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453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锆石SHRIMP测年与营城组时代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前人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的时代存在不同认识。利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营城组广泛发育的中—酸性火山岩取芯资料,开展了详细的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营城组火山岩年龄集中在113—111Ma之间,属于早白垩世晚期的Aptian与Albian界线附近,从而明确该套火山岩应发育在营城组中上部的新认识,并由此说明营城组的顶界已跨入Albian。因此,认为松辽盆地营城组的时代为Hauterivian到Albian。  相似文献   
992.
西藏岗巴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锶同位素地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具有全球基本一致的演化规律,并且海水锶同位素组成受锶的来源控制,其比值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内在的联系。西藏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地层发育良好,笔者对宗山、宗浦两个剖面中未经蚀变的26个海相碳酸盐样品进行锶同位素测试,根据得出的数据绘制演化曲线与全球锶同位素曲线有较好的可对比性。曲线的负偏极值与地层界线较为一致,宗山剖面曲线的负向峰值(0.707612)与上/下白垩统界线相对应,宗浦剖面中,锶同位素曲线的负偏值(0.707761)与古新统/始新统界线相对应,晚白垩世—古近纪锶同位素演化曲线也与海平面变化相一致。另外,还讨论了岗巴地区锶同位素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构成特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复杂。根据该区天然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迄今为止勘探所发现烃类天然气可划分为生物气及生物-低熟过渡带气(亚生物气)、成熟-高熟油型气及煤型气以及高熟-过熟天然气等3大成因类型;非烃天然气CO2可划分为壳源型(有机/无机)、壳幔混合型及幔源型等3型4类。生物气及亚生物气在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浅层广泛分布,气源来自上新统及第四系海相沉积;成熟油型气主要分布于北部湾、琼东南东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气源来自始新统中深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成熟-高熟煤型气及高熟-过熟天然气,则主要展布于莺—琼盆地及珠江口盆地部分地区,前者气源主要由渐新统煤系和中新统海相偏腐殖型烃源岩所供给,后者气源则来自不同类型高熟-过熟烃源岩。CO2则主要富集于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带浅层及琼东南盆地东部和珠江口盆地部分区域,气源分别来自受泥底辟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的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和深部地幔活动。  相似文献   
994.
江山石英闪长岩体位于浙江西部江山市东侧,呈北东向不规则状展布,出露在达河-大川断裂带北西桑淤、赵家、陈村一带,长约9.2 km,出露面积14.15 km2.岩体侵入于双溪坞群火山岩中,侵入接触关系较清楚,接触面外倾,界面上有混染交代现象,外接触带有热液蚀变,部分地段被后期花岗斑岩侵入.  相似文献   
995.
油气储层裂缝定量描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裂缝发育区带、裂缝密度以及连通性是影响生产的关键参数。文章在详细综述储层裂缝定量描述的必要性、地质意义、分维描述、人工智能模糊描述及微观描述等定量描述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裂缝系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裂缝预测方法,进而介绍了定量描述法在裂缝预测中应用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996.
万从容  毕俊  朱培元 《现代测绘》2008,31(1):37-38,43
本文概述了电子影像地图的概念及其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详细介绍了电子影像地图的技术和实现方法.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本文研制了上海市电子影像地图,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数据安全性的问题、大数据量的存储、传送问题等等.论文依据面向对象的设计原理和编程方法,用Visual C 开发了用户的浏览查询界面,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一个快速的查询浏览平台.  相似文献   
997.
冰雹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天气雷达是探测冰雹的一种强有力工具。多普勒天气雷达网除体扫模式的局限外,复杂的山地地形对雷达波束造成的遮挡,对于雷达探测冰雹天气现象的不利影响非常大。针对雹云回波的垂直结构特征,考虑0℃、-20℃层高度和回波强中心高度几个关键参数,分析雷达探测雹云的区域覆盖能力。以位于低纬度高原的云南省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网为对象,分析其探测雹云的覆盖情况,并按探测效果进行了区域分型。与实际降雹天气的对比表明,该评估方法衡量雹云探测范围较合理;云南多普勒天气雷达网雹云适合探测区约占全省面积的75%,约2%的面积部分遮挡,0.2%被完全遮挡,遮挡比较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昭通东北部和临沧东北部。云南省规划的9部雷达全部业务化运行后,理论上90%的地面降雹区能被雷达有效监测和识别,约有3%的地面冰雹区只有当雹云发展到8 km以上才能被识别,约6%只能探测8 km高度以下的回波,可能导致漏判、误判,约8.5%面积为冰雹识别的盲区。  相似文献   
998.
基于贵州1961—2017年82个观测站5—9月逐日降水资料,将处于95%位置的降水量作为极端降水阈值,分析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阈值在南部和东北部地区较高,大于45.0 mm;西部和西北部较低,在35.0 mm左右。多年平均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极端降水日数在3.6~4.6 d之间,极端降水量多处在200~360 mm之间,极端降水量占5—9月降水总量的30%左右。极端降水站次和极端降水量在各旬分布上呈单峰型,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下旬。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在中南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中部增加趋势最为明显。极端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尤其是极端降水日数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On May 20 th 2007, a brief but severe downpour rainstorm occurred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Maoming and Yangjiang with rainfall of 115 mm per hour. Data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with 1°×1° resolu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conventional surface observations, high-altitude radiosonde and wind profiler radar were used to analyz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synoptic scale and mesoscale systems during this torrential rainst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storm was caused by a quasi-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 and the slow-movement of this system was the primary trigger of the torrential downpour;(2) water vapor was abundant, nearly saturated and in steady state throughout the atmosphere before the storm; intrusion of the weak dry and cold air in the middle level and a striking "dry above and wet below " structure had increased the atmospheric instability;(3) low-level southwesterly airflow from a low pressure(trough) at the Beibu Gulf provided abundant water vapor at the onset of the rainstorm; a deep dry layer was formed by dry and cold air behind the high-level trough, which facilitated latent heat release;upper-level divergence and low-level convergence circulations also provided vertical uplift for warm and moist air at the lower level;(4) Topography only played a minor role as the MCS developed and strengthened over relatively flat coastal terrain. Low level density flow induced by convection triggered new convective cell generation at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convective system, thereby playing a key role in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at lower layers, and resulting in strengthening atmospheric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13年垂直指向的Ka波段云雷达在广东观测的弱降水个例,分析了回波强度Z、径向速度Vr和退偏振因子L_(DR)在0℃层附近的变化规律,利用建模样本提出了基于云雷达垂直观测Z、Vr和L_(DR)数据的0℃层亮带自动识别方法,并利用独立观测样本进行了识别算法的检验,分析了Vr数据对识别效果的影响,与每天四次探空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0℃层亮带内,Z和L_(DR)的极大值的高度和Z、Vr、L_(DR)这三个物理量在垂直方向上的突变范围都一致,0℃层亮带的厚度与Z、Vr和L_(DR)的变化量有一定的关系,在0℃层亮带特征较明显的回波上部也存在明显的空气上升运动。Vr和L_(DR)是识别0℃层亮带的关键因子,而Z可能因云的位置和复杂的云层而产生剧烈的垂直变化。该算法可以较好识别典型的0℃层亮带,正确提取主要参数,而云的边缘和多层云等情况会影响0℃层亮带的识别。为利用Ka波段云雷达数据分析弱降水的性质提供了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