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欧美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菲  王苏明  陈鸿汉 《地质通报》2010,29(6):907-917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第一个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项目,当时检测指标只有20个(包括11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8种有机氯农药和1种多环芳烃)。"十一五"的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必测项目包含了38项(挥发性指标28项、有机氯农药9项和1种多环芳烃),取得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基本资料。但从对国外文献的调研来看,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的种类远远超过38种。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地下水的质量,有必要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进行研究,为后续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的增项做准备。通过检索美国环保局(USEPA)、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欧盟(EU)近年来的地下水质量年度报告和相关文献,调研了地下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类型,选出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形成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的检出率排序表,列出了检出率高的前50个污染物的名单。  相似文献   
12.
对2006年以来《气象与减灾研究》的多项期刊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期刊稿源及网站建设情况进行细致调查。结果表明:1) 自2006年更名以来,期刊发展较快,然而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已经遇到“瓶颈”,即缺乏长期稳定的优质稿源;2) 拓宽优质稿源是期刊进一步发展的首要任务;3) 编辑部须重视期刊网站的建设、维护及更新,为读者、作者提供优质服务,以利期刊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18种大气科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各期刊均建有自主网站,各项功能模块较齐全,较重视"在线投稿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然而,多数网站还存在"期刊介绍"过于简略、"最新一期"和"过刊浏览"所含内容不全、"网络预出版"形同虚设、"作者中心"提供资料偏少、"友情链接"不尽合理等缺点。建议:1)重视期刊历史研究,并在网站上作详细介绍;2)重视期刊网站"最新一期"、"过刊浏览"和"网络预出版"的建设与更新,"最新一期"和"过刊浏览"须包含期刊四封、目次页及全部的单篇论文,"网络预出版"应及时快速且预出版论文应尽可能带有DOI;3)尽量提供《作者指南》等多种实用资料供作者参考,规范作者投稿、修稿及履行稿约等;4)重视"友情链接",推广期刊网站,扩大期刊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纳米铁去除饮用水中As(Ⅲ)和As(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园英  秦臻  刘菲 《岩矿测试》2009,28(6):529-534
在好氧水体中,As(Ⅲ)比As(Ⅴ)更易迁移,而且在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效率更低。在实验室合成制得BET比表面积为49.16 m2/g,直径范围为20~40 nm的纳米铁。通过批试验考察纳米铁对As(Ⅲ)和As(Ⅴ)去除能力及其反应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在pH为7,温度20℃时纳米铁能够快速地去除As(Ⅲ)和As(Ⅴ),在60 m in内,0.25 g纳米铁对起始浓度为968.6μg/L As(Ⅲ)和828.9μg/L As(Ⅴ)的去除率大于99.5%。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标准化后的As(Ⅲ)和As(Ⅴ)比表面积速率常数kSA分别为1.30 mL/(m2.m in)和1.64 mL/(m2.m in)。由实验结果可知,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纳米铁是用于含砷饮用水处理非常有效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法测试土壤中分段石油烃的标准化定量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玉龙  黄燕高  刘菲 《岩矿测试》2019,38(1):102-111
目前土壤样品中分段石油烃的分析方法中石油烃包括的碳原子数范围和采用的校准物质不统一,造成不同实验室的量值不具有可比性。为保证不同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可比性,本文尝试建立一种石油烃相邻碳原子数标准化定量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1)规定了石油烃包括的碳原子数范围为气相色谱峰中正己烷和正四十碳烷之间所有的烃(含正己烷);(2)总石油烃(TPH)分为挥发性石油烃(VPH)和半挥发性石油烃(SPH),分别选取碳原子数为6~10的5个正构烷烃作为VPH校准物质,选取碳原子数为10~40的31个正构烷烃作为SPH校准物质。采用平均响应因子法或一次线性回归法,建立校准物质的峰面积-浓度的校准关系;(3)采用相邻峰标准化校准方法,逐一定量所有的目标色谱峰;(4)计算正构烷烃含量、总石油烃含量和任意分段的石油烃含量。该方法为环境样品中石油烃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6.
蛇绿混杂岩是研究洋陆转换、板块构造向板内构造转换过程的关键证据。本文以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以及主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了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研究区硅质岩呈夹层产出在沙木罗组或断片产出在玄武岩中,具有隐晶质结构、生物碎屑结构和块状构造,含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放射虫。硅质岩w(SiO2)为73.80%~90.44%,w(Al2O3)为3.67%~12.33%;MnO/TiO2,Fe2O3/SiO2,Fe2O3/TiO2和Al2O3/(Al2O3+Fe2O3)分别为0.14~0.91,31.44~141.88,1.83~11.80和0.66~0.96;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δ...  相似文献   
17.
量规函数是用来校准补偿地震波随距离的衰减的,本文对上海区域台网的量规函数进行重新计算,同时和全国通用的量规函数加以对比,观察是否需要对上海区域量规函数进行修正。并使用统计平均震级和ML震级定义两种方法来计算量规函数。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连续提取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丹  刘菲  缪德仁 《现代地质》2015,29(2):390-396
重金属在污染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决定着重金属的迁移性和危害的程度。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应用最多的是Tessier和BCR连续提取法。Tessier和BCR连续提取法没有考虑土壤样品的特征。美国环保署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法虽然考虑土壤pH值,但没有划分形态。采集不同pH土样,结合Tessier、BCR和毒性浸出鉴别方法的特征,优化出针对不同pH值土壤的连续提取方法,将土壤中重金属划分为活性态、次生碳酸盐结合态、次稳定态和稳定态。用优化的连续提取方法对土样进行连续提取,重金属回收率为85%~115%。优化连续提取方法的结果与Tessier和BCR结果对比显示优化连续提取方法克服了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非石灰质土壤提取过量BCR连续提取法对石灰质土壤提取不足的缺点。优化后的连续提取方法数据稳定可靠,可作为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9.
王蕊  刘菲  秦莉红  陈鸿汉 《地球科学》2012,37(2):307-312
利用厌氧微生物降解法, 以醋酸根为碳源, 考察了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的硝酸盐还原环境下的生物降解能力, 分析硝酸盐对高氯酸盐生物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0mg/L的高氯酸盐在不同浓度硝酸盐环境下均可被富集培养物降解.20mg/L硝酸盐还原环境中, 高氯酸盐的降解未受到抑制; 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 100mg/L、200mg/L及500mg/L的硝酸盐环境中, 高氯酸盐降解出现滞后期, 分别为7d、13d和38d.反应初期, 高氯酸盐降解滞后是由于硝酸盐为优先级别较高的电子受体, 更易于被微生物利用.随着硝酸盐快速降解和亚硝酸盐的累积, 高氯酸盐降解停滞可能是由于电子竞争和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高氯酸盐降解菌酶活性产生毒性抑制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新污染物是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但尚未纳入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相对传统已经被监管的污染物而言较“新”。据生态环境部的报道,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分为4大类: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指明了今后新污染物治理的方向。该方案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决心,对建设美丽中国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