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我国东海陆架地区新生代地层的热导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东海陆架区的浅表层柱状岩芯样品和多口钻井岩心样品的热导率数据按岩性、深度、年龄和孔隙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的热导率有所不同。在3000m以上,泥岩的热导率大于砂岩的热导率;而在3000m以下砂岩的热导率则大于泥岩的热导率。粉砂岩的热导率基本介于泥岩和砂岩之间。岩石的热导率和岩石样品所处的深度密切相关,随着深度的增大热导率数值增大。岩石的年龄影响岩石的热导率。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年龄越老,热导率数值越高,但埋深浅的老地层热导率会小于埋深大的新地层的热导率。孔隙度和含水对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有很大的影响,岩石会因孔隙中含水而使热导率有非常大的变化。本文给出了饱和水热导率和干样热导率之差和孔隙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92.
两半抓斗式采样器,以其自身的重量或弹簧的弹力抓起海底样品,它经常受水下地表条件的限制在实际使用上有困难。现参考国外先进工艺在结构上对其加以改进。经实地使用,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793.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基因中的小顺反子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晓波  徐洵  杨丰 《海洋学报》2001,23(1):73-78
通过对虾白斑杆状病毒DNA文库和cDNA文库的碱基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的一个开放阅读框的前导序列中含有一个小顺反子,这个小顺反子较多使用对虾基因和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的稀有密码子.试验表明在该基因的前导序列中存在或不存在小顺反子时,该基因都可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但两者的表达量不同.小顺反子可能对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94.
引言由国家海洋局一九七九年颁布的《海滨观测规范》,第四章表层海水温度的观测中规定,无论是将水温表放八海水中直接感温还是因测点难于直接观测而使用采水桶感温,均要感温两次才能读数。第一次惑温一分钟,将水温表提出水面,倒出杯中海水,  相似文献   
795.
第七节 海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由于雾中能见度低,海雾成为海洋运输、水产捕捞、海洋开发和海上军事活动等的一大障碍,是海洋上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796.
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和测量土壤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耦合对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平均溶蚀速率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竹林地>林地>草地>灌丛地>灌草丛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pH值与溶蚀速率呈很好的负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孔隙度与溶蚀速率呈正相关。山顶岩溶作用明显强于山下,这与重庆市百年一遇的大旱不无关系。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同时这些土壤环境相互耦合也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  相似文献   
797.
章淹 《水科学进展》2007,18(1):8-16
1931年江淮流域的异常丰梅,造成了我国近代史上极为严重的一场洪涝灾害,其灾难之深重与死亡人数之众多,为近121年(1885-2005年)梅雨中之最,对该年梅雨及其有关大气和海洋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并认为1931年江淮异常梅雨有其特定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有些在数月之前或前一年已有先兆,因而具有一定的长期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798.
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红  王启田  王开章 《地下水》2007,29(6):99-102,121
随着饮用水质量标准的提高,水源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也应随之完善.从水源地安全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包括水量、质量、脆弱性和生态环境4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从而为新标准实施后地下水源地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9.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K-Ar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白容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6.9±2.4Ma;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2.3±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5±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1.5±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4±0.2Ma;厅宫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4.9±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5±0.3Ma、~(40)Ar/~(39)Ar坪年龄为14.2±0.2Ma,这些年龄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其侵位时间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早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尼木斑岩铜矿田这种复式杂岩体较充分的分异演化有利于含矿热液的集中与逐渐富集成矿。白容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二长花岗斑岩的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为11.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0±0.1Ma,代表了中低温蚀变和矿化末期的年龄。白容矿区绢云母化带的蚀变年龄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基本一致,与厅宫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同样基本一致,暗示两个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结晶冷却与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后期热液成矿时间上有重叠。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大致确定出白容矿区岩浆-热液活动时限为0.5~5Ma,厅宫为4Ma,冲江为4.5Ma。尼木矿田成矿斑岩~(40)Ar/~(39)Ar年龄晚于冈底斯碰撞后第一次快速隆升时间≈21Ma,15Ma冈底斯中段NS向正断层开始活动,表明含矿斑岩体可能侵位于地壳加厚、冈底斯山大规模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弱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下,即斑岩铜矿形成于从南北向挤压隆升到东西向伸展初始发育的过渡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00.
文中介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混合云中液、固相共存时以及冰面过饱和环境下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利用该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冷却条件下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湿绝热冷却过程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等压冷却过程.冰面过饱和比S;的增大意味着动力分馏效应的增大.与平衡态过程相比,它的作用使得稳定同位素的综合分馏系数减小,从而使得降水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趋缓.模拟结果显示,湿绝热冷却过程中大气水线(MWLδD=bδ18O+d)的梯度项b和常数项d均大于等压冷却过程.不同的冰面过饱和比对大气水线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冰面过饱和比相比,b和d的大小对云中含水量的变化敏感性较低.模拟结果还显示,乌鲁木齐的降水不是来自海洋水汽的初始凝结.在经历了长途输送之后,乌鲁木齐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被衰减.模拟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δD/δ18O曲线分别与乌鲁木齐实测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回归线以及大气水线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