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硅化角砾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德如  刘静  陈广浩 《地质科学》2002,37(3):356-364
湖南常宁县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由未硅化角砾岩—极弱硅化角砾岩—硅化角砾岩—强硅化角砾岩(似硅质岩)组成,产于侏罗系与下伏二叠系间的不整合面附近,角砾成份复杂,充填物和胶结物类型多样。随着硅化程度的加强,硅化角砾岩带SiO2含量变化大,最高可达95.34%,而Al2O3、MgO、FeO、K2O、Na2O、CaO、CO2和P2O5含量特别是MgO、CaO、CO2和P2O5含量明显降低,且K2O>Na2O,TiO2的含量显著偏低。硅化角砾岩带LREE/HREE比值为1.95~4.93,Ce(δCe=0.44~0.81)和Eu(δEu=0.58~0.89)均为弱负异常,属轻稀土富集型,但随硅化程度增高稀土元素含量显著减少:未硅化和弱硅化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为(176.82~318.93)×10-10,与当冲组泥质岩配分曲线相似;硅化强烈的角砾岩稀土元素总量低,为(7.71~65.95)×10-10,与下伏栖霞组灰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极为相似。结合微量元素F、Ba、Cl、Cr、Ni、Sr、V研究结果及硅化角砾岩带自底部至顶部特有的下粗上细的韵律性层理构造,认为康家湾铅锌金矿床硅化角砾岩带是在地台体制向地洼体制转变期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于地壳快速隆升,二叠纪灰岩、泥质岩、石英砂岩等岩石剥蚀,在古河流环境下搬运、沉积形成的。此  相似文献   
112.
INTRODUCTIONTriploidyinductionandgynogeneticdiploidinductionasmainpartsofchromosomalmanipula tionhavebeenplayingmoreandmoreimportantrolesinmodernfishbreeding .Mosttriploidfisharesterileandtheirreducedgonadaldevelopmentresultsinimprovementofgrowthratea…  相似文献   
113.
山东石岛正长岩-花岗岩复合岩体形成于225~205Ma之间,侵入到苏鲁超高压岩石中.通过铝在角闪石的压力计,确定了年龄约为225~215Ma的甲子山岩体的侵位深度,约为15km.结合前人对石岛花岗岩复合岩体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本研究结果,表明:(1)石岛正长岩在225~215Ma期间快速侵位小于15km的深度,同时快速冷却结晶;(2)在215Ma或早些时候,苏鲁最东端的超高压岩石已位于小于15km的深度;(3)苏鲁超高压岩石以大于5mm/yr的速率快速折返.俯冲板片前锋的断离所导致的深部动力学效应可能是苏鲁超高压岩石快速折返的主要驱动力.这种深部动力学过程导致软流圈地幔的快速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钾质岩浆,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发生大规模伸展作用及减薄的初始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4.
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带近地表地质变形带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阿尔金断裂带、东昆仑断裂带和海原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相对高的地质和GPS滑动速率,地表破裂型地震频发。在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老城西和半果巴、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和玛沁、海原断裂带松山等地点的探槽地质剖面揭露了这些走滑断裂带累积地质变形带的基本特征。阿尔金断裂带半果巴探槽和阿克塞老城西探槽、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探槽和玛沁探槽揭露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约12m左右;海原断裂带松山拉分盆地边界单条走滑断层地质变形带宽度不足10m,考虑到地震期间拉分盆地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变形,则拉分盆地本身也应作为强变形带处理。由此可见,经历过多个地震地表破裂循环的东昆仑断裂带、海原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其地质变形带的宽度是有限的,具有变形局部化特征。单条走滑断层的地质变形带宽度一般为10余米,比较保守地估计应<30m,走滑断层斜列阶区的地质变形带宽度取决于阶区本身的宽度  相似文献   
115.
气候变暖对宁夏气候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通过对近50 a来宁夏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建设所造成的影响,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分析,说明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社会对气象灾害日益敏感,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呈明显增大趋势。由此可见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影响日益加剧,并且随着现代化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影响变得更加严重。如何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各个国家、各级政府及科学家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16.
刘静  何永钟 《北京测绘》2021,35(8):1126-1130
系统介绍倾斜无人机摄影测量系统及关键技术.首先,对整个旧城区进行规划,设计航线区域,对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获取多视影像数据;然后,对多视影像数据处理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的技术流程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建立旧城区的实景三维模型;最后,通过量测模型点的三维坐标与外业实测数据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倾斜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的多视影像数据构建实景三维模型精度满足1:500大比例尺测图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7.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侧向逃逸的特殊构造部位,地势起伏相对较缓,形成三江并流的独特地貌格局.然而,对于东南缘大尺度地形地貌形成机制与水系演化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获得的澜沧江流域芒康地区5个基岩样品磷灰石U-Th/He年龄表明该地区在早-中中新世(23~15Ma)经历了一次区域性冷却事件,且冷却速率在5Ma期间从40℃/Ma降低到28℃/Ma以下.目前可获得的青藏高原东缘-东南缘的低温年代学数据表明:尽管川西-藏东-滇北一带具有相似地貌特征,但高海拔、低起伏地貌面的形成是穿时性的,不能将它作为一个区域上连续的等时面来计算和探讨一个统一的区域抬升启动时间;三江地区地形属于非稳态的过渡型地形,尤其芒康-左贡地区剥蚀速率的差异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澜沧江流域地形演化处于非稳态期.此外,河流下切是塑造澜沧江流域的地形地貌主要驱动力之一:干流的侵蚀速率远远高于支流的侵蚀速率;河流下切强烈的地区(如德钦)对应的侵蚀速率及地形起伏度都较大,芒康地区微弱的地形起伏度取决于较低的侵蚀速率.第三纪以来的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崛起的同时,也对周边尤其藏东南三江地区的地形地貌塑造及气候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构建城市竞争力多指标体系,从空间分布视角,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结构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空间格局整体呈三大"核心(一主两副)—边缘"板块结构,且保持时间惯性和空间惰性,时空演变呈"总体锁定,局部变动"特征;(2)长江中游城市群竞争力分布具有总体格局的均衡性、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和内部竞争结构的异质性;(3)5个主因子空间分异显著,仅第一主因子与综合竞争力空间耦合良好,第一、第三主因子重心迁移轨迹趋向几何中心"均衡点位"。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唐岛湾海域水体进行二维水动力模拟分析,得出了唐岛湾内的潮流运动,并分析了在唐岛湾的东北通道开通前后唐岛湾内的潮位变化与水体运动变化过程,同时计算出了唐岛湾内的海水交换率及海水的半交换期。结果表明,在未开通东北通道时,唐岛湾内水体的单宽流量在涨急和落急时只有2.59 m~2·s~(-1)和2.07 m~2·s~(-1);当开通东北通道时,唐岛湾内的水体整体运动加强,特别是内部水体,唐岛湾内水体的单宽流量在涨急和落急时达到了3.14 m~2·s~(-1)和2.69 m~2·s~(-1),同时唐岛湾内的水体半交换周期也缩短了1.31d,有利于唐岛湾内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结合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管理的情况,针对工作中难点与问题,梳理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日常管理、产学研用联建合作以及科技项目成果共享等方面的管理思路,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