏季春季秋季的变化规律;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中强壮箭虫年平均丰度值为41.17 ind/m~3,呈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的变化规律。在水平分布上,2种网型中的强壮箭虫都在近岸和河流入海口附近有高丰度值。强壮箭虫在胶州湾海域呈聚集状态分布,强壮箭虫的分布与多种环境因子有关,其中温度和桡足类丰度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浅水Ⅰ型网中的强壮箭虫大约是浅水Ⅱ型网中的2.3倍,对比历史资料发现,本次调查的强壮箭虫丰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8.
159.
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选择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利用该区域1961—2007年33个站点的地面太阳总辐射资料,结合云量、大气水汽含量和能见度等观测资料,综合研究该区域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961—1989年,我国南方中东部地区地面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之后发生逆转,1995年后其变化趋于缓和,1961—2007年总体呈现变暗—变亮—变缓的趋势。究其原因,该区域云量平均值由峰入谷、云量下降速率由快变慢可能是产生此变化趋势的原因之一;其次,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气溶胶光学厚度上升趋势减缓,气溶胶地面辐射强迫变化趋于缓和,某些区域甚至出现下降,也导致部分站点地面太阳总辐射由暗变亮。  相似文献   
160.
S变换的时频分析特性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信号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性,用时频分析的方法处理地震信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原始信息,也可以较为精确地分析数据的时间、频率特征.现阶段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的时频分析方法主要有: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等等.S变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S变换结合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的优点,具有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