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7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767篇
测绘学   457篇
大气科学   485篇
地球物理   628篇
地质学   2274篇
海洋学   560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340篇
自然地理   47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Optical buffers are critical for optical signal processing in future optical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In this paper, a theoretical study as well as a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n a new optical buffer with large dynamical delay time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cascaded double loop optical buffers (DLOBs). It is found that pulse distortion can be restrained by a negative optical control mode when the optical packet is in the loop. Nois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realise a large variable delay range by cascaded DLOBs. These conclusions are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 system with 4-stage cascaded DLOBs. Both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large delay range of 1--9999 times the basic delay unit and a fine granularity of 25 n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cascaded DLOB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scaded DLOBs is suitable for the all optic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962.
首先,根据地震反射剖面的似海底反射特征、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钻孔沉积物的高甲烷含量、高有机碳含量以及孔隙水盐度、氯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异常等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证据推测,南极陆缘有7个潜在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区,它们分别为南设得兰陆缘、南极半岛的太平洋陆缘、罗斯海陆缘、威尔克斯地陆缘、普林斯湾陆缘、里瑟-拉森海陆缘和南奥克尼群岛东南陆缘等。其次,从气源条件、沉积条件、热流及温压条件和地质构造条件等对南极陆缘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陆缘具备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赋存的有利地质条件。最后,对南极陆缘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前景进行了探讨,认为其资源量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963.
盐度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和清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对15、20、25、30和35五个盐度梯度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条件下,蛤仔的摄食率RI和清滤率RC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时达到最大值,而在25~35盐度条件下,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64.
随着以“水”为主题的大型开幕式文艺表演《启航》拉开帷幕,第16届亚洲运动会于11月12日在广州开幕,其中帆船比赛项目于14日-21日在汕尾市红海湾遮浪半岛海域举行。帆船项目是对海洋环境最敏感的运动项目之一,准确的海流、海浪、潮汐和水温的预测和观测服务关系到帆船比赛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65.
洋浦湾南浅滩-深槽-拦门沙近40年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65、1984、1999和2005的海图对比分析, 探讨了洋浦湾深槽、南浅滩以及口外拦门沙的冲淤变化, 得出: 1)1965—1984年之间, 南浅滩呈淤涨之势, 其西南部最大淤涨距离可达640m; 1984—1999年南浅滩出现了侵蚀, 这主要是由于洋浦湾波浪以及沿岸流的作用引起的; 1999—2005年, 靠近口门附近的南浅滩出现淤涨现象, 主要是由于洋浦湾口门附近水动力的影响作用; 但是目前整体基本上处于稳定的阶段。2)洋浦深槽段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西边坡淤涨, 东边坡侵蚀后退, 深泓断面缩窄、淤浅及东偏的趋势, 特别是剖面5的变化比较复杂,值得关注。3)口外拦门沙近几十年来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冲淤变化, 但是以淤积为主, 1965—2005年拦门沙总的淤积厚度达到1m左右, 但随着泥沙补给的减少, 这种淤积趋势也随着减少。  相似文献   
966.
黄茅湾河口沿程异常潮差:Ⅰ- 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水文年鉴资料,研究分析发现,黄茅海河口沿程潮差有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与珠江口其他喇叭型口门有很大差别.调和分析表明,该区域主要受M2分潮的影响,M2分潮振幅的变化规律与潮差变化一致.因此,分别利用3个解析模型,讨论了河宽、摩擦和水深对沿程潮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茅海沿程异常潮差的变化主要是由其截面面积和摩擦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67.
在加入温室气体和太阳常数后,FOAM较好地模拟出20世纪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与IPCC AR4模式和观测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主要特征如下:(1)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约0.6~0.7℃,海表面温度升高约0.4~0.5℃;地表温度升高不均匀,冰面大于陆地,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大于南半球;对流层变暖,平流层变冷。(2)中纬度西风增强,西风带和信风带都有往极地移动的趋势,在南半球更明显;南北半球增暖的不对称可能影响信风的变化。(3)海表面温度经向梯度增大,和中纬度西风增强有互为因果的关系。(4)中低纬度蒸发加强,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水汽的温室效应增强。(5)海洋上层增暖,副热带地区更明显;高纬度海洋变淡,太平洋变淡,印度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变咸;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减弱。  相似文献   
968.
中国海及邻近海域卫星观测资料同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个基于POMgcs海洋模式和多重网格三维变分同化方法建立的中国海及邻近海域海面高与三维温盐流数值预报模型,通过一系列数值试验,研究了同化卫星测高和卫星遥感海面温度观测资料对该模型预报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卫星测高资料可明显改善海面高度与三维温度和盐度的分析预报效果,使1 200 m以上的温度预报误差减小0.16℃,并能有效提高对海洋中尺度现象的预报能力;同化卫星遥感海面温度对100 m以上的温度和盐度的预报效果有所改善,可使海面温度的预报误差减小10%。  相似文献   
969.
970.
对2000年和2015年京津冀地区四类生态系统服务(净初级生产力、粮食生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进行估算,采用多层次空间统计法、相关分析法和玫瑰图法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进行多尺度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净初级生产力(NPP)、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高值区集中分布于京津冀北部和西北部山区,低值区分布于东南部平原区,粮食生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000—2015年仅粮食生产服务上升,净初级生产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服务均下降。(2)粮食生产与水源涵养、粮食生产与土壤保持表现出权衡关系,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表现为协同关系,这3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均呈增强趋势。(3)耕地的粮食生产服务上升,土壤保持服务下降,各地类的净初级生产力均呈下降趋势。(4)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增强主要归因于土地利用因子,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林地和草地增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